APP下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2019-08-30龚玉华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钦州校本家乡

龚玉华

【摘 要】本文以钦州市为例论述将校本课程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措施,提出要讲好家乡故事,规范语言建构与运用;描绘发展前景,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介绍家乡美景,展开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历史风俗,增进文化理解与传承。

【关键词】地域特色 校本课程 核心素养 开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5B-0071-02

校本课程建设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校本课程是在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会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编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利用自身独特的地域特征,挖掘本地区历史文化的教育功能,合理开发和利用地域特色语文教学资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开展特色教育的重要方式,更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地域特色教学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它包含地方知识、民俗、精神等诸方面,体现着地方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地域文化既是校本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更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校本课程的教学中加强与地域文化的有效整合,引导学生了解本地区的乡情民俗、风土名胜、轶事传说及历史发展沿革,可以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进行语言建构与运用,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凸显审美鉴赏与创造,实现对家乡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钦州是岭南广府文化重要的兴盛地、传承地之一。它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钦州人民的祖先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优良的地理环境,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钦州入围 2017 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200 强,这更增强了钦州人的文化自信。在校本课程中融入钦州地域文化,使其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挥作用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教育使命与文化担当。

一、讲好家乡故事,规范语言建构与运用

钦州地区方言有白话、客家话、壮话等,作为权威方言的钦州白话是粤语广府片在钦州地区的一个地域变体,其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语言成分,具有独特的语言韵味。一代代钦州人用钦州白话讲述着他们的生活与见闻,传颂着名人轶事和优美的民间故事。“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的英雄故事口耳相传,“落雨大,水浸街”的童谣在大街小巷传唱……我们在校本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采访钦州老居民,整理家乡流传的传说故事、逸聞掌故。在课堂上用普通话讲方言小故事的形式宣讲出来,就打通了钦州白话与普通话的隔阂,疏通了钦州方言与规范白话文的话语体系,使学生建构起严整规范的语言系统。

著名诗人田汉诗云:“近百年多来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近代以来,钦州英雄人物辈出,从清朝夺取镇南关大捷的爱国将领冯子材,带领黑旗军赴台抗日的民族英雄刘永福,到民国时期追随孙中山革命、反清倒袁、勋劳卓著的名将黄明堂,到当代“割肾救父”的孝女韩瑜,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视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舍己救人的“浓烟哥”谈夏林……许多有关他们的“古仔(故事)”承载着人民淳朴的情感与基本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流传广泛,影响着代代钦州人。校本课堂上让学生用个性语言叙述钦州名人事迹后,选择其中一位人物,模仿“感动中国”颁奖词的写法为其写一篇颁奖词。这样学生既能理解家乡名人典故轶事中蕴含的道德情操,传承钦州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核,又在钦州方言与普通话的转换中锤炼语言运用技巧,丰富修辞手法,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描绘发展前景,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思辨力是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现代公民素养的重要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学会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看待问题。校本课程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融入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必然要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关注地区的发展变化。而面对地域文化,也需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古钦州是海上丝路始发港,现在钦州是“一带一路”南向通道陆海节点城市。在钦州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印尼金光集团纸业、东油沥青、山东泓达生物科技、天恒石化等产业纷纷落户钦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随之日渐突出。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钦州重大事件,观察、感悟、思考钦州日新月异的变化,布置学生撰写“钦州港引进高污染产业利弊谈”等时评,引导学生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矛盾,探索矛盾产生原因,思考如何有效缓解矛盾,为钦州发展献计献策。

钦州采茶戏属桂南采茶类的地方小戏,颇具地方特色。据文献记载,从清代乾隆年间至今,已有 270 多年的历史。然而,现在的采茶戏已没有多少年轻观众,到场的几乎是 50 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表演者也日趋老龄化。能否把这种地道的钦州文化传承下去是目前钦州文化人极为关注的课题。笔者在校本课程的“戏曲文化”中重点介绍了采茶戏后,让学生自由分组,以小课题的形式,探讨如何保护民间传统艺术。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访谈采茶艺人、观众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了钦州采茶戏的发展沿革,从戏剧题材、内容到表演程序、唱腔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评析采茶戏以前广泛流传及现今日渐式微的原因,又从政府、学校、采茶戏从业者、观众等各方面对传承与发展家乡戏曲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增进乡土情感,深刻认识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有效查找资料、准备论据、辩证阐述自身观点、客观评价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介绍家乡美景,展开审美鉴赏与创造

旖旎美丽的自然风光、底蕴深厚的名胜古迹既是一大旅游资源,又是一笔精神文化财富。校本课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用心观察、体验,去发现家乡的美,激励学生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实践。

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格情操,神奇瑰丽的大自然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追索。钦州依山傍海,风光优美,是桂南旅游胜地。明代、清代、当代都评出过“钦州八景”“龙泾环珠”,72 个小岛间有回环往复、曲折多变的水道相通,泾如玉带,岛像明珠;三娘湾海潮壮观,海产丰富,白海豚之乡享誉全国;八寨沟山峦重叠,林海茫茫,兽走鸟鸣……我们可以制作精美的 PPT,通過图片与文字结合的介绍,让学生欣赏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美景,唤醒他们的审美情感;然后引导他们走入自然,去认识自然,体验感悟,积极接受自然美的熏陶。国内许多景点都发行了风景名胜系列明信片,让学生也为家乡设计“钦州名胜系列明信片”,思考选取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如何配上简洁优美的文案。学生将自己对家乡风景的独特感受用自己拍摄的照片和精致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学生在捕捉素材的训练中定格美好,在对自然的审美享受中孕育创造,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人生品位。

钦州灵山县大芦村以古建筑、古文化、古树(俗称“三古”)名列广西三个著名古村镇之首,大芦村现保存有 305 副古对联,对联内容以修身、持家、创业、报国的特点备受赞誉,大芦村也被授予“广西楹联第一村”称号。笔者让学生利用假期去实地考察后,选择其中三副古对联进行鉴赏,通过写作文艺小评论的形式巩固课堂所学的对联写作知识,学会欣赏这些思想美与形式美相得益彰的对联,进而学习创作对联:以钦州的风景名胜、乡土民俗为内容,撰写两副对联,庆祝钦州入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这些课程内容从观察记录到鉴赏评价再到书写创作,层层递进,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逐步得到提升。

四、了解历史风俗,增进文化理解与传承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让学生在亲近家乡的人文与历史的过程中,汲取地域文化中的有益营养,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锻造高尚精神是学校通过校本课程培育时代新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丰富的民间艺术、传统的风土人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凝聚着钦州人情感与智慧的民俗文化自然也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钦州市有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和钦州跳岭头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烟墩大鼓、钦南采茶戏、浦北鹩剧、小江瓷器手工制作技艺和灵山丰塘炮期习俗等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视频课程介绍钦州民俗文化,可以请当地民间艺人和精通地域文化的家长到校做讲座或传授基础技艺,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民间技艺制作基地,然后以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导游,选择一种民俗文化撰写导游词,模拟演示带领游客参观介绍的过程。这些课程内容不仅让学生了解民俗,感受民俗,更是让学生描绘家乡的美,抒发着对家乡的情,为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而自豪,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达到培育文化理解与传承的素养目标。

节日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大组成部分,节日里的许多风俗习惯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与愿望。“抬着伏波过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对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为维护祖国南部边疆的和平与统一做出巨大贡献的纪念,“端午树叶熬水洗”是适应钦州地区初夏气候变化驱邪防病的举措,“八月十六打‘山猪”寄托的是村民祈福迎祥、团结一心的情怀……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平常习焉不察的风俗习惯进行了解与探究,辨析这些流传已久的风俗中的精华与糟粕。当学生真正了解了这些节日习俗后蕴含的精神实质,懂得摈弃民风民俗中的糟粕,自觉传播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理解与传承的素养要求就在潜移默化中落到了实处。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独立的,富于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倾听交流、观察体验中收获地方知识,品味地域文化内涵,感悟家乡美好,同时也用心思考地域文化心理与特质,用手中的笔评点当地社会生活,抒写热爱家乡的情感。

乡音民俗进课堂,乡韵民情入人心。地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而且绵延久远。在校本课程中融入地域文化资源,课程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学生在了解家乡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已有知识、体验的学习,提高语言水平,锻炼思维能力,丰富审美感受,更提高了人文素养,增强了文化自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努力探索校本课程与地域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使地域文化在校本课程中发扬光大,有效促进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能力的提升,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方 文.话说老钦州[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2]张九洲,房 慧.地域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08(12)

[3]王 芸.论地域文化与课程的融合[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4]王 虹.地方文化融入语文课程的诉求及其价值[J].教育导刊,2013(10)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钦州校本家乡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秋季去钦州赏秋“海蚝”情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翠湖边上 吉人茶楼 轻奢器 钦州陶
夏天的家乡
钦州学院教师学生作品选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