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肥对提升耕地质量与水稻产量作用的研究

2019-08-30何艳明杨庆祝何红喜

农业与技术 2019年14期

何艳明 杨庆祝 何红喜

摘 要:2014—2016年对湖南省道县潴育型水稻土,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方法,定位监测恢复冬种绿肥对提升耕地质量和水稻产量作用,效果极显著。在同一块稻田连续3a冬种绿肥紫云英,其产量(鲜重)逐年提高,年度间增幅为20.6%、74.3%,差异极显著。耕地质量3a年监测结果,土壤有机质提升11.8%,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增加11.0%、37.8%、20.6%,效果极显著;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分别提高5.4%、64.7%,效果明显;土壤CEC值提升11.3%,土壤容重下降11.9%,效果明顯。连续3a水稻产量统计,绿肥区比对照区稻谷产量平均增加32.5%,差异极显著。

关键词:冬种绿肥;提升耕地质量;提高水稻产量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730012

湖南省是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90%以上,但中低产田占据相当大比例[1]。因此,提高中低产水稻田供肥能力显得尤其重要。紫云英是南方主要绿肥作物[2],在培肥土壤、改善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投入等发挥着重要作用[3]。为提升湖南省中低产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地力和水稻产量,根据国家、湖南省耕地质量提升重点专项[4]任务要求,2013年10月—2016年8月在道县布置冬种绿肥(紫云英)田间监测定位试验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试验田位于道县上关街道办事处七里岗村(N25°29′39.8″,E111°37′41.4″),海拔193m。土壤为潴育型水稻土,成土母质为河流冲积物,田块成方,肥力均匀、排灌方便,面积1200m2。历年耕作制度为稻—稻两熟,2014—2016年调整为稻—稻—绿肥三熟。

试验前耕层0~20cm基础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6.4g/kg,土壤全氮为2.12g/kg,土壤全磷为0.98g/kg,土壤全钾为10.20g/kg;土壤速效氮、磷、钾分别为 125.4mg/kg、24.1mg/kg、71.6mg/kg,pH值5.4,土壤阳离子交换CEC值8.0cmol/kg,土壤容重为1.18g/cm3,属肥力中等类型稻田。

1.2 试验处理

试验设3个处理:对照区(无稻草、绿肥);稻草区(无绿肥,晚稻收割后将稻草撒开覆盖田面);绿肥区(冬种紫云英)。该试验为大区对照试验,不设重复,顺序排列,各大区面积为400m2。

试验操作规程:绿肥紫云英品种为河南信阳大叶,每年10月1—3日(晚稻乳熟期)撒播,用种量2kg/667m2;晚稻收获后,11月8—10日开挖围沟、厢沟,沟宽30cm,沟沟相通,确保紫云英整个生育期间排水畅通,不淹水、不渍水。第2年3月底前绿肥紫云英(结荚期)测产、翻压;稻草还田区在晚稻收获后,将稻草撒开、覆盖田面,用量(鲜稻草)550kg/667m2;对照区将稻草清除;水稻品种为杂交稻杰丰一号,施肥量:三元复合肥(N15-P15-K15)50kg/667m2做基肥,移栽7d后追施尿素3kg/667m2,比例为K: P: K=8.9: 7.5: 7.5。

1.3 测定项目

土壤测试:2013年10月试验前基础土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测定土壤容重、取耕层0~20cm混合土样;后续3a在晚稻收获期(10月20—23日)分处理测定土壤容重,取耕层0~20cm混合土样,风干研磨过筛,分析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N、P、K)、速效养分(N、P、K)、pH值、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采用常规分析法[5]。

作物测产:绿肥紫云英测产在绿肥区内随机测产20m2,3次重复,单收单称鲜重;水稻测产在每季水稻收获期,各处理内随机测产20m2,3次重复,单收单称干谷重;对历年绿肥紫云英(鲜重)产量和水稻稻谷产量统计分析[6]。

2 结果分析

2.1 绿肥紫云英农艺性状与鲜重产量关系

绿肥紫云英属豆科黄耆属(Astragalus sinicus),是一种优良冬种绿肥,种植紫云英省工、投资少、适应性广、产量高、肥效好等。绿肥翻压期与绿肥产量和肥效关系密切。20世纪70、80年,当地冬种绿肥紫云英面积达90%,农民经验:“早翻三天一苞水,晚翻三天一苞渣”。因此一般在第2年3月底左右翻压绿肥,即绿肥紫云英结荚期翻压产量最高、肥效最佳[7]。

3a产量(鲜重)测定结果表明:在播种量相等和播种时间基本相同、管理水平一致前提下,绿肥产量逐年提高,如2014年、2015年、2016年绿肥紫云英鲜重产量分别为1802.3kg/667m2、2173.2kg/667m2、3141.1kg/667m2,年度间增幅20.6%、74.3%,差异极显著。且长势长相差异明显,如2014年、2015年、2016年绿肥紫云英测产期植株高度分别为59.6cm、67.8cm、83.0cm,单株鲜重为11.5g、14.0g、15.6g,单株根瘤为119.1个、121.2个、129.3个,年度差异明显(表1)。

综上述,连续3a在同一块稻田冬种绿肥,其产量(鲜重)逐年提高,年度间增产幅度大,差异极显著。这与绿肥紫云英连续种植,土壤根瘤菌数量逐年增加,固氮能力逐年增强,绿肥紫云英营养体长势旺盛关系密切相关。

2.2  绿肥紫云英对提升耕地质量作用

连续3a耕地质量监测结果表明(表2):绿肥区耕地质量提升效果明显。试验前2013年基础土壤有机质为36.4g/kg,2016年绿肥区土壤有机质提升为40.7g/kg,比试验前提高11.8%,差异显著;2016年稻草区土壤有机质为38.1g/kg,比试验前仅提高4.7%,差异不明显。2016年绿肥区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2.33g/kg、1.35g/kg、12.32g/kg,与试验前2013年基础土壤全氮含量2.10g/kg、全磷0.98g/kg、全钾10.2g/kg比较,分别增加11.0%、37.8%、20.6%,效果极显著;且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提高5.4%、64.7%,土壤CEC值提升11.3%,土壤容重下降11.9%,均表现效果明显。2016年稻草区与试验前2013年基础土壤比较,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增加2.9%、27.6%、4.0%;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提高0.4%、31.7%,土壤CEC值提升5.0%,土壤容重几乎不变,耕地质量提升效果明显低于绿肥区。

将连续3a耕地质量监测结果比较,2014年、2015年、2016年绿肥区有机质分别为39.7g/kg、40.5g/kg、40.7g/kg,比对照区分别提升8.8%、10.4%、10.9%,差异显著;稻草还田区有机质分别为36.8g/kg、37.5g/kg、38.1g/kg,仅比对照区分别提升0.8%、2.2%、3.8%,差异不明显。

2014年、2015年、2016年绿肥区土壤全氮含量分别为2.21g/kg、2.32g/kg、2.33g/kg,比对照区分别增加4.2%、9.4%、11.5%;土壤全磷含量分别为1.30g/kg、1.32g/kg、1.35g/kg,比对照区分别增加29.0%、34.7%、37.9%;土壤全钾含量分别为12.12g/kg、12.12g/kg、12.32g/kg,比对照分别增加23.0%、24.7%、26.8%,差异均极显著。且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为24.9mg/kg、25.2mg/kg、25.4mg/kg,比对照区分别增加6.0%、6.8%、7.2%;土壤速效钾分别为121.2mg/kg、122.2mg/kg、125.3mg/kg,比对照分别增加33.0%、35.8%、50.8%,效果明显。土壤CEC值分别为8.5cmol/kg、8.7cmol/kg、9.9cmol/kg,比對照分别增加2.0%、7.4%、7.2%,增加趋势明显;土壤容重分别为1.15g/cm3、1.14g/cm3、1.01g/cm3,比对照区分别下降3.0%、3.4%、12.6%,后期效果表现明显。稻草还田区与对照比较,2014年、2015年、2016年这3a间土壤全氮分别增加0.5%、1.4%、3.3%;土壤全磷含量分别增加9.9%、25.5%、37.9%;土壤全钾含量增加3.0%、7.1%、9.3%;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0.9%、2.1%、2.1%;土壤速效钾分别增加5.5%、9.0%、20.6%;土壤CEC值第一年没有变化,第2年、第3年分别增加3.7%、1.2%;土壤容重第1年没有变化,第2年、第3年分别下降3.4%、1.7%,其耕地质量提升效果明显低于绿肥区。

综上所述,连续3a冬种绿肥紫云英对提升土壤有机质和提高土壤氮磷钾养分、土壤CEC值和土壤容重效果极显著,且明显优于稻草还田。由此可知:恢复冬种绿肥紫云英是培肥土壤,提升耕地质量的有效措施。

2.3 连续3a种植绿肥紫云英对提高水稻产量作用

连续3a,对耕地质量监测试验的水稻产量统计(表3):2014年、2015年、2016年绿肥区水稻平均产量分别为501.2kg/667m2、492.0kg/667m2、558.1kg/667m2,与对照区比较,增产幅度分别达34.1%、22.7%、40.9%,差异极显著。2014年、2015年、2016年稻草还田区水稻平均产量分别为435.0kg/667m2、430.0kg/667m2、413.9kg/667m2,与对照区比较,增产幅度分别为15.4%、7.2%、4.5%,其增产幅度明显低于绿肥区。

综上所述,连续3a冬种绿肥紫云英对提高水稻产量效果极显著,且增产幅度逐年提升,平均增产32.5%。连续3a稻草还田的水稻平均增产9.4%,其增产幅度明显低于绿肥区。

3 小结

冬种绿肥紫云英,其3a田间定位监测试验结果:恢复冬种绿肥有利于改善耕地土壤理化性状,耕地质量提升效果显著。土壤有机提升11.8%,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增加11.0%、37.8%、20.6%,效果极显著,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提高5.4%、64.7%,土壤CEC值提升11.3%,效果明显,且土壤容重逐年下降,耕层疏松变软,土壤颜色由灰黄色向浅灰色或褐灰色演变。连续3a水稻产量结果统计,绿肥区水稻产量比对照区平均增加32.5%,差异极显著。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108-1997)中低产田类型划分和质量改造要求[S].1997.

[2] 黄平娜,秦道珠,龙怀玉,等.绿肥还田对烟田土壤培肥和烤烟产量品质的作用[M].中国耕地质量与现代农业,湖南地图出版社,2009:305-312.

[3] 梁海军,秦道珠,黄平娜,等.湘南冬闲田稻-稻-绿肥(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1(11):32-35.

[4] 农业部、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2013年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农办财[3103]55)[Z].

[5]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25-111.

[6] 唐启义,冯明光.DOS数据处理系统[M].科技出版社,2007:59-163.

[7] 高菊生,徐明岗,秦道珠.长期稻-稻-紫云英轮作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8(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