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国定:不获全胜 决不收兵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08-30本刊编辑部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

本刊编辑部

编者按:7月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武国定为河南省委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期主体班作专题辅导报告。报告从我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河南的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进展、河南实现高质量脱贫仍然面临不少困难挑战和一鼓作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等4个方面,向学员们介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进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全国上下打响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持续响鼓重槌、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7月4日,河南省副省长武国定为河南省委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期主体班作专题辅导报告。他指出,我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贫困是人类长期面临的社会现象,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的反贫困事业最为波澜壮阔,取得的成就也最为显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努力,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的新篇章。

一、我国的脱贫攻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减贫事业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具体时间节点为1978年至1985年。主要是通过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调动激发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幅增加农产品产量,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来缓解农村的贫困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开发式扶贫阶段,具体时间节点为1986年至1993年。当时,国家成立了专门扶贫工作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安排了专项扶贫资金,制定了专门优惠政策。第三个阶段,是“八七”扶贫攻坚阶段,具体时间节点为1994年至2000年。1994年,国家公布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力争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第四个阶段,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实施阶段,具体时间节点为2001年至2010年。2001年,中央出台了第一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在继承开发式扶贫政策和方式的基础上,将扶贫开发的重点从贫困县转向贫困村,主要通过“一体两翼”的方式(“一体”就是整村推进,“两翼”就是劳动力培训转移和产业化扶贫),以此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水平。第五個阶段,是新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启动实施阶段,具体时间节点为2011年至2012年。2011年,中央出台了新一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两不愁、三保障”和“一高于、一接近”的总体目标。第六个阶段,是精准脱贫攻坚阶段,具体时间节点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至202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武国定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决定性成就。全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年底的1660万人,6年累计减贫8239万人,减幅为83%以上;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年底的10.2%下降到2018年年底的1.7%;在全国832个贫困县中,有436个县已经实现脱贫摘帽,超过了总量的一半。脱贫攻坚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不仅为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筑牢了根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而且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实践,武国定说,与以往的扶贫开发相比,新一轮脱贫攻坚具有6个鲜明特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实施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攻坚期内贫困县党政正职保持稳定,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二是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三是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金融资金的引导和协同作用,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四是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大合唱,使脱贫攻坚成为全党全社会的统一意志和行动。五是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树立求真务实的导向,严明真抓实干的规矩,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六是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

武国定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在。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两个确保”目标,在当今这一历史时期,最能体现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党的一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第二,这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打出扶贫政策的组合拳,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集中力量补齐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这正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应有之义。第三,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最突出的短板是农村还有较大规模的贫困人口。正如总书记所讲,“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这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实施脱贫攻坚,解决好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有效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让贫困群众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他们就会发自内心地信任党、拥护党、依赖党。从这个意义上讲,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关系我们党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性问题。

二、河南省的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决定性进展

武国定指出,河南的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进展。2013年新一轮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之初,全省共有53个贫困县,其中包括38个国定贫困县、15个省定贫困县,占全省县级行政区划的一半;有9237个贫困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近五分之一;有698万农村贫困人口,总量居全国第3位。各级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锤炼“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推进发展的好机遇,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全力推动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河南落地生根、见到实效。牢牢把握精准要义,重点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上下足绣花功夫,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着力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以14个重大专项工作为抓手,着力打好“四场硬仗”、开展“六大行动”、实施“四项工程”,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坚持“两聚焦、一注重”工作思路,紧盯脱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的重点区域和群体,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聚焦特殊贫困群体攻坚。拓宽扶贫资金来源渠道,确保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各级各部门协同发力,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汇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围绕破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瓶颈制约,探索创新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实现光荣脱贫。加强政策引导,改进帮扶方式,明确规定除低保金、养老金等发放现金外,其他帮扶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直接挂钩。推广“积分超市”等有效做法,建立正向激励机制。牢固树立“转作风、抓落实”的鲜明导向,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每年对各地各部门脱贫攻坚成效进行严格考核,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

武国定说,河南通过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了短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是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减贫成效。新一轮建档立卡以来,全省共实现582.4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减幅为83%,实现8315个贫困村出列、减幅为87%,实现39个贫困县摘帽、减幅为74%,全省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年底的9.28%下降到2018年年底的1.21%。特别是在贫困人口方面,全省年均脱贫116.5万人,是1994年至2000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期间年均脱贫75.4万人的1.5倍,是2001年至2010年第一个十年扶贫纲要实施期间年均脱贫60.6万人的1.9倍,打破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脱贫人数逐年递减的格局。二是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扶持创业,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2018年达11911元。三是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近年来,数十万扶贫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前沿阵地,与困难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以共产党员执着坚守的初心使命、“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在人民群众心中威望更高了。四是锻炼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面对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和繁重任务,广大农村干部扑下身子深入贫困乡村、走进贫困家庭,察实情、找穷根,排民忧、解难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等得到明显增强。五是探索了新时代农村工作方法,为我们解决新时代农村工作中如何落实“四个优先”、整合涉农资金、开展乡村治理和县域发展“三起来”、乡镇工作“三结合”等问题探索了有效途径。六是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七是形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共同孕育了“自力更生、奋斗脱贫”的奋进精神,“积极作为、勇于担当”的贡献精神,“万众一心、扶贫济困”的奉献精神,“聚焦脱贫、坚持改革”的创新精神,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河南省实现高质量脱贫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武国定指出,尽管河南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按时按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这一要求,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第一,全面完成目标难度不小。河南容易脱贫的县、村、人口已经脱贫,剩下的14个国定贫困县、1221个贫困村、104.3万贫困人口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全面完成4个深度贫困县、614个深度贫困村和占比37.6%的贫困老年人、占比78.9%的因病因残贫困人口,更是难中之难、坚中之坚。全面完成脱贫目标,面临困难不容乐观。第二,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繁重。2014年以来,全省共实现582.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8356个贫困村退出、39个贫困县摘帽,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成为十分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从贫困群众收入情况来看,根据省精准扶贫信息管理平台监测数据,2018年全省脱贫户中,收入在3400~4000元的有2.2万户,家庭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度减少的有20.2万户。从脱贫村基础设施情况来看,一些地方由于后续管理维护不到位,基础设施的功能发挥存在不可持续的问题,甚至还存在滑坡的风险。第三,解决突出问题还有短板。总的来看,对照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贫困群众“两不愁”问题基本解决,但持续提升难度大;“三保障”有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但是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不精准的问题。第四,影响群众增收因素增多。国家已经明确,2020年的脱贫标准为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但从目前情况看,实现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第五,作风不实问题依然存在。作风不严不实问题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还不同程度存在。松劲懈怠思想倾向有所抬头,消极对待返贫和新识别的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有发生。第六,潜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脱贫攻坚进展到现在,一些潜在风险逐步显现,比如产业扶贫失败的风险,金融扶贫发生呆账坏账的风险,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的风险,扶贫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扶贫领域腐败方面的风险,涉贫舆论方面的风险等。

猜你喜欢

国定贫困县贫困人口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副省长武国定在全省防汛抗旱暨河长制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国定东路下匝道桥梁预制拼装技术的回顾和思考
新历史科走向国定课程——英国历史课程标准变革1972-1991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