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地区传统体育资源挖掘利用探索
——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

2019-08-29

文化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亳州市体育锻炼传统

彭 宁 李 勇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这一重要思想。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两会代表团政府报告审议时再次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实施,并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1]。在此背景下,各领域、各部门都在为扶贫攻坚工作谋划出力,包括传统体育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也在扶贫工作中得到了关注和挖掘利用。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要战场,需要帮扶的“贫”不能仅仅是经济上的“贫”,还有人精神层面上的、身体素质的“贫”。扶贫工作不仅要实现贫困人员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还要避免因疾病等原因导致再次返贫。因此,这就要求提高贫困人口身体素质、降低医疗成本,推动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如此一来,当前如何开展农村地区的传统体育扶贫,促进城乡人民身体素质均衡发展,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产生,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有着积极性意义。因此,本文拟以精准扶贫为背景,以具体地区为分析样本,采用田野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地区传统体育扶贫现状进行分析,对农村地区传统体育资源进行挖掘利用探索。

一、挖掘利用传统体育资源扶贫的历史与现状简介

早在1995年,学者李石光首次提出了“体育扶贫”的理念,并简单叙述了农村体育的现状,指出它存在体育器材匮乏、从事体育专业人员太少及现有体育工作人员缺乏培训机会等方面的不足[2]。国外相关学者研究也表明每周保持一定运动量的人群医疗费明显低于不运动的人群。健身气功类传统体育更是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锻炼需求,还可以防治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同时因不需要场地、器材的特点,它们还可以进一步降低体育锻炼支出。换言之,对于农村地区来说,通过体育锻炼来降低医疗成本也是脱贫及避免因病返贫的措施之一。

2017年,马志军等研究认为,武陵山片区一些农村居民对通过体育运动来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及减少患病概率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3]。譬如,他们不太了解的知识就包括,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支出费用,通过每周五次、每次1小时的体育锻炼,可显著降低直接医疗费用及保健品等费用。

与此同时,在实践领域,已有部分地区打造体育特色小镇来吸引人们旅游,实现了体育、旅游、扶贫的一体化。目前比较成功的如:广西省的马山县,打造了国家级攀岩户内外体育公园、体育特色小镇;四川省南部县打造了文化体育扶贫,以钓鱼为切入点,开展钓鱼文化节,并逐渐打造出了以钓鱼文化为主的体育品牌,吸引了大批钓鱼爱好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体育扶贫[4]。

二、样本地处选择

本文选择安徽亳州作为分析的样本地区,并于2018年2月开始进行了有关的田野调查、文献分析等研究工作。笔者选择以亳州作为调研分析样本地区的原因是:它是有名的“五禽戏之乡”“国际健身气功培训基地”,有着丰富的传统体育资源。同时,亳州地区三县一区此前长期为贫困县区,2019年5月脱贫攻坚工作才刚刚完成。即便如此,根据贫困县区“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如何保障脱贫攻坚的成果和确保“脱贫不返贫”仍然是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亳州市常住人口截止到2018年底已达到五百二十三万余人,位居安徽省第四[5]。下表能发现这些人口的大类分布情况:

表1 安徽省常住人口近三年年龄分布统计表

从更广的范围来看,安徽省常住人口数量逐年增多,而其中各个年龄段分布具体情况是:0-14岁及65岁以上人口是呈逐年上升的比例,由2016年的18.31%上升到2018年的18.85%,65岁以上常住人口比例由2016年的12.00%上升到2018年的12.97%,老龄化的现象日益显现。具体就亳州地区而言,亳州市65岁以上人口也占到了亳州市常住总人口数的10%以上。

从数据分析来看,亳州市近三年来常住人口逐年增多,城镇人口比例也是逐年增加;乡村人口比例虽然是逐年减少,但由于基数大、占比高,因此依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亳州市乡村人口中留守儿童及老年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之中很多人属于贫困人口之列。如何挖掘利用农村地区传统体育资源来提高这一人群的身体健康水平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问题。

笔者的调研同时也发现,亳州地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既有对农村地区传统体育资源进行挖掘利用的基础,也有这样的想法和尝试。譬如,根据健身气功五禽戏受众面广、简单易学、对体育场地要求低等特点,亳州积极推进传统体育健身气功五禽戏进入城乡人民的生活。这些健身气功类的传统体育项目不但可以加强习练者的身心健康,还可以提高其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无疑足够表明它们在扶贫工作中具有值得挖掘利用的价值。

亳州市政府也在为精准扶贫千方百计认真抓好落实,近年来健康脱贫工程大大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为低保、残疾贫困人员提供了保障。亳州市计划改建、扩建及新建部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室内外健身器材、宣传栏等,满足了人们对公共建设的需求。根据笔者实际走访调查了解,这些公共体育设施提高了大部分村民的体育意识,并促使其养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改善了体育行为以及提高了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这也表明,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农村地区群众的身体素质,增强其心理调节能力,降低医疗成本,避免因生病导致再次返贫,将会对实现精准扶贫有着重要的影响。

亳州市每年还会举办各类关于健康养生类的活动,如华佗五禽戏健身养生文化节、华佗五禽戏观摩交流比赛等,以便促进五禽戏的发展。一般认为,这类的传统体育适合各个年龄段,长期习练可以调节身心,增强自身免疫力,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从而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的概率,这些都为农村地区传统体育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农村地区传统体育扶贫优势分析

从调查来看,目前体育扶贫形式主要集中在结对帮扶式扶贫、救助式扶贫等。这种扶贫方式可以直接给贫困户带来帮助,实现脱贫,但仍需注意的是,合适的体育锻炼虽然可以有效的预防身体疾病的发生,但如果不懂得如何科学的进行锻炼,缺乏专业性的健身指导,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也会导致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病的概率,这种情况同样会增加贫困户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概率。

对一些商业开发式的扶贫来说,如户内外体育公园(乐园/中心)等娱乐设施的建立就满足了目前城市人厌倦雾霾天气、向往农村田园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在周末闲暇时光带领全家人去户内外体育公园(乐园/中心)游玩,这种模式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6],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户内外体育公园(乐园/中心)的开设,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如:基础设施差(厕所、垃圾桶太少),垃圾到处乱扔,景区服务价格虚高等,这些问题会影响景区的发展。同时,近年来类似的户内外体育公园(乐园/中心)开设的太多,加上本地商业化气息过于浓厚,也掩盖了不少应有的农村乡土气息。

调查还表明,大部分农村地区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提高了村民参加户外运动的机会,但因为缺乏对健身器材的了解及科学体育锻炼相关知识,只是在一些健身器材稍做运动,较少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缺乏体育锻炼的动力。笔者通过调查进一步发现,农村地区传统体育扶贫相对其他扶贫方式来说,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养生健身类”传统体育,因其强身健体功效显著,不需要特定的场合及器材,随时随地可锻炼等原因,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四、农村传统体育扶贫的一些措施与建议

农村地区传统体育扶贫应结合地方特色来开展,如安徽亳州的华佗五禽戏、八段锦等。华佗五禽戏等健身气功具有舒缓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健身功效,其动作简单、节奏缓慢、呼吸沉稳,相较于其他运动项目更适合中老年人。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若长期缺乏合理的运动,容易增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概率。针对此种情况,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措施与建议,以期来推动农村传统体育的发展。

第一,加强政府管理、扶持力度

传统体育的多样性培育的同时也要求在开展传统体育扶贫时应多发展一些具有特色、影响广泛的项目,最好宜于结合地方经济及文化特点、在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传统体育项目。同时要兼顾农村地区群众的兴趣,坚持以人为本。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方传统体育扶贫的方案,进一步完善传统体育扶贫相关政策,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文件来监督基层对传统体育扶贫的政策落实情况,把各项工作开展到位,并进行跟踪调查,切实的履行政府作为职能部门的责任。

第二,加大媒体宣传,设立健康讲座

当前有必要通过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大力推广传统体育,聘请知名人士开设健康讲座,加强可信度,让农村地区人们认识到传统体育对自身健康的好处及长久不进行体育锻炼对自身身体所产生的影响,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仅仅是清洁打扫等活动,树立正确的体育理念。广泛宣传传统体育带给身体健康的好处,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要不断丰富传统体育内容,加入如八段锦、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六字诀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这些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较低,能充分满足日常体育活动需要,应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而其特有的健身功效可以促使人们主动的习练传统体育,不再被动的进行体育锻炼。

第三,选派专业人士,避免运动损伤

农村地区学习传统体育等专业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的途径相对于城市来说较少,基本都是通过电视、观看别人演练等方式来学习的,这种方式学习效率低,易因错误动作导致运动损伤,增加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概率。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可以组织传统体育专业人士,如体育科研人员、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继承人、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武术专业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等走进贫困村,开展传统体育培训,了解每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如心率、血压、体脂率等,有针对性的制定运动计划,手把手教会传统体育技术动作,精细到每一个动作,减少运动损伤。

第四,组织专业比赛,养成锻炼习惯

当前还可以依靠当地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体育比赛。这种比赛可以不单是为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比赛,还可以是参赛者以个人名义参加的比赛。形式上来说可以是由市政府主办,以村集体为单位参加;也可以是以村委会主办,个人或者团体组队来参加。这种参赛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参赛者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还可以提高其参与传统体育锻炼的兴趣,在快乐的比赛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感情,愉悦身心,并且以赛促练,在养成锻炼的习惯的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患病概率,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

第五,推进农村地区传统体育精神扶贫

推进农村传统体育扶贫不单单是身体健康的扶贫,还包括精神上的扶贫。在对农村地区进行体育扶贫的时候不应该单单通过传授运动基本技术进行扶贫,还应以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等方式培养其综合体育素质,使其充分意识到传统体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推进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和谐发展。

农村地区可通过开设宣传栏、文体综合活动室来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通过为文体综合活动室购置电脑、传统体育相关书籍等方式让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中老年人等特定的人群来切实感受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针对于部分不识字的中老年人,可聘请专业人员定期进行一对一的宣传,督促他们走出家门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概率。

五、结语

农村地区传统体育扶贫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身体素质、愉悦身心从而降低医疗成本等形式帮助脱贫,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发生,确保脱贫不返贫。这可以有效的缓解政府扶贫的压力。同时,传统体育扶贫的发展还需要政府部门扶持,多措并举,从而确保传统体育的发展,为体育扶贫增加助力。

猜你喜欢

亳州市体育锻炼传统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亳州市城区中学田径教学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防止溺水】
亳州市中药材市场发展研究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