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水古城印象

2019-08-28陈宗光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19年7期
关键词:瓯江丽水

◎ 文|陈宗光 编辑|吴冠宇

上:瓯江流域图 制图/Hleeow

LINK

瓯江,是浙江省内仅次于钱塘江的第二大河流,位于浙江南部,东临东海,南与飞云江流域交界,西与闽江流域接壤,西北部、北部与钱塘江、椒江两流域相邻。清光绪《永嘉县志》载,温州“三代时盖瓯国”,故称其江为瓯江。汉顺帝永和三年(133)析置永宁县,又名永宁江。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分临海立永嘉郡,又名永嘉江。唐高宗上元元年(674)称温州,又名温江。唐元和七年(812)因有刺史韦宥“于江浒沙上得筝弦,投之江,忽化为白龙而去”之说(见《集异志》)而名蜃江,谐音而为慎江。历史上,因其沿江曾盛植木芙蓉,繁花若霞,因以花名江,也叫芙蓉江。

瓯江发源于龙泉与庆元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锅冒尖,自西南向东北流,至丽水后折向东南流,贯穿整个浙南山区,经温州注入东海,干流长388公里,落差1300米,流域面积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自上而下汇集的主要支流有松阴溪、宣平溪、小安溪、好溪、小溪、楠溪江等,流域面积较大的二级支流2条,即小楠溪(楠溪江支流)和小港(松阴溪支流)。

瓯江在丽水市大港头镇以上河段称龙泉溪,即瓯江干流上游段,河长196.5公里。龙泉溪会瓯江支流松阴溪后,自大港头至青田县湖边村河段称大溪,即瓯江干流中游段,河长94.6公里。大溪与支流小溪汇合后,自湖边村至河口称瓯江,即干流下游段,河长92.9公里,河宽400~800米,其中龙湾河段宽达2400米。在下游河段中,自青田温溪镇以下为感潮河段,长78公里。

一阕古词

“山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我默诵着秦观的这阕《好事近·梦中作》,缓步登上南明山之巅,站在瞭望台上,遥望丽水,高楼林立,马路纵横,水环山绕,柳暗花明,美如一个彩色聚宝盆,想象古城春秋,好生感慨。才子秦少游写这阕词时,已经从朝廷被贬处州,也就是丽水,做了监酒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名普通的收税员,可谓人生无常。此前的秦观,名耀京城,万众瞻仰,一旦被贬,命运一落千丈,心境自然落寞。但这阕词却写得行云流水,春意盎然,对丽水的生态之美溢于言表,说明心境已经受到环境的过滤,明亮透彻多了。我们不知道秦观是在登南明山或者是走小括苍山时构思的这首词,更或是在梦境里的潜意识反映,这已经不重要了,要紧的是他对养生之城丽水的好感,开始小酒一杯诗行几句的修行者般的日子了。

秦观下放时的丽水城,规模其实不大,流动人口除外,居民充其量也就千来人,但却是浙南的行政中心,也是小农经济的中心,确确实实 是一座城,而不是一个村。因为四围秀山,状如莲瓣,俗称“莲城”。青山绿水,像一朵莲花,多美的丽水城。

两座古塔

古代交通闭塞,你要想找到地处浙西南深处的丽水城,并不是易事。但沿浙江的第二大河瓯江溯流而上或是顺流而下,远远地就能看到两座古塔——厦河塔、巾山塔,那就说明,到了丽水城了。

这是古代丽水的地标建筑。因它建在“莲瓣”上,位高而显眼。

厦河塔和巾山塔就像两位尽职的将军,日夜守卫着丽水的东大门。

初升的太阳为桃花掩映的丽水城笼上一抹红晕。 摄影/程昌福

生态丽水 摄影/程昌福

厦河塔与南明湖 摄影/程昌福

厦河塔位于丽水城东佛头山(又名碧云山)的佛头岩上,因与厦河村隔好溪而相望,故名。它高38.48米,为八面九层楼阁式砖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5),万历二十二年(1594)建成,历时9年。宝塔依山临水,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形秀丽挺拔,与周围山水相映生辉,是明代风水宝塔的重要实例。

关于厦河塔,民间传说众多,无非镇邪魔、除妖怪、保平安之类,但造塔的真正初衷却是兴人文出人才,这是与别地不同的塔文化。

清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丽水志稿》中有地方官文似韩撰写的《佛头岩塔记》,开篇即载:“括山东山有塔,起自吾乡喻枫谷先生(明万历十三年)以括人文未畅,从郡大夫士之欲,作塔以发山川而属余,谓郡邑诸记余尝代草,此不宜独靳……”

我曾数次游历佛头山,见其塔由覆体、宝珠、露盘、三重相轮、宝盖及葫芦形宝顶多部分构成,大气而独特,充分证明了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智慧,释放出了此塔独特的文化光芒。如今,高铁在厦河塔下的隧道穿梭,把历史和当代对接到了一个点上,诠释了丽水城的巨大变迁。

丽水城南有座山,“其形如巾”,故名巾山,山巅有塔,塔以山名,这就是巾山塔了。

巾山塔也建于明代,但具体年月无考了。明朝张懋丞在正统三年(1438)为《云妙观碑》所撰碑文云:“观有寥云殿,向巾子山,山有塔。”因此,巾山塔所建年代应早于明正统三年。

巾山塔几经重修,风姿依旧。站在巾山之巅,整个丽水城尽收眼底。山水田园,林立高楼,无限风光。特别是春天,满山的紫荆花红红烈烈,把古塔烘托得一身辉煌。

厦河塔和巾山塔都是省级文保单位。它们忠诚地守卫着丽水这个多情的城市。

三条山脉

浙江省内有13条山脉,丽水占其三。洞宫山、括苍山、仙霞岭三条山脉把丽水这个小盆地襁褓似的包裹着,形胜可爱。洞宫山脉是瓯江水系与闽江、飞云江和赛江的分水岭,括苍山山脉是瓯江水系与椒江水系的分水岭,仙霞岭山脉是瓯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而经三条山脉众多大山过滤的水流,最终汇成的瓯江水系,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并创造了灿烂的瓯江文化。

瓯江流经丽水,恰是中游,是最富魅力的河段。上善若水,瓯江的清流,给丽水这座山水小城带来了无限的灵气和诗韵。如果把丽水城比作丰韵的皇后,那么南明湖就是皇后的皇冠,皇冠上的三颗明珠——琵琶岛、中岸岛、古城岛辉映莲城,灿烂无比。琵琶岛已经成了华东屈指可数的亲水运动中心,而还藏在深闺的中岸岛和古城岛,尤其古城岛,一旦走出闺房,将惊艳世人的目光。

四座名山

四围群山携手相拥,把丽水城捧成了一朵莲花状,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山历史上因为多少道、儒、释名人的光顾,不仅自身显得仙风道骨,更因为文化的沉淀,闻名遐迩,被世人所敬仰,使丽水城变得格外生动起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少微山就是这样一座仙山。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少微山在浙江丽水东南十里,一名大括山,以郡应少微处士星,故山名少微,州曰处州。”

上:少微山上的紫虚观 摄影/程昌福

下:南明山上的石梁 摄影/程昌福

处州之名由此而来,可见此山地位之高。它不仅是处州一郡道教的活动中心,更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据点,称它为江南道教文化名山一点不为过。旧时山上建有少微星君祠、妙成观、紫虚观、豫章庙、神仙宅等道教建筑。晋代道学大家葛洪曾在山上炼过丹,至今仍存炼丹井遗址。唐代道学大师、中国道教理论奠基人、丽水缙云人杜光庭曾在紫虚观修真。唐时数代皇帝身边高道天师、丽水松阳人叶法善亦在此山多次活动过。历代道教高人光顾少微山的更是不计其数,他们不但在山上修炼,更留下众多的诗文和碑记。

明代大家刘基撰《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记》云:“缙云之山桐溪出焉,东南流入于好溪,其南曰‘少微’之山,是为括苍洞天,有观曰‘紫虚’,山水清奇幽邃,瓯括间无与为比。自唐宋以来,神仙钟汉离、吕洞宾皆尝来游,而章思廉、徐泰定即其观之道士也,皆以羽化去,其事迹显著,人能言之不可尽也,履其地思其人,宁不飘然有凌云之志哉!”

瞧,神仙钟汉离、吕洞宾都来了,可见当时少微山的道教文化是何等兴盛,名声又是何等的远播。

如今,少微山上不见建筑,只有遗址,但仙气永在。

现在我们走一走少微山的近邻南明山。

南明山位于瓯江南岸,与丽水城区隔湖相望,自古享有“括苍之胜推南明”的美誉,是国家4A级景区。丛林掩映寺阁,丹崖隐现古迹,人文景观密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石刻总数达58处之多,主要分布在石梁、高阳洞、云阁崖三个景点上,其中尤以东晋葛洪的“灵崇”和北宋米芾的“南明山”最为著名珍贵。

游历南明山,最令人流连忘返的数那凌空横悬达十数丈的石梁,上刻题记20处,被喻为“半云”、“悬虹”,为世上所罕见。

登上山顶,看云卷云舒,把整个丽水城尽收眼底,赞美丽山水,叹人间造化,那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享受。

离丽水城最亲近的山还数万象山。眼下的万象山已经是城中山,但如果从古城的角度来讲,以城门为界,万象山还是城外的山。

万象山位于丽水市区西南隅,秀气而文质彬彬,是一座地道的文化山。宋参政何澹建万象楼于其上,山因楼名。宋、元、明、清以来,相继建有万象楼、烟雨楼、崇福寺、一览亭、大观亭、秦淮海祠、洞天楼等名胜。南宋大诗人陆游在七绝《南园》“一到南园便忘返,亭边绿浸琵琶洲”里的南园,就在万象山上,而琵琶洲就是山下瓯江中的琵琶岛。

当时的南园除了亭阁楼台外,大概还有专门饮酒喝茶的场所。陆游不止一次到丽水了,每次来都到南园。同样钟情南园风雅的还有在丽水做监酒税的秦观,据说他在丽水写的《好事近》、《千秋岁》等名作就是在南园喝酒喝出来的。置身南园,远望南明山一片青翠,俯瞰瓯江蜿蜒如练,田间阡陌农家小调,诗意盎然情理之中。

与南园齐名的还有烟雨楼。浙江大地的烟雨楼有两处,一处在嘉兴,另一处就在咱丽水的万象山了。万象山上的烟雨楼为北宋处州郡守杨嘉言任内所建,比嘉兴的烟雨楼历史早百余年。北宋政和年间处州太守钱竽是这样诗写烟雨楼的:“人在神仙碧玉壶,楼高壮丽壁成隅;风云出没有时有,烟雨空漾无日无。但得绿樽闲对酌,何须红袖醉相扶;郭熙去后丹青绝,剩作新诗当画图。”

从左至右依次是万象山洞天楼、灵鹫寺塔、烟雨楼。 摄影/程昌福

万象山的内涵不是三言两语能交代的,还是身临其境最是好处,无心插柳也许就柳成荫了。

莲城的“莲瓣”中,最高挑的要数白云山了。丽水盆地最低处海拔才十几米,而白云山最高处却有千多米。白云山自古就是“东括名山”,白云蓝天,风霜雨雪,一年四季远近高低景不同。除了人文景观,国家级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层次感,吸引力爆棚。清代大诗人袁枚登上白云山瞭望处州城时,诗兴大发:“高绝白云岭,登临忘世间。一州如斗大,四面总环山。竹影春波绿,僧如野鸟闲。羡他张仲蔚,到此闭禅关。”

青山绿水,林海听涛,最出奇不意的是,山顶绿荫弥盖处,居然有一规模宏大的寺庙,曰白云寺。说起这白云寺,可不简单,始为唐代著名禅宗祖师福林澄所开创,历史上又称“福林禅院”、“福林禅寺”,影响深远。当代重建,现寺内存有明初散文大家宋濂所撰《白云禅寺塔碑》,记载着禅师一生的事迹。

五条街道

丽水老城区的城市格局,始于宋,定于元,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发展缓慢,变化不大。城墙圈内,面积不到4平方公里,居民区占一半,另一半则是山地、水田和菜地。据清道光《丽水志稿》载,全城三纵两横五条街:中直街、东直街、西直街、北横街、南横街。据老人们回忆,中直街为主街道,从大水门始,到仓前过刘祠堂,过今大众街到府前,再折继光街到太平坊,最后右转今中山街北上到丽阳门。东直街南起厦河门,至龙门岭,折西北至文昌阁,再从今文昌路到虎啸门。西直街,自小水门至白塔头孔庙大门前至通惠门。南横街自厦河门至小水门,即老大猷街。北横街自虎啸门至通惠门。三条直街,名直实歪,真正能称为街的,也就中直街。

旧时小农经济,交通不发达。1989年我从部队转业到丽水工作,那时继光街尚未打通,纳爱斯广场叫人民广场,沙土地面,中山街打通也仅仅是一年前的事。

六孔城门

丽水的处州府城墙,始建于隋代,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处州路总管斡勒好古,万户石抹良辅委丽水县尹韩国宝,割旧址一半而筑新城。全城共设六座城门:北面的为前门,叫望京门,也叫丽阳门;南面的为后门,叫南明门,又叫大水门;西南面的叫括苍门,又叫小水门;东南面的叫行春门,又叫厦河门;东面的叫岩泉门,又叫虎啸门;西面的叫通惠门,又叫左渠门。古城墙总长约5公里,当时已是一座很有气派的府城了。

“丽阳门,打草荐;虎啸门,开歇店;大水门,拔船纤;小水门,卖食盐;左渠门,开鬼店;厦河门,种菜园。”至今仍流传丽水坊间的童谣,是六个城门生态的真实写照。

现今,望京门还留有一截城墙,南明门于2006年修复。行春门古时为防御城门,前围设瓮墙,面积为六门之最,2015年进行修复,2017年竣工,成为了丽水城区新的地标。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南明门。因它是水陆交通枢纽,更兼具水攻防御功能,重要性显得特别突出。整个南明门建筑由中门、东西敌楼、半圆形瓮城、瓮城城门等多个部分组成,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北侧内墙筑有马道,并有踏跺供守城兵将登上城墙顶部巡视敌情,墙顶正面筑有城垛和垛口,东西敌楼为守城将士休息守望之用,楼壁正面和左右两侧设有望孔和射孔,防御时,兵将可在敌楼内对入侵之敌组织交叉射击网。一旦敌人攻入瓮城,关闭前后城门,便可“瓮中捉鳖”。

丽水古城墙夜景 摄影/程昌福

南明门古城门建筑有着突出的特点:一是结构合理、布局紧凑,堪称古代城池设计之佳构;二是在建材上采用大规格紫红色火山砾岩块石垒砌,墙身做工精细,墙体厚实坚固,虽历经数百年而岿然不动,其高超的建筑艺术无与伦比;三是除防御功能外还具有防洪的功用,既是城墙也是江堤,可谓江南城墙营造之一绝;四是瓮城内外场地宽阔,瓮城城门内近代以来还设有戏台,城门外有繁忙的江边码头,是上下游航运的重要商埠,人流物流高度集聚,因而形成了集农、商、军三位一体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登临南明门城楼,回溯历史,心中会产生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七条巷弄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越沉淀久厚,这个城市就越有魅力。

看历史,隋开皇九年(589),析松阳东乡置括苍县,十二年(592)改括州,唐大历十四年(779),改处州。2000年7月18日设丽水市,下辖莲都区。各个朝代丽水城区的生态诸面,没人能够说得清楚。其实,要了解一个古老城市的风貌,最有效的方法是走一走这个城市的巷弄。因为这些巷弄里储存着这个城市的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领域的历史记忆。如果把一个城市的主道路比作人身上的主血脉的话,那这些巷弄无疑就是毛细血管了。这些小血管的正常流动,承担起了这个城市每天的正常运转,并记录了历史前行的痕迹,还创造了文脉流传的独特方式。这里的乡愁,悠然于无形,情连千百年。

如今现代化的丽水在瓯江边日新月异地发展着,而人们也没忘记传统的瓯江帆影,每逢重大节日,依然会在丽水的瓯江边举办传统的帆船捕鱼表演。晨光中帆船点点吸引广大摄影师不停地按下快门。 摄影/吴晓阳

今天我们走过丽水城区保留完好的桂山路、绅弄、刘祠堂背、酱园弄、文昌路、营房弄、泰山弄七条巷弄,丽水古城的面目,基本上就了然于心了。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营房弄。

丽水老城区最精致的小巷莫过营房弄了——米余宽、百来米长的小巷,浓缩了一个将校家族的历史和百草之药的精华。清时此地建有营房,故名营房弄。“营房弄里出将校”,端木家族这幢老宅里走出了端木彰、端木绍昌、端木彧等将校,他们有的在国民政府任过职,有的参加过台儿庄战役打日寇,远近闻名。这条巷弄的另一特色是浙江传统的中草药材交易集散地,生生堂药店货栈旧址就在这里。当时坐落府前大街的生生堂药店于清嘉庆年间由兰溪诸葛氏所创办,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当代丽水城市的发展速度惊人,山水城市的建设令人刮目相看,已不可与旧时同日而语。文明城市、生态示范区、长寿之乡,摄影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国字号招牌一大串,好生荣耀。但无论多么现代化,文化基因必须传承。乡愁滋润,文明长存。

猜你喜欢

瓯江丽水
A new species of the gudgeon genus Microphysogobio Mori, 1934 (Cypriniformes: Cyprinidae) from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瞻谢公亭
丽水古堰画乡
《瓯江丛韵》在浙首发
传承东方古韵,隐现中式风雅 瓯江花园的隐形客厅影院及背景音乐系统
再次邂逅(绝句小说)
瓯江丽水
论瓯江文化之瓯江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