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戏曲表演在音乐课中的有效开展

2019-08-27王郁婕

名家名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戏曲素养音乐

王郁婕

[摘       要]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我国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双重影响,音乐教育越来越被重视。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时期的音乐教育开始把戏曲表演纳入音乐教学中,运用这一集音乐、舞蹈、动作于一体的古老艺术,来丰富传统音乐教学模式。中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收尾阶段,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青少年是戏曲文化的接班人,也是继承和弘揚戏曲文化的中坚力量,中学音乐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领会戏曲表演的魅力,把传统戏曲表演和现代音乐教学相结合,提升中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  键  词]戏曲表演;中学音乐;开展策略

音乐是一种共通的语言,我们在鉴赏音乐时,要像读书一样,走进音符的世界,感受音律、音节、音调的变化,感受音乐中蕴含着的文化和情感。我们可以把戏曲表演看作是特殊的音乐形式,运用肢体动作、唱词、服饰、舞台布景、舞蹈艺术等形式来对音乐进行呈现。中学音乐教师可以把戏曲表演融入音乐课堂,运用多媒体展示戏曲故事情节,开展戏曲表演排练;创办戏曲表演社团,延伸音乐课堂教学;开展小组合作,融入音乐游戏;组织校园合唱团,为学生提供音乐表演的舞台。

一、戏曲表演的内涵

戏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我们通常把戏曲定义为,运用语言、肢体动作、舞蹈艺术、道具、舞台布景等进行舞台表演的艺术。戏曲一般都是以叙事为主要目的,故事情节前后连贯,演员通过唱、念、做、打来进行表演,跌宕起伏的情节极具观赏性和吸引力,可以有效激发观众的欣赏欲。戏曲表演可以把音乐、舞蹈、表演完美融合在一起,是一项集体性表演艺术,演员们根据角色分配、情节发展,合作进行表演,把戏曲表演推上高峰。戏曲表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德育素材,把戏曲表演融入音乐课堂,可以更好地呈现音乐的美育价值,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

戏曲表演可以看作是表演者对于剧本的二次创作,演员可以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再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设计一些小细节,例如小动作、唱腔的变化、个性化的唱词。戏曲表演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指导学生对音乐课本进行创新,选取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演,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戏曲表演中,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二、中学音乐课堂推广戏曲表演的必要性

1.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戏曲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放天性”,让学生心无芥蒂地进行表演,通过舞蹈、语言、肢体动作等来进一步感知音乐的魅力,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戏曲表演一般采取的是“师徒制”,师傅教授唱腔、动作、情感表达等,在初期学习中徒弟一般以模仿为主,模仿师傅的唱法、动作、表情等,积累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以后,再进行自主创作,创造属于自己的表演风格。戏曲表演的这一特点和现代音乐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音乐教师可以借鉴戏曲表演的教学模式开展音乐教学,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在教唱歌曲的同时带领学生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作者的音乐风格、歌曲寄托的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查阅资料,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加深音乐鉴赏的宽度和深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戏曲表演对于演员的语言功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台词功底有着严格的要求,无论是传统戏曲,还是话剧、音乐剧等,都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台词功底,能准确吐字与发音,让观众可以听得懂,被演员带入故事情节中。这一点和声乐教学对于学生发音吐字的要求是一样的,音乐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吐字发音,让学生首先要把歌词唱对,让观众听懂在唱什么,进而再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指导学生在演唱中融入情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戏曲表演的叙事性比较强,可以说融合了声乐、舞蹈、语言艺术,学生在学习戏曲表演的同时,对这些艺术形式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亲身演绎,对于舞蹈、声乐、语言艺术的审美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戏曲表演在音乐课堂的开展策略

1.巧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的戏曲排练

纵观中学音乐课本,我们不难发现戏曲表演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是开展戏曲表演教学的有力素材,音乐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技术,把课本内容浓缩成剧本,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者是微课视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指导学生的戏曲表演排练。例如,教师在教授“梨园漫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搜集经典剧目,例如国粹京剧的经典唱段,例如《贵妃醉酒》选段、《沙家浜》;黄梅戏《天仙配》和《女驸马》选段;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昆曲《牡丹亭》选段。教师可以把每一个剧种制作成一个微课视频,让学生欣赏我国独有的梨园艺术,指导学生学习各种剧种的基本唱腔,理解每一个剧种的发展历史;此外,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不同剧种的扮相图片,让学生感受梨园艺术独特的服饰、换装、舞台设计美,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梨园艺术。这些铺垫工作完成以后,教师可以把微课视频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视频进行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剧种进行学习,教师可以提供服装和化妆,指导学生进行排练,让学生亲身体验我国独有的戏曲艺术,体会到“唱、念、做、打”这四个字的真正内涵。

2.创办戏曲社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社团是现在中小学最受学生和教师喜爱的课外活动组织,也是新课改推行以来崭新的成果,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师可以创办戏曲社,把喜爱戏曲表演的学生召集起来,为他们提供一个切磋和交流的舞台,延伸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教师可以担任戏曲社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经典剧目,指导学生戏曲表演训练。学生在排练时,教师可口口相传,反复示范,一句句教唱;也可以向学生们示范走台步,让他们有一个完美的亮相;还可以从学生的音准抓起,提高其音乐素养。学生通过歌唱、跳舞、对白来进行表演,边唱边跳边说,彰显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刺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加强戏曲的艺术感染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舞学生勇敢站在舞台中央进行表演,展现自己动听的歌喉、优美的舞姿、富有情感色彩的对白,运用戏曲表演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3.开展全方位戏曲传承活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新课改为现阶段的中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学校可以戏曲节为切入点,来加强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以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这对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可围绕“戏曲活动进校园”“戏曲课堂进校园”等来开展戏曲文化传承活动,大力普及京剧、豫剧、越剧等知识和表演。目前,戏曲人物脸谱绘画、戏曲表演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两大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演唱戏曲时,可为他们准备相应的服装和道具,并按照正式演唱的方式,为他们扮上妆,这样的方式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班女同学扮上妆的模样非常惊艳,唱的《女驸马》选段赢得了满堂喝彩。多种戏曲活动的加入,并没有耽误学生文化课程。对他们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领下,他们不仅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也了解了其蕴含的独特魅力,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

4.继承传统戏曲文化,为学生提供戏曲表演的舞臺

戏曲是中国独有的音乐形式,风格各异的剧种,精致的扮相、多姿多彩的民族乐器演奏,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戏曲。音乐教师可以寻找戏曲和音乐教学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戏曲文化,为学生提供一个戏曲表演的舞台。教师可以立足特色剧种,如哀怨婉转的昆曲,组织学生欣赏昆曲的魅力。昆曲以缠绵婉转的爱情故事为主,演唱速度缓慢,吸取了唱念、舞蹈、武术等表演形式。昆曲的伴奏乐器多为三弦、曲笛等,教师可以组织会演奏乐器的学生作为“乐师”,喜爱戏曲表演的学生学习基础的昆曲唱腔,带领学生演唱经典唱段,结合剧本情节,设计舞蹈动作和武术动作,让舞台艺术更加完整。根据故事情节和主人公人物性格,设计对白、动作,让人物动作更符合角色设定。故事情节的前后连贯性很重要,戏曲表演首先要深入解读剧本,了解剧情的发展。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走台来感受昆曲的舞台艺术。戏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推广古老的戏曲艺术,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戏曲艺术,引导其参与戏曲表演,亲身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

综上所述,戏曲表演可以为音乐课堂带来全新的改变,中学音乐教师要把戏曲表演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全身都动起来。音乐不仅仅是演唱歌曲,也应该和舞蹈、语言、肢体动作相结合,让身体和着音乐舞动起来,让大脑跟着音乐转动起来,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其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创造能力,让音乐深入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1]罗轶华.戏曲表演教学在中学音乐课中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4(6):35-37+108.

[2]彭维熹.浅谈戏曲表演教学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关系[J].科技经济导刊,2016(35):163.

[3]钟梦婷.深圳光明中学高中音乐社团引进音乐剧实践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4]杨冬梅.河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引入戏曲文化的可行性探究[J].戏曲之家,2018(9).

作者单位: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

猜你喜欢

戏曲素养音乐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传统戏曲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