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申凤梅在越调《三传令》中的唱腔特征

2019-08-27何新

名家名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唱段唱腔诸葛亮

何新

[摘       要]越调《三传令》是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大师的经典代表剧目。该剧目旋律简洁明了、起伏跌宕、宽广豪迈,节奏铿锵有力。申凤梅大师在唱腔上质朴、大气、豪放,表演上潇洒自如、沉稳老练,成功鲜明地塑造了诸葛亮这一历史人物,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关  键  词]申凤梅; 《三传令》;唱腔特征

申凤梅是我国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她出生于河南省临颍县,年幼时家境贫寒,为求生路走上了学艺之路。在学戏这条路上,申凤梅大师不畏艰难,刻苦钻研,成功塑造了六个“诸葛亮”的艺术形象。申凤梅大师塑造的“诸葛亮”形象尤其在《收姜维》《诸葛亮吊孝》等一些三国戏中较为经典,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赞赏。申凤梅大师为了越调的发展不断学习研究不同戏曲派别的唱腔特点,注重“扬长避短”,她在不断借鉴南派越调唱腔抒情委婉的演唱特点,大胆吸收豫剧、京剧、河南梆子等剧种的精华之外,对越调的创新和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让越调更加深受大众喜欢,贴近人民生活,赋予越调新的生命活力。她一生演绎了无数剧目,其中“两吊一收”(即《李天宝吊孝》《诸葛亮吊孝》《收姜维》)最为出名。此外还有《孔明出山》《华容放曹》《卧龙奔丧》《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失空斩》《哭四门》《明镜记》《扒瓜园》等众多作品。1963年,申凤梅带领越调剧团去北京演出《诸葛亮吊孝》和《收姜维》,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及夸赞。申凤梅大师为越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申派唱腔艺术”,创造了越调史上的辉煌。

一、越调《三传令》简介

越调《三传令》讲述了诸葛亮为谋统一,北伐中原,任命常胜将军赵云去攻取天水关,可他万万没想到姜维竟然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最后赵云战败。诸葛亮又惊又喜,深感姜维便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良将贤才,决定用计谋去智取姜维。随后他先让赵云去说服姜维的母亲,说姜维已经投降到蜀营,以此来实行作战计划。而后诸葛亮传令于手下将军。第一支令箭传令于马岱将军,引诱姜维出城;第二支令箭传于关兴、张苞,让他们两个去战地埋伏;第三支令箭传于魏延,命他假扮姜维,用离间之计阻断姜维的退路,并诱惑姜维陷入重围。最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姜维感动归顺。

二、申凤梅在越调《三传令》中的唱腔特征

申凤梅大师的唱腔沉稳、朴实、豪放,注重真假声的结合,气贯长虹的呼吸支持为唱段的精彩诠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独具特征的“笑唱结合”的演唱技巧,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深入人心。其中,唱段中念白和润腔的运用也是精细独特,活灵活现,贴近人物形象,贴近生活场景,成功塑造了栩栩如生的“诸葛亮”艺术形象。

(一)气贯长虹的呼吸运用

在我国传统戏曲理论中,将歌唱呼吸放在首要的位置,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无论哪一派系,在演唱的过程中都需要良好的气息作为支撑,要求是“气沉丹田”。戏曲中的“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精髓,其中“唱”居首位。在戏曲中关键就是用“唱”来叙述故事的情节,以“唱”来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去表达戏曲人物情感。在戏曲的演唱中,良好的演唱状态以及演唱的共鸣都要靠正确的发声方法来完成。

申凤梅大师所演唱的《三传令》这个唱段,其中第一句的唱词就需要非常扎实的气息作为支撑才能把这句演绎得淋漓尽致。如唱词“一支将令往下传”,就单从“一支”这两字分析,申凤梅大师在演唱的过程中技法上以大本嗓演唱,既要唱出豪放自如,又要细腻沉稳。她“以腔托字”韵味十足,“头声高位”形成了真假声结合的二本嗓。开头的这一句是非常不好演唱的,如果过于追求高音的共鸣质量,就会缺少本句音色的“阳刚之韵”,就会导致声音过于刺耳而突出不了其独特的男声女唱,失去了申派特有的唱腔风格特征。所以气息的良好运用才能让演唱更加灵活生动,才能达到想要追求的音色处理。在《三传令》中最后一句唱词“纵然他插翅也难展,收姜维就在凤鸣山”,此句高腔的演唱更是展现出了申凤梅大师良好的气息功底,结尾的山字高亢嘹亮,行腔运调的气息控制,完美地把诸葛亮胸有成竹的艺术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

(二)念白润腔的恰当运用

在中国戏曲中念白是戏曲表演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一种经过音乐化处理加工的艺术语言,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不能脱离音乐,要赋予音乐性和节奏感。申凤梅大师在表演中就特别注重念白和音乐的结合之美,表演时能在音乐中念白,节奏中诉情,声情并茂,融合协调,让人感到真情实感,亲切自然。

申凤梅大师在《三传令》中“众位将军少安勿燥,且听山人传令”这句念白的处理上气沉丹田,铿锵有力,不仅显示出诸葛亮的从容淡定,又安抚了军心。将三支将令传给魏延时的念白:“魏将军,不必忙迫,且听山人传令。”这句让魏延将军不要着急,此刻就要传于你任务。这句念白显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善于用将,根据不同的性格特征去灵活用兵。申凤梅大师在唱腔上善于运用念白润腔塑造人物的心理特征,表现人物内心独白。

(三)笑唱结合的演唱技巧

在申凤梅大师众多演唱技巧中,“笑中带唱”“唱笑结合”的演唱特征堪称一绝。她在越调唱腔中“笑唱结合”的演唱特点,是来源于生活中的,进行了艺术的加工,与生活中的笑不同,而是近乎歌唱,能让笑和唱腔融为一体,使演唱更加生活化。申凤梅大师把人人皆能的笑融入唱腔,这种唱中有笑、以笑带唱的演唱技巧,丰富了人物情感的表达,体现了“出色而本色”的唱腔润腔特点。这种唱腔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它优美独特的声音和保持良好的声音状态,而且还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赢得了观众认可。

在《三传令》唱段中,申凤梅大师就运用了很多“唱笑结合”的演唱技巧,在二支将令传给关兴、张苞时这样唱“你们子承父业保河山,父元勋,儿好汉”,“儿好汉”后面就是一阵宽广豪放的笑声。这个笑声气贯长虹,豪放自然,可谓是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诸葛亮的心理活动和独特的说话艺术。一方面这笑肯定了关兴、张苞的父亲曾经为国家立下的战功,父亲曾是战功赫赫的元勋,另外一方面又在夸奖他们两个,子承父业是好样的,个个都是英雄好汉。这笑也笑出了诸葛亮这位非凡的军事家的气魄。在后面第三支将令往下传的时候,念白中这样唱“魏将军,不必忙迫,且听山人传令”,紧跟着后面就是一阵笑声,这笑不仅笑出了诸葛亮对魏延将军急于要领兵打仗的焦急心情,又笑出了魏延将军的性格特征,在传与马岱将军和关兴张苞将军之后迟迟不传与他,魏延将军已经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焦虑。诸葛亮的笑是在告诉魏延不必着急,表示且听我慢慢与你说来。所以这笑不仅表现出了诸葛亮识人用人的才华,更体现出了诸葛亮从容淡定、善于用兵的军事才能。在传令于魏延将军作战部署时唱道:“姜维若与你排开战,只许你败,不许你胜。”“不许你胜”就是用到了“笑唱结合”的唱腔。这简单的一句唱却体现出了申凤梅大师把笑唱结合得如此自然纯朴,不仅表现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而且又表现出了在大敌当前他完胜姜维的必胜之心,怪不得当年周总理看了这段戏称赞申凤梅说“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可见,笑唱结合的唱腔特点在“申派唱腔”中的重要之处。

(四)垛子的创新运用

越调“垛子”旋律比较简洁, 唱腔简单字题较多,具有较强的念诵性。申凤梅不拘泥于一般“垛子”原型,“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发展”,使“垛子”这一基本结构千姿百态,申凤梅大师唱腔之所以百听不厌,也正是她在准确把握戏剧情境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申凤梅大师所演唱的越调《三传令》中在二支将令往下传这一段中使用了几乎每三个字一个停顿手法的叠垛,如“父元勋,儿好汉,随定山人,取中原”。唱段波澜起伏,充满层次感。在演唱三支将令往下传这段时使用了大量的“垛子”,正如诸葛亮对魏延所唱:“今日战比不得往日战,战姜维比不得当年你大战渭南。”生动地表现出诸葛亮在特定环境中的大将气度,还如“初更时, 用战饭, 行兵时到三更天……”这段唱段叠叠相扣,一句紧逼一句, 节奏逐渐加快, 可谓把诸葛亮人物特征刻画得非常形象到位。

越调表演艺术家申凤梅大师,为越调发展、传承、创新付出了一生,留下了很多经典的越调艺术作品,其塑造的“诸葛亮”艺术形象,深入人心、广为流传。她的一生,让越调由地方走向全国,为越调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越调传统戏曲发扬光大,在传统戏曲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让中华民族戏曲文化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天葆,岐延斌.申凤梅唱腔艺术的美学特征[J].戏曲研究,2001(1).

[2]宋玉红.浅析越调大师申凤梅塑造的“诸葛亮”艺术形象[J].大家,2012(8).

[3]王刚要.浅谈申凤梅的唱腔与表演艺术的风格特征[J].快乐阅读,2012(8).

[4]李娜.申鳳梅的唱腔特征[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6).

作者简介:何新(1970—),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教授,音乐学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唱段唱腔诸葛亮
歌剧《木兰诗篇》中《木兰花》唱段的特点与演唱处理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音乐剧中表演与歌唱的整合艺术表现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歌剧《魔笛》选段《复仇的火焰》艺术特点初探
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