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年赶集

2019-08-27芷兰

名家名作 2019年4期
关键词:虾米戏院棉衣

芷兰

小时候,我最大的乐趣是跟着父母亲到县城赶集。

冬天的早上,天还未亮,父亲就开始摆弄架子车,准备带着我和母亲到县城办年货,母亲叫我起床,说:快起来,到县城去赶集。我一听,一骨碌爬起来。我最喜欢和父母去县城赶集了,去年赶集父母亲不但给我买了过年的新衣服,还给我买了美味的虾米,带我吃了包子,那神奇的味道在我嘴里香了一年。

母亲带了几个蒸馍,那是她和父亲的午饭。父亲拉车,我盖着被子坐在车上,母亲跟在车的后面。晨光熹微中,清冷的风吹着,我们走过村子里坑坑洼洼的小路,上了去县城的公路。

伊河是家乡的母亲河,自南向北缓缓流淌,不舍昼夜。那流淌了千年的河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伊河两岸人,伊河两岸稻田纵横,稻花飘香。伊河东岸是我的家乡,过了河上唯一的桥,就来到了河西,也就是县城所在地了。

正是年关,四乡五里的人都到县城赶集买年货,摊贩林立。有炸麻糖(油条)的,有卖硝盐的,有卖针头线脑的,还有卖虾米的……人多的好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望不到边。而年少的我,置身于人群中,总能准确地嗅出卖虾米的位置,然后拉着母亲贴上前去,吸动着鼻翼,不停地咽着口水。母亲一下子给我买了五勺,共一毛钱。卖家用白纸包好递给我,我一边走一边吃,咸咸的,鲜鲜的,好久没有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了。

父母亲带我买面包。找了好几家店,有卖包子的,有卖馒头的,有卖油条的,就是没有见到面包,我不禁有点失望。父亲让我和母亲在路边等着,他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对我说:我见到你说的面包了,快跟我来。我一听惊喜万分,跟着父亲乐颠颠地来到一个饭店门口。我在外边等着,父亲进去了,一会儿买了两个“面包”出来了。我一看,不太像面包啊,长方形,有一面烤成了焦黄色,闻起来也没有面包的那种奶香味。但是父亲坚持说这就是面包。于是我就掰开尝了一口,感觉跟馒头差不多,但是比馒头香,却远没有面包香甜好吃。我实在是饿了,就大口大口地吃起“面包”来。父亲和母亲拿出他们带的馒头,到卖锅贴的饭店要了一碗白开水,津津有味地吃喝起来,这就是我们的午餐了。后来我到洛阳上学后见的多了,知道父亲给我买的这种“面包”叫作“锅贴”。

吃完后,父亲去购买年货,母亲带着我去百货楼买过年的衣服。百货楼是县里最大的百货商场,在二楼我看中了一件夏装,半截袖的粉色纱料,泡泡袖,那是我期盼已久的款式。一问价钱要五元钱,母亲说给你和妹妹买过年衣服一共准备花五元钱,你现在买件夏天的衣服过年也穿不着还要这么贵。我不说话,眼睛却定定地盯着那件夏衣。母亲看着我难舍的眼神,终于心软了,决定给我买下,我高兴得一蹦老高。接下来,母亲又花了四块钱扯了几尺花格子布和几尺蓝布,回家给我和妹妹做过年的上衣和裤子。那时候,整个冬天我们穿的都是母亲做的棉衣棉裤,袖口磨得发亮,过年表面套一件新衣服就新崭崭的了。至于穿秋衣秋裤,那是到了初中以后才有的事情。记得那时候谁的棉衣里面套有秋衣秋裤,是一定要在袖子末端露出一截来故意“炫富”的。

母亲和父亲约好在老戏院门口见。出了百货楼顺着公路往东走二百米,就到了老戏院。我跟着奶奶到这个戏院看过一次戏,演的是《鞭打芦花》,入场后已经开戏,舞台上做官的父亲举着鞭子打自己的儿子,把后母做的棉衣打破了,棉衣里面的芦花,飘飘洒洒飞满天。父亲明白了一切,大放悲声。剧情很悲怆。

一抹斜阳,透过公路边的杨树梢,将一缕金黄铺洒在县城的长街上,两边的店铺慢慢地开始关门。父亲买好年货拉着车子走过来,车上装着琳琅满目的年货——点心、木耳、腐竹、海带……准备启程回家了,我依然坐在车子前邊,母亲在后边帮着推车,满怀喜悦地往家赶。大街旁边的喇叭里,路边的喇叭里传来雄壮的歌曲声,“小喇叭现在开始广播了——”天真的童声激情响起,然后是悠扬的喇叭声,“滴滴答滴滴答滴答——”我的思绪也跟着飞扬起来。

人间花开花落,世事沧桑巨变。幼年时期赶集的时光,闪着盈盈清光,氤氲成时光中一抹绚烂的嫣霞,成为我最深的思念。

作者简介:芷兰,本名岳令团,河南伊川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理事,洛阳散文诗学会副会长,洛阳女作家学会副会长,洛阳文学院特约创作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伊川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已出版《古道芳菲》《古道幽兰》《古道云天》《在水伊方》《竹泉情缘》《今夜有风》六部文集。《在水伊方》获洛阳市对外形象宣传六个一工程奖,《竹泉情缘》入围河南省第二届杜甫文学奖,作品曾三十余次获奖,散见于国内外报纸及文学期刊。

猜你喜欢

虾米戏院棉衣
棉服夹克
虾米
错误百出的生活小常识
纸棉衣
捉虾米
看不见的水
落入凡间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