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课外阅读:功利主义下的“虚无经典”

2019-08-27陈佳萍

速读·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功利主义课外阅读

陈佳萍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功利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所谓的“经典阅读”已然成镜花水月之谈。

◆关键词:课外阅读;功利主义

新课改后所出台的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都附有一个“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并且与传统的“必读书目”有异,这一“建议”是开放性,它不是封闭型的“推荐书目”,更不是所谓的“必读书目”,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打开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大门。观照课标所拟的这份建议,发现其囊括的范围实则非常宽泛。

由此可见,通过这份开放式的书单,学生可以感知到的实则是一个广阔的文学天地,而且,《建议》所选取的都是当时当地各自流派的代表性作家以及他们的代表性作品,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其最终目的便是为了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纵观当前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我们遗憾地发现,所谓的阅读经典、扩大视野、提升品位都在高中生紧张的课外学习中被挤压成了虚无的泡沫景象。而究其根源,其中重要的一点便在于语文教师在引导时的失策以及意识上的偏差。语文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投入、低产出”学科的代表,短暂的学习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由此一直以来都不受重视乃至被视为边缘学科,直接导致与语文学科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课外阅读被严厉禁止。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语文教师应予以积极引导,而非颠而不持、危而不扶式的袖手旁观,更不应消极顺从、屈就大势。新课改后,大部分教师均意识到了拓展课外阅读对学生语文成绩与素养提高的积极作用,对阅读指导方面的关注与投入也明显有所提高,但是根据实际的调查情况可以发现,教师在引导学生时所体现的鲜明的功利主义使得“大多数学生面对课外阅读不是笑逐颜开而是愁眉苦脸、消极应对”,也将课外阅读逼入了狭隘、私利的绝境之处。这一鲜明的功利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推荐之作均是落脚于“应试”

根据课标精神,在推荐阅读书目时教师拥有较为宽泛的自主权,《建议》所代表的只是一个指引方向,凡能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的作品皆可进入课外阅读的范围。

为配合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以及提高学生在语文阅读、写作时的得分率,部分一线教师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能为学生应试服务的作品,以求打破语文的学科规律追求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许多高中在高一学生正式入学前会开出一个“阅读书单”,书单内容精简,但作品都极具有代表性:鲁迅《呐喊》,因为高中语文课堂上学生将接触多篇鲁迅先生的文章;《论语》,为高二学习《论语》必修课打好铺垫……这份实用“书单”唯一忽视的便是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的个性化色彩与个体生命体验,阅读原是最自由的一种精神活动,尤其是课外阅读,现在却成了另一套教科书,拉扯着学生的思维。且不论教师所推荐的书目在艺术手法乃至思想内蕴上有如何深刻之处,在心理上学生首先是逆反乃至排斥的。新课改并不意味着放弃乃至无视高考,但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统一之后的产物,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获得,只有通过持久的涵养、熏陶才能使学生真正得到素养的升华,也只有通过“授之以渔”式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应试的过程中真正把握阅读深度、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而以部分高中为代表的选文倾向,不仅是对学生阅读自由、兴趣的一次集体抹杀,更是对新课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全然背道而驰。

二、检验标准仍是“应试”

不可否认,部分语文教师所为应试而强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对游离于高中课程要求的作品则弃之不理,但客观上来讲,包括《呐喊》《论语》《文化苦旅》在内的多部作品本身来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可读性,因此,这样的方法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方面仍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以应考的方式来再次检验学生阅读的真实性、仔细度则真正将新课标所倡导的“推荐”人为篡改成了“必读”,许多学校以填空、选择、判断等形式来考察学生阅读完一个作品之后的掌握情况,力求将文本细节收入囊中。这真正是对新课标精神的一次亵渎,学生在应考的压力下开始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得亦步亦趋地跟随作者的思路,最后再以答卷的形式将习得的内容进行反刍式的呈现,整个过程即丧失了阅读的自由性与美感,也使得素质教育的精神荡然无存。

三、课外阅读中教师“灵魂”作用的缺失

新课标在涉及教师对学生课外活动的设计、组织上,多次提到了“鼓励”、“指导”等词汇,表明课堂之外的教师在针对学生的课外学习时扮演的将不再是课堂之内的“主导”者角色,而是应主动、积极地将主动权交予学生。

如今的中学教师却往往未能准确抓住这一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良好契机,将其看成新课改下的一个噱头或以浪费时间为借口而听之任之随意进行,教师“灵魂”作用的缺失在这一环节中曝露无疑。一方面,他们将对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的不信任感转移到主动权的移交问题上,往往是以独断性的方式划定阅读范围、安排读书活动而忽略学生真实的诉求;另一方面,实践过程往往是教师一人意志的贯彻,在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往往是以教师一人的标准来进行评判,学生的自由、自主权被无情忽视。

总体来说,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困境主因在于从传统教学体制中挣脱出来的一线教师还尚未习惯新课改后对第二课堂的重视,一些教学意识尚未全然转变过来,而这场融冰之旅的开启则仍需要教师重新细读课标,从精神、理念上理解课改的真正意图与最终归宿。

参考文獻

[1]申绍毅,李英靓.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54-54.

猜你喜欢

功利主义课外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策略
不能将功利主义标签化
自由·幸福·教育:密尔功利主义思想的三要素
福柯眼中的微观权力
功利主义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