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2019-08-27杨蓉

速读·下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初高中差异

杨蓉

◆摘 要:现行教材体系和初高中数学教学及学习方法的不同,导致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出现了一定的困难,甚至会放弃数学的学习,本文就初高中数学衔接出现的问题,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可行性的分析。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差异

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存在感觉数学难学,成绩不容易提高,特别是意志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得当的学生更易产生畏惧心理,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主要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有必要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认真加以分析、总结。

一、影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主要因素

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数学学习主要面临环境、教材、教法及学習方法的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四个差异”上。

1.从学生心理认同看,初高中整体环境存在差异。对高一新生来讲,面对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等全新环境,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学习上有一个磨合期。有些学生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容易有“松口气”想法,入学后缺乏紧迫感,产生松懈心理。还有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开学初接触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函数、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被动局面,产生畏惧心理。这些心理变化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从教育环境看,初高中教材知识体系存在差异。初中教材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引入往往与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较为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相对而言,高中教学一开始,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加之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只有七十多课时,数学课时吃紧导致教学进度较快,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3.从教育主体看,初高中教法存在差异。初中教学内容相对较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问题,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进入高中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丰富,题目难度加深。同时新课程注重学习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不太容易适应教学,不太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产生学习障碍。

4.从教育对象看,初高中学生学习方法存在差异。在初中阶段由于生理年龄、心理认知、知识基础等原因,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于围着教师“转”,尚无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等学习习惯。高中教学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尚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导致学习出现障碍,完成作业都颇有困难,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影响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

1.重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好学习习惯上的衔接。数学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引导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搞好入学教育,讲清楚高一知识在整个高中教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讲清高中教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和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克服学生松懈心理和畏难心理。加强学习方法引导,大力提倡课前预习,适当的布置一些思考题,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保证学生有针对性的听课。课堂上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每学完一单元、章节的内容都应仔细阅读课本的小结,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关心帮助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提倡同学之间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使感到集体温暖和老师热心。

2.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围绕学生实际情况,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在教学进度上,认真制定好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随时注意多渠道的收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深度。在不影响整学期的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先放慢教学进度,让学生逐渐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在知识导入上,应通过实物、直观图形和语言的通俗化来增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在知识落实上,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把它贯穿在高中课程教学始终,达到知识的深化与能力的培养。在知识点讲解方式上,注重将课堂的教学改过去的“知识点”的灌输和“题型”的机械操练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3.重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做好数学能力上的衔接。数学教学不应是“结果”的教学,而应是“过程”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通过概念的引入、形成、深化等思维过程,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例如要说清向量这一概念,可以联想与对比物理学的矢量的概念加以说明。还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章节自我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和步聚,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立群.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方法与思想[J].人民教育,2006,(1).

[2]姜俊华.新标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析[J].理科教学探索,2006,(2).

猜你喜欢

初高中差异
相似与差异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收入性别歧视的职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