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动”共振: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分项等级”测评的探究

2019-08-27周菲王宁

教师·上 2019年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周菲 王宁

摘 要:针对浙江省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数学学科分项等级评价,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提出在“非纸笔”测评的基础上探究“分项等级”评价方式,初步构建了以学业水平评价为基础、结合学习经历与学习过程评价的“游园活动”评价辦法,并从“设计趣味性游园活动,实现求变·求精”“设计实践性游园活动,实现求实·求索”“设计层次性游园活动,实现求知·求是”“设计整合性游园活动,实现求智·求合”等方面进行了“四动”共振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分项等级”测评旨在遵循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征,重构课堂文化,重建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实现自然、自觉、自由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分项等级;教育质量评价;学业负担指数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9-0027-03

一、引言

“核心素养”是可教的,也是可评的。长期以来,我们的评价更多的是见理不见情、见分不见人。因此,以分数定输赢的纸笔测试开始备受诟病,注重“选拔”和“甄别”功用的考试制度成了当前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在推进小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当下,如何设计“游园活动”,更好地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笔者设计了过程性评价、游园式考试、家长点赞单和鼓励性评语等多项评价元素,以期多维度、多层面去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素养发展。”

二、学业评价面面观——阻碍学力知多少?

初入学堂的一些一年级小学生,虽已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但到了期末,还是很难把题目读懂,即使教师帮助他们读题目,他们也会因无法跟上节奏,或者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没能正确答题。因此传统的纸质测试,确实不足以正确评价此类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况且,对之前很少接触“考试”这种测评制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一些平添的紧张情绪会让他们在考试之中无法正常发挥,进而造成评价缺失。

那么,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现状又是怎样的呢?走进现在的低段小学数学课堂去看一看。

(一)评价标准的忽视——制约了学习灵活力

某次单元练习之后,教师讲评试卷。

师:这次考试表扬基本计算和基本应用都得优秀的20人,他们是(报名字)……听到名字的学生高兴得蹦了起来,而没听到名字的学生难掩失望。

师:这次要特别批评的有合格的同学,小脑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师:那你还考个合格!

低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学生活,而教师“唯分论”的评价标准,渐渐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厌恶,这不利于低段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思维习惯。课堂评价本应是为了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火焰,单一的测评标准制约了学生学习的发展。

(二)评价方法的缺乏——抑制了学生创新力

如今的课堂,笔者发现课堂作业本、口算考试、专项考试以及单元考试成了最为精确、便捷的评价方式。平时教学中,教师的测评指标单一,过于关注作业的正确率和考试成绩,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客观的评价材料,只找出学生的黑暗面,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对课堂作业和单元考试的厌恶,进一步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评价用语的疏略——影响了学习生长力

教师的评价用语也是过程性评价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低段的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有效的评价用语可以很好地组织教学,调控课堂。经过对一、二年级教师的访谈,他们的课堂评价语(见表1)摒弃了过去的对或错的二值判断,开始关注对学生的鼓励和启发。但是目前教师的语言评价比较笼统,长此以往,学生“不想说”“怕说错”,数学课堂死气沉沉,这严重影响学生的学力提升。

三、游园设计科学化——探寻学力好路径

随着“快乐游园”分项等级评价的逐渐盛行,那么,如何充分考虑游园活动中“模块”设计的可操作性、层次性、趣味性以及整合性,赋予它新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学力?笔者在多次游园活动的实践基础上,发现多元化的评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提升他们的学科素养。

(一)设计趣味性游园活动:实现求变·求精的学习乐趣

在“纸笔”测评中,内容大多以笔试为主,只能对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在口语听说、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表现性评价方面,便有些捉襟见肘,同时缺乏趣味。

(1)“求变”中强化目标意识激趣味。首先,层次性:活动项目有序设计。游园活动的设计着眼于学生兴趣点,基于课堂教学内容,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从单一“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将学科知识点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之中,使学习知识成为一个生动、主动的过程,让游园活动变得更“精彩、有趣”,这样学生也会乐此不疲。如,一年级期末游园活动就围绕“喜迎G20,快乐游园会”,开展了游园式的终极考核项目,同时在模块的设置中注重多学科(语文,数学,劳技)的融合。模块的设计不仅重视复习巩固学科知识,同时还结合游园板块内容与G20成员的契合点,渗透G20知识。学生们一边闯关,一边感受精彩的各国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表现性评价。通关后,累积到16个章就能获得转幸运大转盘抽奖机会一次。转盘对应杭州的景点,对应相应的奖品。其次,综合性:解决问题学以致用。主题性游园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赞同。喜悦之余,要考虑活动和项目都要有序设计,让“分项等级”测评能体现价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养。

(2)“求精”中突出生本意识激思味。在模块设计前,作为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游园式考试”为主的“分项等级”测评能带给学生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这是一次以学生为本,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调查显示(如图1),在学生眼中,像在玩游戏(70.4%),让人很轻松;完成考试时可以有多种解答,答案不是唯一的(47.9%);考试过程是由老师和学生一对一完成(43.7%),改变了以往教师只见“试卷”不见“学生”的状况;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做错了可以修改或重试(38.2%),有改错的机会;可以自己选择考什么(33.8%),具备一定的选择性。

(3)没有师生语言代沟,同伴交流还能消除测评中学生的紧张心理。

(4)能实现“品效共振”,不管是测试者还是被测试者,一次测评就是一次互动的学习过程,双方都能得到成长。

(5)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测评师”是一种荣誉,不仅能在班集体中起到帮扶、辐射作用,对低段的学生还能起到示范作用。借用“测评师”的身份是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最佳途径。

(二)设计实践性游园活动:实现求实·求索的解决能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标”中已经明确提出要不断丰富问题解决的策略,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1)“求实”中扎实前置意识重导“问”。实境型:在模块设计的时候可以注重学科评价与生活情境结合,进而“体现数学生活化,引发学生思考”。如,一年级数学模块项目“我是调查小能手”放手让学生调查喜欢吃什么水果,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2)“求索”中落实实践意识善解“惑”。应用型:经过亲身实践后,学生不仅会牢固地掌握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学会运用知识进一步地解决实际问题。如,让学生通过观察,用上“图形运动”的知识,和小伙伴们一起,仔细寻找精美的板报上出现的“图形运动”现象: “平移”“旋转”。记录单设计如下:

这一测评游戏采用寻找校园中的数学知识,每一关在卡片上出示要求,提示测评主题内容。如“亲爱的小朋友,欢迎来到数学乐园,请你做好准备,对抽出的题目和同桌合作进行调查并回答,要看清楚题目,理解正确并准确表达。祝你顺利过关哦!”

(三)设计层次性游园活动:实现求知·求是的整体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接受外界知识的能力不同,同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学生个体在习得能力方面的差异亦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活动的设计,不能单刀直入、一刀切,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差异设计出有层次性的内容,同时以团队游园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1)“求知”中认知规律拓思路。活动模块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游戏的规则等力求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真正让学生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游园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如下:①重视家长资源。请家长们参加活动,协助参加游园活动的管理、组织、裁判,让其体验孩子在学校的快乐生活。②发掘团队智慧。充分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力求游园活动富有趣味性、形式多样化,以及与学科的高度整合。③营造环境氛围。在环境布置上突出主题,充分利用美术色彩、气球标志等卡通元素,让场馆变得富有童趣、乐趣。④采用“奖章”评价。在期末活动评价中,采用“奖章”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学生们可以在活动之后按达到的奖章数换取小礼物。⑤整理活动反馈。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和家长对游园评价方式提出反馈意见,促使学校继续完善非纸笔的新型学业评价活动。

在实践中,很多家长也愿意参加期末测评工作,担任摄影师、引导员、评委,甚至参与“分项等级”测评的设计等。这不仅加强了家校沟通,提升了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关注,也便于引导家长少关注孩子的分数,进一步关注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求是”中尊重差异重深化。一、二年级游园活动,以团队(4~5人组)的形式团队参与、团队考核。我们将班级学生分成4人小组,组里有能干的孩子,也有相对弱的孩子,只有当4人的任务都完成了,这个组才算活动过关。如“讲故事小能手”的模块:根据安排,学生首先抽信封选题,每道题中分为4段话,可根据难易程度、时间先后、连接词等将4段话编成故事,最后,每个学生分别朗读一段,完成任务。

(3)在“层次”中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鼓励游园活动强的学生申报成为学习站站长,帮助相对较弱的学生一起通关,获取奖章。学习困难的学生还可以借助教师手中的“帮助卡”,经教师点拨后再进行答题。①学生随机抽取模块题目。如二年级数学模块“规律变变变”,主要考查学生发现规律、创造规律的能力。教师准备了形式多样的规律题,学生在游园中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随机选择题卡进行该项目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获取不同个数的奖章。②必考项目与选考项目结合。如一年级数学游园模块的“我的时间我做主”,主要测查学生对半时和整时等相关的时间知识的掌握,教师准备了相关时间图片和钟面模型。必考题是教师任意选择几个时间图片让学生认一认半时和整时;选考题是学生任意选择一个半时或整时的时间拨一拨模型钟面,测试员根据学生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该项目的等级。

(四)设计整合性游园活动:实现求智·求和的思维品质

加强游园活动设计的整合性,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游园式考试成为学生喜欢的乐园。

(1)“求智”中优化学生的求异能力。整合性的游园活动能够让学生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地解决问题,调动学生追求通关的潜在动机,激发学生的求异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语文模块“快乐的一天”给出两组图片,让学生任选一组,看清时间后按照生活经验重新排列图片,四人小组合作分工讲一讲故事主人公一天的生活。这种活动适当变化条件和问题,能起到一题多用的作用,既可提高游园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通常情况下,一门学科 3~4个项目,都要整体优化设计。活动设计需要体现学科的主线知识、重要能力和核心素养。因此,活动的设置通常以学科知识、学科能力、认知能力、表现形式分类。数学以计算、分析说理和实践应用为主;语文基本上以“听、说、读、写”为主。

(2)“求合”中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游园活动方案的设计,应将语文的口语表达能力與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有机结合,整合出“游园式考试”项目。如“我是找碴小能手”,要求学生在给出的短文中找出错别字,还融入了数学问题,如用统计表或图来记录找碴结果。“我是系鞋带小能手”,要求学生能独立系好鞋带。

“分项等级”测评在刚刚实施的阶段,采用表现性评价的学科为数不多,各学科都有好几个游园活动的项目,同时活动之间也是比较独立的。随着游园活动的推广,于是出现了活动的整合现象,如学科内部整合、跨学科整合等。

四、评价改革常反思——促进学力多发展

笔者结合以往的游园式活动,对深入推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评价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变教学管理机制模式,完善“分项等级”测评的制度性

赋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主权,改革学校教研活动方式;弱化教研组对教师教学规范化、标准化的倾向,探索跨学科教研、单元整体备课、问题聚焦研讨、项目组备课等创新性的教研载体;支持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鼓励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出发,自主地安排教学进度、教学过程、评价过程,进行个性化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尝试。

(二)加强教学评价改革研究,提高“分项等级”测评的科学性

近年来,“分项等级”测评仍是新生事物。教师和家长对“分项等级”测评的科学性仍有担忧。增强“分项等级”测评的过程性、选择性,切实提高“分项等级”测评的信度与效度,能更好地观察学生学习过程、了解学生学习品质、发现学生独特学习能力与学习优势。

(三)促进课程整合联动发展,培育“分项等级”测评的生态性

探索“互联网+”时代评价改革,积极汲取国内外课程、教学改革、评价经验,以“互联网+”教育时代慕课、翻转课堂、大数据学习痕迹分析等新兴互联网技术及其应用为契机,引导我校多样化地探索选择性、个性化、推送定制、智慧学习范式下的评价改革。

五、结语

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宏大体系。要使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分项等级”测评改革落到实处,教师这一角色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应借助“四动”共振这股“东风”进一步做好学生“分项等级”测评的探究,而教师的专业发展才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校本之路。

参考文献:

[1]周  菲,李国安.关注游园设计,彰显过程评价——基于“玩转数学”课程理念下的“游园活动”[J].浙江教育科学, 2017(3):47-48.

[2]翁勤林.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6(4):33-35.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