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发现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8-27蒋丽舒

牡丹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新课标文本

蒋丽舒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在教育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的发现学习法更是契合我国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指发现文本的语言形式、发现文章的独特含义以及发现学生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潜力。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重视学习者的内部动机,其提出知识结构的思想,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研究重点在于学生获得知识的内部认知过程,以及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以促进学生发现学习的问题,这一理论契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一、发现学习法符合新课标要求

(一)自主、合作、探究是实现发现学习的途径

新课标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而发现学习在课堂上的运用,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实现,它要求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概念、原理与规律。发现学习让学生主动进行信息加工,主动参与活动,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对所接触的材料信息进行编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不易遗忘,也更容易进行相关的知识迁移。

(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发现学习的理念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现学习法正是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最好途径。语文课堂再也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创新思维与多元表达的最好催生地,语文课程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多元与开放的。发现学习法还注重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长期以往,学生乐于在课堂上探讨知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了语文课程的活力。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发现学习的方向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新课标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发现学习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点不在于结果如何,而是强调学习的过程。在发现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发现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并且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探寻真理的实践中。

(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发现学习的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语文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而发现学习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作为一种改革的教学方式,真正有效地避免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有了较好的提升。其次,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目前所拥有的材料进行思考与重组,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和多元化的表达,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与提升。最后,学生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常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较有效地培养了合作、倾听与交流的能力,这些素养都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也是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

二、发现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发现文本的语言形式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工具性指的是掌握汉字及其语言形式,因为人们通过文章的语言形式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文章的语言形式是语文学习的前提条件。有些作家或诗人情感较外露,读者通过阅读他们的文章则能够明白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有些作者的感情隐藏在语言文字中,难以发现与体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语言形式,进一步探讨文本语言形式的特点,从而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发现文章的独特含义

每个人由于生活经历、思维发展的不同,对同样一篇文章的理解也会大相径庭,而发现文章的独特含义指的就是对文本做多元化的解读。现象学文艺理论的杰出代表罗曼·英迦登提出“未定点”的关键概念,“未定点”使作品具有了开放性,因此读者可以因人而异进行多元化的解读。发现文章的独特含义也成为语文课堂所提倡的一种方式。学生依据教师所给出的相关材料或问题,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或对信息进行重组,从而发现文章的独特含义。

(三)发现学生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潜力

认知学习的实践证明,成功的学习不仅靠智力因素,还要靠非智力因素,认识的同时还要有元认知的加入。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元认知能够监控、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发现学习中能够发现自己学习语文的潜力。

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更多新的想法,同时也会发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所具有的潜力,原来语文学习不是简单的背诵,还可以对它们进行再创造与更深入的挖掘,甚至是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能对文本进行多元化的解读,提出精彩的答案。这说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是具有潜力的,而这种潜能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更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发现学习法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可以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课堂中运用时,教师需要扬长补短,不断探究,不断实践,不断改进,努力让发现学习成为培育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

(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蒋丽舒(1995-),女,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新课标文本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