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曾祺《涵芬楼文谈》“养气”说浅析

2019-08-27王浩娜

牡丹 2019年20期
关键词:养气孟子气质

王浩娜

自古以来,“气”便为中国文人所看重。先秦时期,气主要是作为气态的物质和万物生命哲学的范畴而存在的。《列子·天瑞》曰:“虹蜺也,云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庄子·知北游》云:“人之生,气之聚,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又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与人物气质、个性、才能等联系起来,如“纯和之气”“刚强之气”“玄妙之气”等。在此基础上,气又运用到了文章上,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气论的开端。

吴曾祺在《涵芬楼文谈·养气篇》中所提到的“气”属于文气。吴曾祺在《养气篇》开篇便道:“昔贤论文,莫不以气为主。”但每个文人所说的“文气”也是有多种解释的。有的指的是作者的个性之气,有的指的是文章的气韵等。那么《涵芬楼文谈·养气篇》中的“文气”指的是什么呢?指的便是文人的气质。

一、气是什么:作者之气

(一)从引用来看

吴曾祺在论及自己观点之前,先列举了几位先贤对“文气”的理解,并且认为他们的理解“此数君子者,皆深于文,而其言之相似如此”。可见,吴曾祺对这几位先贤的说法是认同的。那么,下面就去看看他们到底说了什么,并且有何相同之处。

吴曾祺引曹丕:“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勉强而

致。”曹丕的“文气”虽有多种解释,但此处指的便是文人的气质,因为《典论·论文》原文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接着便是“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曹丕以音乐作喻,指出气质的重要性,而且认为这种气质只能是自己的,是不可以传给别人的,因此这里的气指的便是文人的气质。

吴曾祺又引用柳宗元“未敢昏气出,惧其杂也;未敢矜气作之,惧其骄也”。这句话是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所写,主要是说作者在行文时的状态。虽然昏气与矜气在这里是贬义词,但同样是指文人的气质。

吴曾祺还引用李翱与李德裕文气论,指的也是文人的气质。李翱的尤为明显,李翱的原文是:“故义深而意远,意远而理辨,理辨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而文工。”李翱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是递进关系。“义深”是前提,最终目的是为了文工,气直只是一个过程。而吴曾祺在引用时有所改动:“义深意远理辨气厚,则辞盛而文昌。”他将“气直”改为了“气厚”,而且义深、意远、理辨、气厚成了并列关系,是辞盛文昌的前提。义深、意远指的是文章内容,意思是旨意深奥和意格高远;理辨、气厚便指的是作者气质,意思是思辨能力和思想醇厚。吴曾祺认为只有四者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辞盛文昌。

综上所述,可知吴曾祺所引用的几位文人观点,文气指的都是文人的气质,并且他们都认为文气对文章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两点便是吴曾祺所说这些先贤论气时的相似之处。

(二)从关键句来看

从吴曾祺论述文气时的关键句可知,吴曾祺所论述的文气指的是文人的气质。例如,他在《养气篇》中写道:“吾则谓用气如用力,有十分者,只可用到八九分,须在在留其有余。”吴曾祺将用气比喻成用力,而能够来“用”的只有“人”。可见吴曾祺所谓的“用气”指的是文人将个人气质、思想投射到文章中的过程。又如,“此即子舆氏之言:‘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绥也。使道义常足于中,而天下犹有足绥吾气者,未之见也”,吴曾祺将“气”形容为“吾气”,“吾”本义便是我的意思,可见吴曾祺所说的文气指的是作者之气。

二、为何养气:保持作者精力旺盛

吴曾祺认为“气”指的是作者之气,那么他又为何提到养气呢?

(一)继承了前人对于“养气”说的说法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首次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但此时还与文章作者无关,只是讲如何做人,与孟子之前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相对应,而吴曾祺在《涵芬楼文谈·养气篇》中就曾写道:“此即子舆氏之言,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绥也。”子舆氏便是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这句话就是孟子在解释“浩然之气”所言,而吴曾祺显然是受到孟子的影響,认为作者也要善养浩然之气,也就是要养气。同时,吴曾祺还继承了刘勰在《养气篇》的说法,刘勰在《养气篇》详细论述了如何进行养气,还谈及如果不“养气”会有什么样的危害,认为作者应保持精力旺盛,吴曾祺也认为“吾则谓用气如用力,有十分者,只可用到八九分,须在在留其有余”。可见,要保持精力旺盛,不能竭尽。

(二)吴曾祺认为养气是探原之论

吴曾祺在《涵芬楼文谈·养气篇》中提到:“吾言气之必有所辅而行,不可伪为而得,此诚探原之论。”探原本义为寻求源头。“原”是会意字,表示由众多的泉水的灥(xun)和表示山石之崖的厂(han)组成,表示众多的泉水从山岩中流出,后用“源”来表此意。《说文解字》写道:“原,水泉本也。”由本义又引申为本源、根源、根本。刘向《管子·水地》曰:“地者,万物之本原。”“原”字在“此诚探原之论”处就是此意,探原指的是探求本源、根源、根本之意。

从上文可知,气指的是作者的气质,那么“气行”就是运用个人气质去写作,是“用气”,也就是作者将个人气质投射在作品中的过程。“辅”是形声字,本义指的是车旁横木。《说文解字》“辅,人颊车也”,意思就是辅在车上作用就像人的脸颊,所以后来又引申到人的脸颊,有依附之意。而在这里作者言“有所辅”也就是说要有所依附,所以前半段之意就是作者在用气时要有所依附。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依附的是什么呢?作者在原文并未说明,而是接着写道“然凡人性质所近,亦有天焉而不能相强”。“然”与“亦”字将这两句联系在一起。这句话很好理解,意思是说“而人的气质所接近的,也是天生的不能勉强的”。“性质”原义为人的禀性气质。“亦”字在这里大有文章,表“也”,意思就是说前面有相类似的情况。“气有所辅而行”不是,那么只有“不可伪为而得”了。“伪”本义指就是非自然生成的、人为的与天然、天生的相对,所以这两句话就可以串起来了,“作者在用气时是要有所依附的,不能人为地去得到,而人的气质也是天生的、不能勉强的”。其中似乎并未提到到底要依附什么。

但实际上,人们分析这两句话可知吴曾祺不仅认为作者在用气时是要自然的,而作者自身的禀性也是天生的、不能人为改造的。那么只要作者在用气时依附的是作者自身的禀性,投射在作品中也就不会存在“伪”“相强”的问题了,所以由此可见,吴曾祺认为作者在用气时所依附的其实就是他“天生的性质”,这就是“探原之论”。而如何能将作者之气投射到作品中呢?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作者是要有“气”的,那么作者如何才能有“气”呢?就需要去“养气”,保持作者的精力旺盛。

那么,如何保持作者的精力旺盛呢?也就是后面所说的如何养气。

三、如何养气:识性、留余、立本

想要保持作者的精力旺盛,吴曾祺认为要识性、留余、立本。

(一)要识性

吴曾祺认为气是有属性的,他在原文中写道“大凡气有阴阳二者之分”,那么作者之气也是有阴阳二者之分的,如果作者想要“养气”首先便是要明白自己的性质。吴曾祺在《涵芬楼古今文钞·叙》中写道:“然上下数千年,其派别之流行,风气之变易,靡不了然于心。后深思而得之,以求乎吾性之所近而从之。”吳氏认为人应该要有经历,不能像田夫野老“目不越畦畛之间,足不离户牖之内”。对于治文,更是要如此,作者要有见识,不能“因陋就简”。作者只有在了解了上下数千年的文章流变的基础上,才能找到适合自我性质的风格,才能做到“法其通而去其蔽,存其是而戒其违”。

(二)要留余

“吾则谓用气如用力,有十分者,只可用到八九分,须在在留其有余。”吴曾祺认为作者用气就如武夫用力,不能全都竭尽,要留有余力,从而能够“可以旋转而不竭”,他还举了一个反面例子,“譬如人虽有万夫之勇,苟终日跳踉不已,则必至于一败而不振”。

(三)要立本

留余只能治标不治本,最根本的还是要立本。吴曾祺认为“养气之道,其中固有本焉”,只要抓住这个“本”,便能够使作者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使文章能够达到“必胜之势”。何为必胜之势?就是所写出来的文章的观点是无懈可击的,也就是他在《涵芬楼文谈·入理篇》所说的“理胜”。那么如何做到“理胜”呢?吴曾祺认为作者要身临其境。从原因来看,当作者在文章论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件事情,作者对此是不熟悉的,所以只能靠猜想去应付,导致“神疲而心怯”,而且文中的观点都是十分脆弱的,一击便倒,甚至有时候会“不足以俟攻者之致”。

针对这个原因解决的办法便是“知其所以然”。吴曾祺认为作者应“以识为主”,对于一件事情,如果能够了解它的来龙去脉,那么作者在论述时便不会有任何破绽,文中的观点也会无懈可击。正如吴曾祺所言:“惟夫能知其所以然,从容肆应,无不如志,而应对之间,如无事然,此固常处于必胜之势,而尚何足挠吾气之有?”但这有一个弊端,人的精力有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会知其所以然,正如吴曾祺在《因习篇》所言:“大凡台阁之人,必不工作山林语;老健之人,必不工作疾病语。”吴曾祺认为这里还有一个解决办法,那便是“道义常足于中”。总而言之,吴曾祺所认为的“养气之本”的根本是“使道义常足于中”,而“知其所以然”只是一个具体的方法。

当作者明白自己的气属于什么属性的时候就会运用自如,写出好的文章来,但不能过度应用,要留有余地,只有留余才能保持精力旺盛,文思不竭。但留余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最根本的还是立本,而立本的根本是“使道义常足于中”,只要做到这三点就能保持精力旺盛,文思不竭。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CXJJS180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养气孟子气质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磨刀不误砍柴工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论《筱园诗话》中的“积理养气”
健康上手指南!不要做弱鸡小公举!初秋补血养气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