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日乃湖畔的“治沙愚公”

2019-08-27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布巴梭梭愚公

在中国四大沙漠之一——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额济纳旗古日乃嘎查,目之所及是苍松翠柏、金色胡杨和大片梭梭树,看着眼前这片绿,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寸草不生、黄沙肆虐。就是在这里,有一位老人耕耘了整整17年,靠着一把锹、一担水治沙2000余亩,种下6万多棵梭梭树,在大漠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他就是被称为“治沙愚公”的图布巴图。

历史上的额济纳绿洲,在黑河水的滋养下水草丰美、林木茂密。然而上世纪中叶以来,黑河中上游工农业用水剧增,使得下游供水急剧减少,东、西居延海干涸,风起沙扬,成为肆虐华北的沙尘暴的策源地。在古日乃工作期间,图布巴图亲身经历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目睹了沙尘暴的肆虐,他说:“我在这个地方生长、工作、生活,生态恶化令人心痛,我必须要做点事情。”2002年,本可以到旗里享清福的图布巴图办理了退休手续,留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古日乃,和妻子一起开始了漫漫治沙路。

当时,额济纳旗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几十倍。最初,图布巴图夫妇种过白杨树、松树,这些树种需水量大、成活率低,后来他逐渐转为种植梭梭、沙拐枣等。他和老伴儿省吃俭用,拿出所有积蓄购买梭梭苗,围封荒漠2000多亩。

春天的古日乃水少风大,他就把梭梭苗泡在水里,等风势减弱时,抢时间栽种。夏天的古日乃气温高达五六十摄氏度,他总是裹一块头巾、顶着烈日一趟趟到30公里外的深井拉水浇灌。十几年间,且不说身体经受了多少风吹日晒和路途颠簸,光是摩托车就骑坏了8辆,其中的艰苦可想而知。积少成多,积木成林,一道10多公里长的梭梭树围栏,就在这年复一年的经营中,在荒漠边缘成形。

多年来,图布巴图累计投入100多万元,围封荒漠的绿化率达到80%以上,成片成活率达到1000余亩。

由于长期野外劳作,图布巴图明显比实际年龄苍老,面庞被烤得黝黑,双手皲裂如同树皮,手上贴着泛黄的胶布。2010年,长年的劳碌使他生了一场重病,两次手术后,医生叮嘱他要好好休养,避免重体力劳动。可是他放不下亲手栽种的这片梭梭林,在家里休养了一个月,就再次回到了他的“战场”。 2011年,妻子因脑溢血瘫痪在床,子女们想接老两口到旗所在地就近照顾,被图布巴图回绝:“你们就不要劝我了,在旗里我也待不住。”图布巴图一边悉心照顾妻子,一边依旧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运水、种树。在图布巴图的精心照料下,老伴儿的身体逐渐康复。

在治沙造林的同时,图布巴图还尝试肉苁蓉嫁接,为古日乃牧民找到了一条致富新路子。目前,当地249户牧民通过种梭梭嫁接肉苁蓉,每户年均纯收入达6万元。

作为老党员,图布巴图主动承担起现场教学任务,向广大党员传授治沙经验,讲述多年来的治沙经历,分享治沙过程中的切身感受,教育引導广大党员热爱家乡,把生态保护意识融入实践和生活中,将自己的热血与青春挥洒在家乡的热土上。图布巴图的治沙造林事迹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主动加入到治沙造林的队伍中,和他一起构筑这条沙漠中的绿色长城。

猜你喜欢

布巴梭梭愚公
梭梭的建筑课
现代愚公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谁更应当“愚公”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