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散文有效教学方法探索

2019-08-27梁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意境课程标准散文

梁梅

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语言运用能力,能够满足促进全体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理念要求,教会学生正确理解或欣赏这类文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高中语文教师难以回避的一个话题。拿到一篇散文,老师该从何引入,怎么处理教学脉络才算到位,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懂这篇散文,散文虽然难教,但是却最能体现老师的才情,最能与学生、与作者有情感的共鸣,对教师而言,教下来也会很有成就感。若能将教学艺术发挥到极致,课堂也是一种享受。而现在高中散文教学始终没有一套逻辑关系明晰、知识点到位的教学内容序列,也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高中散文课堂教学正处于低效之中,学生对文章的正确解读能力有待提高,对此,笔者结合实际新课程标准,从散文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有效的高中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寻找到一些可操作的实用方法。

一、新课改背景下散文教学的现状

根据高中语文教材的排版来看,散文在高中语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而现代散文教学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应当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散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和思考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理念的贯彻并不是特别理想,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散文教学接受度低、方法老套,难以提升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固化的教学思维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等等。因此,无论从新课改的背景来看,还是对于一线教师自身教育发展需求来说,以及当代学生对散文的学习兴趣甚至是整个语文学科来考虑,都需要对高中散文教学作出全面深入的研究,针对问题,提出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二、高中散文教学的方法探讨

1.走近作者,开启散文之门

想深入剖析一篇散文,必然要先知道文章的作者,包括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从作者着手,是让学生快速融入文章的一条思路。一些教师在为学生分析文章时,执着于对段落的简单分析,陷入简单的说教过程,学生对作者所处的年代一无所知,怎么会有阅读文章的兴趣,更别说深入文章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散文教学中,我总是首先为学生介绍该篇文章的作者,通过作者的一些生平事迹或者与之相关的人事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到《小狗包弟》时,我给学生介绍巴金所处的年代,还列举了几件富有年代气息的事件,以及巴金的家庭、为人、贡献以及生平经历,尽量使我的讲述生动不枯燥,学生们能够听得进去,对巴金产生钦佩之情,想要了解他更多,便有了读文章的兴趣,这是迈向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或许有的人会认为,介绍作者,对考试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甚至是在浪费时间,但是从作者简历入手,有助于帮助学生亲近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一篇散文。

2.引导学生领会散文的意境

散文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字,“情”是散文的核心要素之一,而散文的意境正是内情和外景的融合,深情和形象的交织,因此,引导学生领会散文的意境,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这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自身丰富的阅读经验以及教案,先领会文章的意境,理清文章的脉络,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散文,除此之外,还要善于从具体的形象入手分析,将学生带入到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领会到作者的情思,把握到文章的主旨。这里以《故都的秋》为例,这篇文章的教学重难点则是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精致而细腻的悲凉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许多的散文,我们不难发现“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郁达夫对于“故都”寄予了怎样的情怀呢?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郁达夫的这篇散文——《故都的秋》。当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播放一些与文章相关的画面图片等,再加以引导:同学们,读完了文章,你们是否已经走进了作者的意境中?你们眼前是否已经浮现出小院、秋葵落蕊、秋雨斜阳、清秋佳果呢?在作者眼中,哪怕是秋天带来的死亡都是美好的,作者感受到的秋的衰败、秋的死亡其实都是他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认知,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在写文章时,也能展现出细腻优美的文字功底,这也能反映出你们的人生境界。

综上所述,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能够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防止教学目标涣散,关注学生的收获,带领学生领悟散文的意境和情感,并且要用足够的时间去设计教学活动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提升语文教學质量。

★作者通联:广东茂名市电白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意境课程标准散文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春色满园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一朵花的意境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