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煤炭传说及其传承与变异

2019-08-27孙小平

北方文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传承变异山西

孙小平

摘要: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产煤基地,被誉为“煤乡”“煤海”。作为一种矿产资源,煤炭的形成自然有其科学成因,但在民间却流传着许多关于煤炭成因的不同传说,“一地一说”而“一说多变”。那么,山西境内关于煤的形成有哪些传说?这些传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传承”和“变异”?据此,本文将从“山西煤炭传说概况”“传承性”“变异性”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山西;煤炭传说;传承;变异

对山西煤炭进行民俗学方面的研究,国内已有学者展开并取得一定成果,诸如《山西民间煤炭风俗》(张余),《山西大同矿区煤神信仰研究》(刘雅娟),《煤窑神信仰与民国初年的山西大同矿区社会》(张月琴)等文章。从总体来看,研究大多着眼于由煤炭传说衍生出的“窑神”及其信仰崇拜,尤其是以山西大同矿区为典型进行分析,包括对矿工的生产生活习俗进行一定的解释,比如,人们不能在煤窑口喊“呜喂——”,因为老君姓吴,喊“呜喂——”会冲撞老君,窑塌地裂等等,而缺少对煤炭传说的传承与变异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依据现有文字记载,运用民间文学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立足于山西境内市、县有关煤炭产生的传说,通过比较对其在空间层面的传承性和变异性进行简要分析,以达到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变异的初步了解。

一、山西煤炭传说概况

山西境内有关煤炭产生的传说主要分布在一些市、县,涉及到的主体形象——人、神、仙具备。现根据相关文字记载,对这些传说加以整合分析。

第一类是“老君种煤”。此类传说在山西煤炭传说中占突出地位,与之相关的有《老君爷耩煤》(静乐县)及其异文(平定县、大同市),《老君爷扔炭》(沁源县),《老君种煤》(沁县),《老君爷下界种煤》(文水县),《老君种煤》(襄汾县)等。总体来看,以太上老君和人类活动为中心,讲述老君到凡间为当地百姓种煤的故事,现举两例具体说明。

《老君爷耩煤》(静乐县):不知多少年前,太上老君奉玉皇大帝旨意到人间为人们耩煤,走到静乐时正遇四个放羊人,这几人问道:“你这老兄这么大年纪啦,上山来干甚呢?看饿成这个样子,怪可怜的。”老君爷说:“我给你们这里耩种上些煤。”放羊人听了都大笑起来,问道;“煤是什么呀?”“煤是宝宝宝。”老君说着便从宝葫芦里倒出些黑面面,向四人说:“雨天没干柴,就烧萱柴柴;黑宝地里埋,全靠辛苦采。”從那以后,静乐地下到处是煤,山上到处是萱柴柴,人们也就开始烧起萱柴柴和煤了[1]。

在《老君爷下界种煤》(文水县)这一则中,传说老君下界种煤,交城、汾阳的百姓夹道欢迎,老君给他们钟了许多煤,到了文水县,当地百姓说:“我们的柴禾还烧不完哩,要煤做甚。”后来当地人发现他们那里煤很少,而且是一溜一溜的。这是老君在给交城种完煤,到汾阳种煤经过文水县时,从手指缝中流出来的[2]。

第二类是“二郎神担炭”。这一传说在山西河曲县流传,文字记载有《翠峰山的炭面面》:古时候,有一天二郎神担着两座炭山途经翠峰山及其对面的霸王山,就在这里休息,把两只箩头分别放在这两座山上,扁担横放在两只箩头上,二郎神就坐在扁担上,他一坐,箩头里的炭就挤出来流在地上,于是就给这两个地方流下一层层炭,而别的地方都是大的炭块,只有这两个地方的炭是一层,而且大都是煤面面。据说就是因为从箩头里挤出来的缘故[3]。

第三类是“黑龙龙骨”。《黑龙关的传说》(蒲县):在张庄一带,龙王降灾,小黑龙和妻子龙女为了救当地百姓,去盗风雨令剑,不幸都被从北海而来的礁石变作大山压在了底下。后来,小黑龙给山里的人托梦说:“你们可以到关押我的山上去挖掘,就是将我挖烂,我的每一块骨头对你们都有用处。”张庄一带的百姓一心想救出小黑龙,他们世世代代挖,就是没有挖出小黑龙,却挖出很多煤炭,人们说,这里的煤炭就是小黑龙的龙骨头,为了纪念小黑龙,把原来的张庄改称为“黑龙关”[4]。

以上就是有文字记载的流传在山西境内关于煤炭成因的传说,可以看出,同一类传说,在不同市县却有不同的说法,而在不同中又有共通之处。那么,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传承和变异?

二、传承性

综合来看,它们的内容基本都表达了一定的文化命题,比如在《老君爷耩煤》(静乐县)的异文(平定县)中,讲老君爷下凡种煤,走到河北,看见一伙人围了火堆烧肉吃就去讨要,可那伙人理也不理他,“老君爷想,这地方人心太坏。种煤?种个屁。”又到了平定,可这次不等他张嘴说话,就有人过来扶他坐下,给他拿吃的,“老君爷心想,这地方人心不坏,把煤给他们种上。”这是写当地人对老君态度的差异。而《黑龙关的传说》讲述小黑龙和妻子龙女为了救张庄的百姓勇于对抗龙王,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们,修建龙子祠,每年到五龙洞祈福、过庙会,等等。这其实都反映了人民优良的伦理道德观念:尊老爱幼、善良、勇敢,也表现出当地人民对乡土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人民群众强烈的美好的愿望。事实上,由于民间文学集体性、口头性的特征,必然会要求在内容上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因而在形式上篇幅也大多短小精悍、开门见山,情节叙述简明,语言质朴明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适合民众的审美趣味。而传承者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山西煤炭传说的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山西煤炭传说的传承,不仅是山西人民宝贵的文化财富,更是对祖国民俗文化的丰富,但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积淀,我们也要看到其中所包含的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带来的封建落后的观念,在批判中传承。

三、变异性

从空间上来看,变异幅度较小。比较明显的在于送(种)煤的主体,大致分为太上老君、二郎神和小黑龙三类。“在古人眼里,煤炭能煮食取暖,是非凡宝物。凡宝物,只有天上的神仙才能享有,而人间能有煤炭,是上天的恩赐,神仙的助佑。”[5]因而就有老君种煤、二郎神担炭的传说,而小黑龙的流传也与当地的五龙洞、龙子祠等历史遗迹的存在不无关系。其次,对种煤数量的多少及其成因的记述不同,在《老君爷扔炭》(沁源县)中,“现在的沁源、襄垣两县的煤多,沁县的煤少。”是因为老君爷担炭路过沁县时,饿得走不动了,就把两筐分别扔到沁源县和襄垣县,而把鞋里的炭面面磕在沁县,等等。这又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差异有关。此外,也与传承者的讲述风格、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等因素有关。

民间传说故事植根于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断变化,但正因为变化,才体现出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也要防止因误传而使内容面目全非。山西煤炭传说纵有不同流传,但最重要的不在于断定哪一种更“合理”,而是从中可以看到各地流传的特色和多样性,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工完善。

总之,民俗文化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古至今绵延不断,其自身价值在历史长河中已得到彰显。山西煤炭传说作为山西土特产中矿物传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中进行变异,也在变异中得到传承,本文也只是在现有文字记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而这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索,进一步研究山西煤炭传说在时间、空间上的传承和变异及其历史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庆浩·王秋桂主编.中国民间故事全集·山西民间故事集.中国民间故事全集[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

[2]张余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山西卷[M].钟敬文主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0.([3][4]同出此书,不一一标示)

[3]张余.山西民间煤炭风俗[J].沧桑,1999(5).

猜你喜欢

传承变异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变异危机
变异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形的变异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