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家庭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2019-08-26

中华家教 2019年2期
关键词:家庭家长孩子

近期,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在京举办“改革开放40年与我国家庭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主题学术年会。与会领导专家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同时,总结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显著成效,研讨家庭教育在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并展示推广优秀科研课题成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立德树人贯穿家庭教育全过程沈跃跃

1.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多次就加强家庭教育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进一步明确了做好家庭工作对国家、对社会、对妇女的重要意义,必须把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实抓好。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方向和目标,必须引导孩子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强调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在家庭工作中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八点,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进一步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重点,必须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担负起教育后代的责任,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必须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帮助孩子形成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健康成长,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强调家长要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把美好的道德观念从小就传递给孩子,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家长必须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教育孩子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努力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强调全社会都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妇联组织在家庭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立足职能,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新时代家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2.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家庭教育全过程

家庭教育是人生起点的启蒙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源头教育,是伴随每个人成长的终生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德育教育,核心内容是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本目标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把立德树人贯穿家庭教育始终,融入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体现到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要重点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价值;重点研究立德树人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内容、衡量标准和践行要求;重点研究家长在实施德育教育中的责任担当、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要加强学科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重要思想,将家庭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学科建设中去,设置德育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培育师资队伍;要研发制作一批导向正确、科学规范、内容健康、向上向善的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家长读本和实用手册;要把德育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培训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要素,作为家长学校的必修课和家教培训l机构的必备教材;要通过培育有效载体、实践基地、示范项目和特色活动,探索积累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做到在点上实践、探索、总结,并在面上带动、辐射和推广,切实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到家庭,传承好家教,弘扬好家风,建设好家庭。

3.坚持问题导向,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新时代家庭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尽管我国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在家庭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关注和研究解决的问题。比如,有的家长家庭教育理念不科学、方法不得當;网络条件下家庭教育如何适应和加强;家庭教育支持服务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方法手段还有待创新完善;家长学校的作用发挥不够、家校社联动有待加强;家庭教育支持服务机构有待规范、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措施着力推动解决。要充分发挥专家学者队伍的智库作用,在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方面下功夫、出成果,为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要积极回应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新期盼新需求,广泛持久地宣传家庭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宣传科学育人的理念、知识和方法,引导家长用正确方法和途径教育孩子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要创新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方式、方法,运用好互联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新技术新平台,努力为广大家长提供方便快捷、多样多元、务实管用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要协调各方资源,统筹社会力量,推动建立起家庭教育的协同联动机制,共同做好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工作。

明确家庭教育意义做好家庭教育理论研究 赵忠心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的家庭教育事业得到了长久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今的家长只知道教育孩子,却不知道教育自己,而我认为家庭教育主要是教育家长、提升家长,而不是以教育孩子为主。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过: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家长的自我修养。我以为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家庭的生态环境就是家风,家庭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做人的教育。现在有些家庭偏离了这个方向,家庭教育的重心和家长的责任出现错位,特别是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孩子们的价值取向也受到了“污染”,这是价值导向的问题。

从三个维度看家庭教育的意义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意义应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

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态环境。家庭的生态环境就是家风,家庭教育的本质功能是做人的教育。

第一个维度是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内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这三种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个综合加工厂,而家庭教育就是这个综合加工厂里面的头道工序,是起奠基作用的,奠定的是做人的根基。

第二个维度是家庭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家庭教育既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

第三个维度是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当谈到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往往只会想到家庭教育是为给社会输送人才的,其实家庭教育的社会意义还有另外三点。第一,家庭教育关系到传统文化的传递。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渠道,靠口耳相传,将文化传承下来。家庭教育为社会输送人才是教育的结果,但一定不要忽略家庭教育的过程。第二,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有直接的关系。大家总觉得现在的社会风气中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那么要怎么改变?要靠人人从自我做起,每个家庭从自己家做起。每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表现,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反映了这个人的家风。第三,家庭教育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习近平主席曾经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历代封建统治者治国的经验就是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礼法合治就是德治和法治相结合,以德治为主,法治为辅。齐家治国中齐家就是管理治理家庭,而管理和治理家庭的主要手段就是家庭教育。

围绕家庭教育的特殊规律,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首先,要重视研究家庭教育的特殊规律。家庭教育是具有特殊规律的。我们发现有许多人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完成得很出色,但却无法教育好孩子。因为家庭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它存在特殊的规律性,这是需要着重研究的。我们研究家庭教育,就是认识家庭教育;我们教育孩子,就是改造客观世界。按照矛盾论的思想,对于事物的每一种运动形式都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成为我们认识事物基础的则必须注意其特殊点,就是说要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我们要研究家庭教育的性质、本质、产生发展,未来预测等。

第二,指导思想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参与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家庭教育看起来简单,其实却是立体的、复合的、有多面性、多重属性的一个复杂的过程。家庭教育是一种教育行为、心理行为、伦理行为、社会行为、文化传递行为、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过程,所以家庭教育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进行研究;家庭教育是在家庭里面实施的一种教育,必须要运用婚姻家庭理论来研究;家庭教育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研究家庭教育也要运用历史学的理论来研究。

第三,基础理论研究一定要坚持动态研究。客观世界是运动的世界,家庭和家庭教育也不例外。我们要研究家庭教育的发展变化,要研究变化中的家庭教育。中国家庭的转变是从近代开始的,这期间出现了很多新的方式方法,但是家庭教育的理念变化却并不大、并不多。

第四,基础理论研究要坚持几个“结合”。要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对家庭教育现状的研究和对家庭教育历史的研究相结合;中国家庭教育研究和外国家庭教育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科学普及相结合,通过普及来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理论探索和实验相结合;最后是专家研究和群众总结经验相结合。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面临的任务

要研究社会 家庭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一定会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到家庭中来,不关心社会怎么发展变化,不关心社会对新的成员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按照自己的意志培养、塑造孩子,就等于是闭门造车。家长虽然不是教育家,但要有一种“立足家庭,面向社会”的意识。我认为当代社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市場经济是开放的社会,我们要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二是市场经济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普遍现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三是市场经济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要切实提高孩子的科学文化素养;四是市场经济是充满勃勃生机的社会,要培养孩子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五是市场经济社会是法制社会,要培养孩子的法制观念;六是市场经济社会是高度文明的社会,要注重培养、切实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质。

要注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当今社会发生的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有哪些;要注重社会信息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其中值得研究的是闲暇教育或者叫休闲教育,我们不能只关注在学校的事,还必须关注孩子的休闲时间。对孩子进行休闲教育,让孩子学会科学文明的休闲。最后还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家庭不稳定的问题,家庭不稳定对孩子的伤害是最大的,成年人也会受伤害,但成年人具有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准备,但孩子没有承受能力和心理准备,所以家庭不稳定的问题对孩子的杀伤力非常大,我们要研究如何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我们的任务是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赵忠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

推进家庭教育立法的思考与建议 李明舜

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接受时间最早、内容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以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为家庭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家庭教育法制化既是家庭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客观需要,也是完善教育法律体系的必然需要;制定家庭教育法是促进家庭教育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进程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部分的法律规定和地方性法规,主要表现在教育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中。其中教育法明确提出:“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婚姻法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父母有保护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强调:“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等。此外,国家政策对家庭教育也有一些规定,如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有所提及。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的形势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工作必须纳入法制轨道,家庭教育专门立法,势在必行。为了推动家庭教育立法,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和妇联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围绕家庭教育及其立法问题的理论研讨广泛展开,重庆、贵州和山西三个省市已经先后出台实施了有关专门规范家庭教育的地方法规,教育部也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也将家庭教育立法列入了第三类项目。

家庭教育立法 进程中的难点

第一是家庭教育的特有属性所带来的立法困难。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私人教育,是非正规教育,而且家庭教育立法首先要解决法律名称问题,虽然法律名称是一个形式,但它是构成家庭教育法的各种要素的结构或内容的表现方式,这种形式可以反作用于家庭教育法的内容,可以推动或阻碍内容向前发展。关于家庭教育法的名称,有人认为家庭教育法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法律,也有人认为应该是有关家庭的教育法律,而也有人认为制定的应当是规范、支持、促进家庭教育的法律。第二是理论研究中的说明力与说服力不够,缺乏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三是缺乏必要的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第四是立法传统所带来的立法困难。家庭是伦理实体,伦理道德是其基本行为规范;家法族规与国法并行不悖;礼制的普遍实行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特点等。

家庭教育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

目前家庭教育还存在不全面、不均衡等问题。目前在政府层面缺乏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全面认识家庭教育,国家关注更多的是未成年人是否有学可上,但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并不够,家庭教育也未曾争得应有的地位,各级政府对家庭教育的投入也明显不足;从社会角度来讲,对于现代的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不够充分,家庭教育理念落后,缺乏教育的大视野,方向上也出现了偏差,更多关注的是青少年、未成年人自身的教育,而对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关注不够,家庭教育被窄化,忽视了家长的自我成长;家庭教育也未被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缺乏有机结合,同时存在家庭教育学校化或变为学校教育附庸的情况;育才教育替代了育人教育,过分注重书本、技能教育,过早把竞争引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更多集中在智力投入,缺乏对于未成年人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等素质方面的教育;家庭教育服务领域乱象丛生,专业机构及专职人员极少且多为兼职,而且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度溺爱等问题层出不穷。

★家庭教育立法的目

家庭教育立法目前存在两个目的:家庭教育目的及社会治理目的。其中家庭教育目的是指增进家庭成员的生活知能;促进家庭成员的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形成良好家风和平等和谐文明的家庭关系。社会治理的目的是指优化特别儿童成长家庭环境的需要;完善教育法律体系的需要;提升家庭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促进家庭教育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教育的自觉开展和正确实施;促进家庭教育目的的实现;促进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形成;促进家庭教育服务活动的规范和服务标准的确立;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家庭的基本建设,教育的全面发展。

★基本理念与保障机制

家庭教育法的立法理念是要解决观念和思想问题,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关键;决定立法理念有四方面因素,分别是:实现目标、价值取向、形式条件和主体定位;从社会保障机制上讲:家庭是私领域,但教育是公领域,因而,家庭教育的核心责任主体是建立在政府主导,学校、家庭、社区相互配合的组织管理运作的共同责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教育起始于家庭,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终身教育,但还应遵循儿童优先的原则。

★法律规范与社会文化

任何法律都是建立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法律的生命也深藏于文化之中审视法律规范与文化习惯适应与冲突,既要防止法律规范的文化水土不服,造成无法、无效、无益实施,背离立法的本意;又要防止片面强调适应和传承,以制度固化落后的文化习惯。

家庭教育的未来要求我们具有充满个人关怀的人文性、体现时代要求的先进性、有助增益进步的互助性、以尊重为前提的平等性以及解决待定问题的专业性,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长足的进步。

李明舜 中华女子学院教授、国家督学。

新时代我国家庭教肓支持服务的策略与建议 丛中笑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新生育政策的实行,家长们普遍重视起家庭教育,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但同时也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的准入制度还未建立,家庭教育指导者的从业资格管理混乱;由于工作繁忙,很多家长对于儿童发展、家庭教育知识了解较少,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难以自行解决,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由于社会分化,不同阶层家长的需求各不相同,需要政府和社会向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展规范化、常态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并促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的良性发展。

新时代的发展背景

成为国家层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战略全局高度,对家庭建设、家庭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了包括对传统家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三个注重、四个促进、三个好、四个一、四热爱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希望国人可以传递美好的道德观念,做有骨气和气节的人,拥有美好的心灵并促进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景。

国家对家庭教育提出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互动;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家庭教育法;确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的理念。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等一系列目標任务。

教育进入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在加强品德修养上、在增长知识见识上、在培养奋斗精神和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注重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突出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实行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的治学理念;提倡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

社会各方面影响因素:由于信息网络的普及,孩子沉溺网络现象频发,是否应该允许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网络和电子设备成为所有家长普遍面对的问题。生育政策变化给家庭教育又提出新的挑战。城镇化导致留守儿童和城市打工子弟,以及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陪伴、指导孩子等多种问题。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带来的影响致使个人有了更多的文化观察、体验和选择的机会,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再是唯一合理的,亲子之间的紧张和冲突经常发生在运用不同的价值标准来看待同样的一件事物上。孩子越来越向往独立、自由,导致父母权威的削弱。如果不努力适应这种文化带来的冲击,父母就很难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需求迫切:随着人类对于大脑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家庭对家庭教育重视程度提高,在孩子教育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帮助。

现状与问题分析

现在家庭教育问题突出、有来自家长自身的问题、有家庭与社会变化带来的问题、学校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和缺乏科学指导等多种问题。

对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家长过于注重对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缺乏对孩子的陪伴、交流;注重有形的教育,缺少无形的教育等。

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知识、技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过度溺爱,又存在强制教育的情况;对儿童缺乏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单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现实与理念之间存在不协调等原因。

缺少相应的支持系统:导致家庭教育问题突出还有一个原因是缺少相应的支持,比如:家庭教育的时间、家庭教育的内容、专职的培训人员等资源保障、家委会和社区作用等因素。

家庭教育问题的策略与建议

对于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与效果有五大策略與建议,分别是:

·家长要改变观念:认识家庭教育的独特价值 道德学习和道德感知能力是大脑前额叶担任的工作,3-8岁之间是人的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10岁之前儿童的道德发育已经基本完成,所以家长应将孩子的道德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家庭教育还应更多地承担起为儿童的学习和接受学校教育提供经验背景的任务。

·家长要发挥家庭生活的教育性 家长应该让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其保持健身的习惯和审美能力;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精神,包括书本学习、实践学习和反思性学习等。家长还应在做人的品德、人格;学会爱与被爱;敢于面对挫折;学会与人沟通;建立正确的行为与思维习惯等方面影响儿童。

·加大政府的统筹和协调 如发生侵害孩子身心健康的事件时,应由政府机构和相关部门牵头带领社会力量共同帮助孩子。家庭建设不仅是家庭的事情,同样也负有社会责任。

·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与服务 通过提高成年人的应对能力;改善自我概念及自我效能;父母与子女关系的改善等诸多方面提供社会支持与服务。

·对儿童发展方面的改善 让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都得到关注和支持;开拓儿童情感、认知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对儿童发展形成统一协调的支持体系;多方联动、形成共育统一体。

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我坚信中国的家庭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中国的儿童一定能够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丛中笑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

新时期家庭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赵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观念的更新,孩子们个性意识的增强,家长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向孩子提供科学、健康而又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和陪伴,用榜样“身教”孩子,用耐心唤醒孩子,用专业化技巧说服孩子。在这种温馨、平等的专业化的环境中,孩子的心理需要、人格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其个性、想象力、创造力、情感、意志、才能、价值观才能得到健康成长。事实证明,育人先育己。要想取得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家长必须先要有高瞻远瞩的自我成长意识,愿意成为科学化、专业化的“高明家长”,用“有技巧的爱”代替“懵懵懂懂的爱”,用“专业化的教育能力”取代“跟着感觉走的教育模式”。

家庭教育专业化面临的问题

现实社会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和专业要求,作为学生家长这个特殊的“行业”,要不要接受教育“持证上岗”?

相关研究表明,有80%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问题。具体包括:离婚率不断攀升背景下,单亲和重组家庭不断增多,其子女出现教育问题;生活条件的改善(电脑、电视等普及),使孩子与父母沟通时间减少,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减少;盲目的攀比性消费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优越的物质条件对孩子自立能力的影响;家长期望值不断攀高导致的孩子压力问题;互联网家庭科技给教育带来的冲突、困惑与烦恼;信息时代大量信息鱼龙混杂,孩子接受力与分辨力的不对等导致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教育知识欠缺,家庭教育缺位、错位、越位、退位、不到位等等问题。坦率地说,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家庭教育专业化,既带来了机遇与目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家校合作、亲师协同是必然趋势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两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互助活动。

没有家长的配合,学校教育孤掌难鸣;而没有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家庭教育也举步维艰。面对两代独生子女群体和社会种种影响的冲击,家庭和学校教育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家庭和学校只靠本身的力量难以提高教育效果。

因此,家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学校帮助,学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家长支持。家校合作愉快,受益最大的是学生;家校发生冲突,受害最大的不只是学生,还有家人、他人,甚至还会危害社会。如果把学校教育比作手推车的一个轮子,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另一个轮子。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将孩子平稳地推向未来。

家校合作的核心是亲师协同,亲师协同就是学生的父母与老师配合工作。家长与教师将教育资源结合在一起,进行互补,孩子的成长会更健全,学习效果会更好。亲师协同的共同出发点是家长与教师对孩子真诚的关爱。亲师协同的基本要求是在工作上的相互支持。不支持就谈不上合作,就会出现不良的结果。事实上,一个孩子走进学校之后,家庭和学校就成了同盟军,把孩子培养成人、塑造成材是双方的共同目标,这使他们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育。这种共同的愿景构成家校合作、亲师协同的基础。

随着社会加速发展,融合已是整个世界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教育事业中,家校合作、亲师协同更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TIPS

发达国家的亲职教育

发达国家的亲职教育(我国称“家长教育”,亦有称“长辈教育”“父母教育”等等)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近年来更是出现许多由政府组织建立的亲职教育权威机构或教育项目,他们通过整合国家亲职教育领域的学术资源,创设出科学有效的亲职教育方案,然后通过国家立法或行政组织大面积推广。成功发展亲职教育的国家,通常都是这样通过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研发、评估与指导全方位引領教育实践。

美国:“让父母成为教师”

美国的亲职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专业化历经一个世纪的培育和整合,目前已经进入成熟期。美国PAT国家中心(ParentAsTeacher,直译为“让父母成为教师”)是一个由美国政府建立的国家级父母专业化教育项目,为0-5岁儿童所在的家庭提供服务。该项目的核心理念是:儿童早期的生活经验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的教育尤其需要得到重视。所有的父母教育方案、家庭支持课程、教育训练、材料内容以及服务措施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为家庭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并照顾到不同文化的习俗和差异。美国PAT国家中心组织各方面的技术资源和资金渠道,开发了多种形式的家长培训项目。

澳大利亚:通过项目提高家长教育效能

澳大利亚亲职教育的典型代表是“家长充权项目”。该项目旨在提高家长的教育效能,协助家长有效地掌握管教子女的技巧。此外,澳洲亲职教育的另一特点是与大学及研究所合作,在程序推行时能够辅以系统评估,使家长教育的推行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

英国:政府投资建立“国家育儿辅导学院”

英国政府投资3000万英镑建立的“国家育儿辅导学院”,由英国政府儿童、家庭和学校部牵头,英国家长教育组织参与,第三方英国国王大学承包,出台了一项“每位家长事务”计划,为学院设计了一套改善育儿技能的新课程。在课程计划中,包括一项加强“父子关系”的课程,鼓励父亲多和孩子们接触;另一门是针对“父母能力”的提高课程,帮助在读写和算术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家长“充电”,进而推动家长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孩子的学校教育中。

赵刚 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习近平新时代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实践 陆士桢

当代少年儿童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强国一代”,是中国当代历史发展史上的重要代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在今天的儿童手中实现。因此,家庭建设、家庭教育需要在新时代、新特点、新规划中确立定位,实现其独特价值。

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

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重要思想。

把家庭教育当作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点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打牢文化价值的扎实社会基础,以文化道德价值建设为基点,强调文化治国:

★“习式反腐”重塑我国传统廉政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重视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明确要把“千千万万个家庭建设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将家庭建设作为治国理政和党执政的重要基点,纳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战的略部署之中。

明确我国家庭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16字方针。第一是“爱国爱家”。“爱国爱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指明政治发展的方向:己、家、国三位一体,家既是己的依托和归属,又是国之本,家国同构;区别于西方所奉行的“原子化个人”的观念,中国的个人首先置于其原生家庭之中,然后从个体的小家庭投向国家的大家,从家族的小团体走向国族的大团体;爱国和爱家一体,家庭的重要任务和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天下为公”观念的“公民”,在家庭教育中实现私德与公德的有机统一,实现家庭与国家的接轨与融合。第二是“相亲相爱”。“相亲相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指明情感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爱”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共有的价值,家庭具有情感抒放和情感延续的功能;爱是公德的基础,是一个人的精神品质的情感依据——爱自己、爱他人、以至达到爱国家共同体的博爱;“相亲相爱”强调原生家庭的情感塑造和家庭成员之间爱的互动,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在家庭中进行爱的教育;家庭中“爱”的教育既包括父母给予孩子无私且有原则的爱,也包括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实现“爱”的代际传递。第三是“向上向善”“向上向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树立道德建设的标准:“向上”强调的是立志,把自己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向善”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紧密相连,与核心价值高度一致。第四是“共建共享”。“共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的基本建设原则,突出家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体系上的基础作用;形成党委、政府和社会三位一体,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家庭建设机制,家庭建设的成果由全社会共享;其中,家庭建设的落脚点和重要基础是社区和家庭,社区这个环节一定不能丢。此外还有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家庭教育立法,专业队伍等,对于我国宏观建设家庭教育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第一是明确家庭建设的重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第二是明确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立德树人——家庭教育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第三是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实现“四个促进”——是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第四是对家长提出明确要求——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

家风是家庭教育的重点

家风培养的是一种风气。美国有一个研究曾经跟踪了两个家庭一百多年,专门统计这个家庭培养出多少名法官、大学教授、议员;另一个家庭出现了多少名小偷、妓女、杀人犯等,得出的结论就是就是两个家族的传统和家风会对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家风体现民族文化价值,是文化傳统的重要传承方式;表现为家庭成员的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风尚的集中体现和代表。家风还直接影响家庭成员的心理情感状态,不仅关系孩子成长、家庭和谐,而且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尊重文化,读书明理;廉洁守法,勤俭持家;忠孝仁爱,诚信和谐;志在天下,家国情怀。这都是中华民族传历来备受推崇的家风,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善俗。家风是行为规范,更是价值传承,如“孝”是中国伦理思想核心内容,是传统道德规范和家风的基础,还是可操作的具体规定,“孝”讲究“三养”,包括了

★能养:尽孝道必须关心年老父母的健康,让双亲吃饱穿暖,及时医治父母的疾病(“父母,唯其疾之忧”);

★色养:不单要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父母晚年精神上的愉悦极其重要(孔子:“色难”);

★显养:在外要堂堂正正做人,忠君报国,积极进取,要让双亲为儿女自豪、骄傲。

落实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精神,做好家庭教育指导

首先,要明确基本定位和基础原则。家庭教育是家长的法定责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承担主体作用,一方面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循少年儿童成长规律;以提升家长素质为核心,坚持儿童发展为本的方向;重视家风建设,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家庭教育格局。

其次,要掌握家庭教育的实施原则。

▲陪伴:喜欢并经常与孩子亲近,乐于和孩子一起解决困难;

▲以孩子为本的鼓励:会依照孩子的程度为孩子制订一个合理的目标,让孩子在其中有自由表现的机会;

▲规范:家中有明显、确定的规范可循;

▲教孩子于事:在家里给孩子一个岗位,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亲相爱:家里经常有一段轻松时间,大家坐在一起表达爱、温暖和支持;

▲孩子的规则:了解孩子自己的规则,以“孩子的规则”思考问题。

最后,要倡导正确的教养方式,做民主的父母。通过研究,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得出结论,发现夫妇基本分为权威型、放任型、溺爱型和民主型这四种类型。其中权威型父母对待孩子是苛求指责、严厉的对待、体罚等,造成的后果是孩子容易畏惧、神经质、闭锁、憎恨等;放任型的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管教过宽,造成的后果是孩子任性、骄纵、依赖、自我中心;溺爱型的父母放纵、溺爱孩子,使得孩子骄横傲慢、外表呈强,内心软弱;最后是民主型的父母,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培养出爱心、尊重、自主、自立的孩子。我在很多学校都倡导班级做一个活动,把这几种具体的落实方式和行为表现列出来,在班里做一个量表,让每个家庭自评、交流体会,再制定一个建设民主家庭的计划,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然后彼此交流、共同推进,这个对中国的家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陆士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家庭家长孩子
家庭“煮”夫
家长错了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