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后不同人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8-26陈斌易继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16期

陈斌 易继平

摘要目的:探討前后不同入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74例,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后路手术方式,研究组采用前路手术方式,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更长、总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JOA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前路手术或后路手术均能够获得治疗效果,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情况使用前后路手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颈前路;颈后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多由颈椎椎管狭窄造成颈部脊髓压迫而引起,患者在患病后常有不同程度的脊髓神经损伤,造成了患者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与感官障碍"。诊断明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往往由于保守治疗无效,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有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路手术)两种方式。两种术式具有操作流程繁杂、风险大等特点,术式需要充分准备,以保证手术质量和高效,加速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对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进行了对照,研究其临床效果,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研究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52~81岁,平均(63.86±6.37)岁;病程0.4~4年,平均(2.19±1.12)年。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51~80岁,平均(62.34+6.81)岁;病程0.5~5年,平均(2.37±1.03)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行影像学检查,由我院医生明确诊断。②有运动、感官功能问题。③神经元明显受损。④有一定手术耐受性,且依从性较高。⑤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①研究组行前路手术:全麻后仰卧位,颈椎向后拉伸,根据诊断结果取不同手术节段,沿颈血管鞘与内脏鞘进行钝性分离,显露病变节段后,摘抄邻近节段椎间盘,主要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将骨质打薄至后纵韧带骨化处,保证后纵韧带可直接观察。使用神经剥离子小心分离后纵韧带及脊髓硬脊膜,蚕食或者大块将其切除。若存在切除困难患者,使其骨化部位悬浮,减少损伤。患者若多节段,则将未有压迫现象的后纵韧带但存在骨化情况的切除叫。切除操作后,用钛网、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将颈椎植骨融合固定,术毕后清理创口,负压引流,逐层缝合切口。②对照组行后路手术:全麻后俯卧位,颈椎稍屈曲,据不同手术节段进行手术,保证关节突侧、棘突、双侧椎板可视度,在关节突侧中心点内侧1mm处置入螺钉后上纵向连接棒固定。用磨钻打磨椎板骨质使其光滑,根据术前影像学表现决定切除单侧或者双侧椎板,行单开门、双开门手术方式。术中使用神经剥离子小心剥离椎板及脊髓硬膜,防止硬膜撕裂,若有去椎板困难情况,用钩刀将其切除。打磨剩余附件骨床,将骨块与小关节植骨融合。术后清理创口,放置引流,随后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统计脑髓液漏、喉返神经损伤、颈项部轴性疼痛、第五颈椎神经麻痹情况、硬膜外血肿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例数,计算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发生例数/组例数x100%。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选择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长、住院时间更短、JOA评分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通常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够根除病症。本研究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了颈椎前后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但术后并发症情况也会根据手术选择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对于病变部位不稳定的患者,采取前路手术能够对病灶直接切除,同时能够增强颈椎的稳定性,而后路手术难度稍低于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对于合并椎体不稳定患者并不适用。

在本次研究中,前路手术能够直接切除病灶,辅以脊柱融合,缓解了被压迫脊髓外力作用的压力,但前路手术过程较为复杂,对主刀者自身经验要求也较高,手术风险较后路手术更大。结果显示,患者并发症情况较为严重,而在术后随访的过程中,还发现患者进食过程由于术中对食管、气管的损伤导致了进食困难。前路术中同时有脑髓液漏的风险,若发现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后路手术难度较前路手术更小,手术时间更短,虽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但同样有发生的潜在风险。后路术后第五颈椎神经麻痹并发症较为常见,病程通常在1年内,其发生原因可能为术中神经根受到损伤,脊髓位移对神经根造成影响,产生牵拉作用,神经根术后缺血的同时有再灌注伤害4。并发症出现后要对患者及时解释,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前后路手术各有其优缺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手术选择上要根据骨化阶段和患者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崎,秦练,李名武,等.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效果对比[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7,9(6):38-42.

[2]王亚楠,侯海涛,邵诗泽,等.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5):1384-1389.

[3]鲍加春,陈楠,欧阳平,等.节段型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后路手术的疗效比较和选择策略探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6):3753-3754.

[4]闫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手术策略的相关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2):4437-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