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深化制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19-08-26张韩旦郑洁沁王春娟

市场观察 2019年6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

张韩旦 郑洁沁 王春娟

摘要:通过对制度体系发展生命周期的分析,建立具有可持续生命力的科学、系统的制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命周期理论;制度有效性;指标体系

制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是制度有效性评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建立制度有效性评估标准的依据,是建立制度有效性评估机制的引领要素。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所构建的评估指标体系符合制度体系发展规律和特性,可以客观评估制度体系从结构设计到制度制修订到制度实施的各项特征指标,为制度体系常态化建设提供可靠决策信息。

一、 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指标体系因素

生命周期有它的发展规律,制度体系发展也遵循这个生命周期模型,如图1所示。只有掌握了解制度体系发展的各阶段规律,了解各阶段的特性,才能科学设计和客观评估制度的有效性。

规章制度是企业依法治企,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保障,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一般都需要经历体系建立的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我们需要发现制度体系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特点和特性,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平价指标体系。

探索期。在企业制度建设的初期,制度的产生是随机的、松散的,企业各部门主要是根据业务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要求以及企业发展需求制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的命名、边界和内容是根据管理经验确定的,制度体系化的概念不强,制度的系统性也相对较差,专业与专业制度的关联意识不足,制度与其他管理體系之间也存在着管理孤岛。这个阶段,需要强化系统化意识,在制度建设初期强化体系概念,通过专业管理框架引导制度制定。以战略导向引导制度制定,以体系融合引导制度制定,促使制度建设从顶层设计的起步就是正确的。

成长期。规章制度在成长期,需要经历立项、审核、发布一系列过程,制度质量成为关键因素,制度执行的成功因素也有一半取决于制度质量。因此,制度内容是否能符合法律法规,是否可实现依法治企;制度内容的可操作性,以及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协调统一性,都将成为评判制度质量的关键指标。在这个阶段,企业应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水平,从而帮助企业提高制度质量,为制度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成熟期。当规章制度发布后,规章制度进入成熟期。这个时期,规章制度逐步被企业认可并实施,企业则更关注制度的执行效力,影响制度执行效力的关键因素就是对新制定的制度或修订制度的宣贯力度,对制度贯彻落实的程度。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获取大量真实可信的执行反馈信息。

衰退期。规章制度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因为内外部环境变化对规章制度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会导致制度的不适应,出现制度滞后或不再适用等情况,企业就需要对这些不适应的制度进行调整,否则,这些制度就将失去其约束或规范员工行为规范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企业应通过对制度影响力的评估了解制度对企业的适应性,及时对制度进行调整或优化。

二、 制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构成

在对制度体系生命周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制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从体系设计、制度实施和制度执行三个方向构建,体系设计包含系统化、集约化和一体化三个维度;制度实施包含合规性、协调性和操作性三个维度;制度执行包含宣贯力、执行力和影响力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还有若干支撑性的指标项。

同时为了使评估指标体系更系统、更科学,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应是从单项制度评估指标子体系、专业制度评估指标子体系和制度的综合评估指标子体系中提取共性指标而建成的:

(1)单项制度评估指标子体系是针对每一项制度进行评估的指标,它包括制度建设和制度实施两个方向、制度建设包括制度的合规性、协调性和制度的可操作性3个维度,制度实施涉及对制度的宣贯力、制度的执行力以及制度实施的影响力3个维度,两个方向、六个维度共设计了16项指标。

(2)专业制度评估指标子体系是针对每一专业类别的制度进行评估的指标,它比单项制度评估指标多出一个评估方向,即制度体系设计。在制度体系设计方向下划分了系统化、一体化和集约化三个维度。专业制度评估指标子体系的三个方向、九个维度共设计了22项指标。

(3)规章制度综合评估指标子体系是针对企业所有制度进行评估的指标,它是单项制度评估指标和专业制度评估指标的集合,专业制度评估指标子体系的三个方向、九个维度共设计了22项指标。

三、 制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指标项

1. 评估方向

按照制度有效性评估全生命周期将评估方向划分为体系设计、制度建设、制度实施三个方面:

体系设计是从规章制度体系设计期的系统化、集约化和一体化三个维度衡量各专业体系制度的设计水平和能力,为制度建设和制度实施指引方向。

制度建设是从规章制度建设期的合规性、协调性和操作性三个维度衡量制度建设质量,为制度实施提供有效保障。

制度实施是从规章制度实施期的宣贯力、执行力和影响力三个维度衡量规章制度在实施过程的规范性以及实施结果对管理和效益的影响程度。

2. 评估维度

体系设计系统化:衡量制度体系对专业、对业务的覆盖程度,衡量制度体系结构、层次的科学合理程度,主要从覆盖全面、结构科学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体系设计集约化:衡量同质化制度的精简高效程度以及通用制度、非通用制度的集约化程度。专业与制度体系之间的使用协同程度。主要从精简高效、顶层集约两个方面评估。

体系设计一体化:衡量专业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制度体系与其他规范性文件间的耦合程度,衡量各层级制度间纵向穿透、制度管理层次的合理穿透程度。主要从横向耦合、纵向穿透两个方面评估。

制度建设合规性:衡量制度符合法律法规、各级规范性文件、《国家电网公司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的程度。主要从制度内容合规、结构合规、程序合规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制度建设协调性:衡量专业体系制度间、上下级制度间以及制度内部的协调程度。主要从制度的横向协调、纵向协调、内部协调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制度建设操作性:衡量制度内容适应变化、流程高效、权责清晰以及内容实用的程度。从适应发展、流程清晰,权责明确、内容实用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制度实施宣贯力:衡量制度实施前培训、学习、宣传、传达、识别、更新的能力。主要从传达有效、识别准确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制度实施执行力:衡量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符合要求的程度以及在监督过程中改进的效果。主要从执行到位、监督有力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制度实施影响力:衡量制度被政府、客户、员工认可的程度,企业风险的控制能力以及实现目标,业绩提升的程度。主要从制度认可、管理成效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3.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共有22项。包括覆盖全面、结构科学、精简高效、顶层集约、横向耦合、纵向穿透、内容合规、程序合规、结构合规、横向协调、纵向协调、内部协调、适应发展、权责明确、内容实用、流程清晰、传达有效、识别准确、执行到位、监督有力、制度认可、管理成效。

覆盖全面,指各专业体系的规章制度应结合治理结构,对专业职能、业务和流程的覆盖。结构科学,指规章制度的专业体系结构应按照业务链划分,且层次清晰、内容均衡、结构合理。精简高效,指各专业间的制度应随着通用制度的发布,不断优化制度结构,不断精简制度数量。顶层集约,指努力促进補充制度转为通用制度或非通用制度,非通用制度在具备条件时转化为通用制度,不断提高顶层制度的集约度。横向耦合,指规章制度的各专业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之间应协同,不冲突、不重复、不缺失。纵向穿透,指各层级的规章制度之间应符合功能定位设计要求,管理层次合理穿透,不冲突、不缺失。内容合规,指单项制度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符合风险控制要求。结构合规,指单项制度的格式、编码应符合规定要求。程序合规,指单项制度的调研起草、征求意见、会签审议、报批、签发、备案、公布程序应符合规定要求。横向协调,指单项制度的内容应与相关专业、相关部门协同,避免横向冲突和重复。纵向协调,指单项制度的内容与纵向层级上的规章制度应在管理深度、管理内容上协调,避免纵向冲突和重复。内部协调,指单项制度的核心内容与其范围、职责、流程、记录表单、考核要求等多方面协调一致。适应发展,指单项制度顺应制度外部环境或内部环境变化,及时修订或废止。权责明确,指单项制度所规定的各级职责应准确、清晰,权责对等,且与制度范围吻合。内容实用,指单项制度的制订目的、依据、适用范围、职责分工、管理程序、管控环节、工作要求、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内容明确、清晰和实用。流程清晰,指具有规范性程序的管理业务应有清晰、流畅、闭环的流程图,且与其他制度流程界面清晰,不重复、不矛盾。传达有效,指单项制度的承办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文件传达方式,确保员工熟悉流程和工作要求。识别准确,指制度管理者或制度执行者应准确识别适用的规章制度及相关内容。执行到位,指规章制度的各项内容应能得到有效贯彻实施。监督有力,指规章制度的承办部门应采取有效手段开展制度检查,问题及时纠正和跟进,反馈信息及时上传或答复。制度认可,指地方政府、客户、员工对规章制度的认可程度。管理成效,指规章制度实施后对风险管理的成效,以及所取得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研究将生命周期理论与制度体系建设、制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相结合,通过对制度体系生命周期的分析,使制度有效性评估指标体系更为科学、严谨,这个指标体系的建立也为其后的单项制度评估标准和专业体系制度评估标准的制定指引了方向,其应用已经获得了一定成效。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标工作中有关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
军事体育训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