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江之畔崛起“黄金港口”

2019-08-25耿鹏举

人民交通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港长沙集装箱

耿鹏举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港以自身区位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水路运输。虽然经历旧港拆迁的巨大变革,依然能够顺应时代潮流,找准自身定位,致力打造湘江岸边的“黄金港口”。如今,这个历经风霜的老港在政策的指引下,以崭新的面貌,全副武装,努力在“一带一路”的蓝图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悠悠湘水造就千年老港 长沙港是我国具有千年历史的内河港口。宋代时期“朱张会讲”,众多学子求学问道,朱张渡口一时盛况空前。

正可谓,—方水土养育—方人,悠悠湘水造就长沙港。

翻开1910年的老地图,长沙城西沿江密密麻麻数十码头,不难想象当时“络绎不绝船如风”的繁华景象。那时的长沙港不仅发挥了“沟通三湘四水”的重要作用,更是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湖南水运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沙港飞速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地有一段民谣一一“轮船两头尖,中间冒黑烟,炉工满身黑,挥汗一昼夜,蒸汽推进轮,船似蜗牛行。”那个时候谁也没想到,只是短短几年,这种现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木帆、驳船消失,蒸汽机轮变成顶推轮驳,部分港口作业也由机械取代了人工,大大减轻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据《长沙港史》记载:1952年长沙港发送货物总量10.32万吨,1954年发送总量45.37万吨,仅两年时间,便翻了将近4.4倍。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交通部提出“有水大家行船”的政策,打破了湖南客货船舶只能在内河周转、长江航线亦受“长江托拉斯”规定“内河船舶不准跨省航行,长沙港运往武汉及长江上中下游货物须在城陵矶中转而被迫阻断”的限制,长沙港内一艘艘货轮满载大米、磷肥等货物浩浩荡荡驶向沪皖等地。同年,该省交通厅投资270万元建直立岸壁式码头,长沙港真正做到了“南通海域、北达中原”。

谈及那时长沙旧港的繁荣场面,在长沙港工作了41年的老职工胡富君很是激动。“以前顺湘江东岸由上自下,有南湖港、西湖桥、金华殿三个港区,我们一般统称‘十里港区。改革开放后那真是风光无限,船笛声绵延不绝,岸边人头攒动。”胡富君说道。

1995年10月,全国第一次内河航运建设工作会议召开,长沙港被列为我国内河23个港口主枢纽港口之.,明确了长沙港在我国内河运输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发力建设综合性枢纽港口

根据长沙市的城市总体规划,顺应拆迁还绿的需求,2001年长沙港搬迁到新址霞凝,由长沙港务局改制成为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同年8月,长沙新港一期工程开建。

“霞凝没改名之前叫‘下泥,是个‘鸟都不落的地方,刚搬过去,路都难走啊。后来,我亲眼见到新港慢慢地发展起来了。”长沙港务局退休干部龙寿鹏说道。

2003年7月,长沙新港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同年lO月,作为生产过渡保留的南湖港作业区完成拆除。至此,十里港区全部拆除完毕,长沙旧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长沙新港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也逐步结合自身情况探索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道路。

谈起长沙新港的定位,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辛华表示,“长沙新港就单一港区来说并不是最大的,但是功能最全的,是集装箱、件散货、港池泊位、汽车滚装、铁路专线、口岸平台的综合性枢纽港,在区域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连接东西部的物流节点。”

长沙新港一期工程功能定位以集装箱运输为主,为了适应发展形势,2004年9月,长沙新港引进资金8000万元,与上海港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集箱(澳门)分公司三地两港联手成立了湖南省第一家港口中外合资企业一一长沙集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建立了湖南外贸货物运输的水上主通道。2005年5月22日,长沙新港首次迎来4000吨级江海轮“浦海218号”,这是长沙港有文字记载以来接纳最大吨位的货轮。

2006年9月,以件杂货、干散货为主的长沙新港二期工程投产。自此长沙新港吞吐量大幅增加,现代物流公共平台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截至当年12月,长沙新港共有7条国际集装箱内支运输线,已开辟韩国、日本、美国、欧洲、澳洲、非洲、南美东、地中海等数十条国际航线。

2009年,长沙新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大关。“十一五”期间,长沙新港共吞吐国际集装箱和内贸箱45.4318万TEU.比“十五”期间增加24.24万TEU,占全省内河港口进出口吞吐总量的60%,为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正在积极建设的三期工程在一、二期工程的上、下游新建2000吨级码头泊位6个,新建连接长沙火车新北站的铁路专用线1条。建成之后,长沙新港的各项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十年间,长沙新港以建成内河综合性公共枢纽港口物流营运商为目标奋力前行。但发展的道路总是充满曲折,2011年长沙新港出现1887.75万元亏损,2012年港口主业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减少96.47万吨。

在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下,2013年,長沙新港迎来了一个重大转机一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依托“通江达海,物流全球”现代化的功能定位优势,长沙新港进一步深化与上海港的合作。

辛华表示,“长沙新港集装箱吞吐量的80%以上是外贸,是湖南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物流通道,长株潭城市群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也是通过水路运输,涉及汽车产业、化工、橡胶、工程机械、粮食加工、养殖、钢铁、建筑工程、陶瓷、烟花、电子等产业,辐射湘江,环洞庭湖、长江中下游,外贸由内支线经上海出口,融入‘一带一路。”

同时,长沙新港与时俱进,先后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为码头添置先进设备-2014年,湖南省内首台“长臂”门吊在长沙新港集装箱码头投入使用,告别“六排”标箱装卸船需调头的历史,提高台班工作效率四倍;2015年、2016年,分别新制25吨门座式起重机和35吨门座式起重机,装卸效率大大提高;2017年6月,25吨遥控双瓣新式抓斗的添置,使港口散货作业效率大大提高,这也是无线遥控抓斗这一新式散货抓斗首次在湖南省港口生产中投入使用。

2016年,长沙新港把握市场机遇,利用钢贸市场整合的契机,以钢铁物流资源为基础,依托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湘江黄金水道,打造中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钢铁物流中心,作出首次跨行业、跨平台的尝试。2018年11月,湖南长沙新港有限责任公司与其他几家物流企业联合申报国家第三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获批。

“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条件,从港口建设到营运状况,长沙新港已经迈入了新时代。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是新高度,年年都有新成绩。”辛华说道。2018年,长沙新港集装箱、件杂散装货物吞吐量均创新港投产以来最高纪录,共完成货物吞吐总量807万吨,与2017年同比增长17%,港口营业收入连续两年突破亿元大关。

如今,长沙新港是“全国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2004年公布)”“国家二类水运口岸”和“国家进口粮食指定口岸”,按照《长沙港口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长沙港霞凝港区是长沙港的主枢纽中心港区,是湖南省主要的外贸进出口通道。

辛华表示,根据公司规划,到2025年,长沙新港的年吞吐量将达1200万吨,正式迈人千万吨级港口行列,实现集进出口集装箱、大宗件杂货、滚装、散货装卸运输于一体,“水铁”无缝对接的现代化“黄金港口”,成为湖南省打造“国家交通物流中心”不可或缺的物流公共平台。

猜你喜欢

新港长沙集装箱
美军一架C-130J正在投放集装箱
长沙之旅
看风景的猫(下)
看风景的猫(上)
看风景的猫(中)
虚实之间——集装箱衍生出的空间折叠
我眼中的长沙
我家住在集装箱
我们该在无病呻吟的文字餐盘里加入什么样的营养?——常新港创作谈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