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文化研究

2019-08-23周耀林吴化

现代情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技术

周耀林 吴化

关键词:信息文化;大数据;信息技术

1研究综述

在国内,较早研究信息文化的著作是卢泰宏于1990年出版的《信息文化学导论》,该书对信息文化的产生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渗透进行了分析。笔者对多年来国内信息文化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论著进行了查找,发现这些论著大致包含4方面内容:1)阐述信息文化的含义与特征;2)分析信息文化的作用与影响;3)信息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比研究;4)对信息文化研究的总结和分析。

关于信息文化的含义,技术说有卢泰宏、沈阳等人的论著,时代说有董焱、肖峰等人的论著,信息素养说有王吉庆的论著。在信息文化的作用与影响方面,范雪梅研究了信息文化对信息传播的影响.邹凯等研究了信息文化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影响。在信息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比较方面,张国红将信息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林秀将信息文化与网络文化进行过比较研究等。此外,王洋等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信息文化研究进行分析.赵跃等对国外信息文化研究进行了总结。尽管相当一些文章留意到了技术发展与信息文化以及信息社会与信息文化的关联,但在大数据研究趋热的背景下,少有文章对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文化进行研究。

大数据时代是信息社会新的发展阶段,信息的存在方式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对大数据的处理方式也发生改变,伴随着的是人对信息的处理方式的改变.这些都对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文化产生了影响。信息文化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人为核心,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大数据通过影响信息、技术和人等信息文化主要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生存方式,并将对信息文化产生影响。这些契合点为我们从信息、技术和人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文化提供了思路。

2信息文化的含义

人类的行为常常由信息引发,人类的实践活动始终伴随着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信息的记录、传递和处理受制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不同载体、传播途径和接收方式的时代化特征。从信件、邮政到报纸、期刊,发展到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到了信息社会是互联网、卫星、移动通信等。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融合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交流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进而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信息文化逐渐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发展起来。在信息化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结构,社会信息基础设施重构和技术、经济、社会的转型导致人类生存方式的重大变革,由此催生了信息文化。

信息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利用信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开展信息活动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之和。信息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它体现了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有其自身特点。信息文化具有技术性,它以信息技术为特征,随信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信息文化具有时代性,它是信息社会和信息时代的文化;信息文化具有社会性,他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财富之和;信息文化具有全球性,是跨越语言和地域的文化。广义的信息文化是整个信息社会的文化,狭义的信息文化是指企业、团体等组织内部在信息技术影响下所形成的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本文所指的信息文化是广义上的信息文化。

3信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3.1从社会发展看信息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从社会发展看信息文化是用发展的观点,从历史纵向的角度看待技术发展、社会进步与信息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3.1.1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文化开始形成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利用在文化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也见证了人类围绕信息、知识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探索和进步。历史上人类信息活动经历过五次信息革命,每一次信息革命是以传播媒介的变革带来文化的变迁。第一次信息革命以语言的产生使用为标志,语言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反映出同一语种人们所创造的社会文化。第二次信息革命是以文字的创造使用为特征,文字较语言而言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形成了更大范围的区域文化。第三次信息革命以印刷术为代表,印刷术使人类大大加强了信息传播的能力,对社会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交流融合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第四次信息革命是以无线电通讯技术为基础.社会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更快传播,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文化。第五次信息革命则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媒介,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的传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关系更加紧密。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这些成为信息文化产生的重要条件。

3.1.2社会信息化程度加深,信息文化逐步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为信息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20世纪70至80年代初期,随着信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現,后工业社会环境中信息文化的概念尚未形成,信息文化作为信息社会的子系统被人们进行研究.学界提出了“后工业社会文化”、“电子文化”、“计算机文化”等概念,用来描绘当时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文化形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末,在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文化在更广范围内为人们所认知。进入本世纪以来,信息文化对人们生活各个方面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和影响,成为信息时代突出的文化形态。信息文化的出现意味着人类文化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3.1.3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文化进入新阶段

农业时代的文化是农业文化.它体现人们认识自然谋求生存;工业时代的文化是工业文化,它体现人们改造自然向外拓展:信息时代的文化可称为信息文化,它体现人们开发大脑突破智力发展。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大数据深刻改变着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开展信息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信息社会发展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主要是指在数量、类型、速度和价值等方面超过传统规模的海量数据资料,尤其是那些不是通过随机抽样方法所得到的调查数据。数据资源的丰富积累和计算能力的跃然提升推动了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应用的快速崛起。大数据帮助人们采用全新的视角和手段,全方位、立体化掌握事物的发展和演化状态,预测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为人们的社会活动提供优化决策。

大数据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正悄然开启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全面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进程,文化作为人们在生活中习得并共享的模式,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逐渐加强。大数据影响着信息文化,并将推动信息文化向纵深发展进入新阶段。

3.2从文化环境看信息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从文化环境看信息文化是用联系的观点,从社会横向的角度看待文化背景、人文环境与信息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3.2.1文化环境与信息文化

信息文化的产生与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关。生产力的变化形成新的生产关系,由此改变文化环境和文化构成,引发文化重塑,导致主导文化被认可和系列子文化的产生。信息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形态.是人们利用信息技术在一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使得信息文化在新的文化环境中出现新的发展特征。

从广义文化的4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来看,文化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密切联系,信息文化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的体现。物质文化是生产力的表现,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信息文化产生的物质条件;制度文化是生产关系的表现,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信息文化发展的制度条件;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习惯和意识,体现了人们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是信息文化发展的精神条件。

3.2.2新生文化与信息文化

伴随着人类技术与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关于文化研究领域还出现了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数据文化等新生概念。这些概念与信息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大数据时代信息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是人们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媒介所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和现象。网络文化和信息文化都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但网络文化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信息文化的产生早于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指文化的数字化共享,是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等对社会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传播。数字文化是数字社会具有创新性、互动性的文化服务与共享模式.信息文化的外延显然比数字文化更为广泛。数据文化以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为基础,是强调通过数据进行治理的思维、观念和行为等,体现了大数据发展趋势带来的企业文化转型。从此意义上讲,数据文化的概念比网络文化产生的时间更晚,更多体现为单位、组织内部的文化,也即狭义的文化。而信息文化常常指的是廣义的文化,是人类成员共同的社会文化。

4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文化

大数据是一种观念的集合,包括3个层面的意义:在信息层面,大数据是一种对信息形态的描述,即数量巨大、飞速产生、具有潜在价值关系等特征的数据集合;在技术层面,大数据也是一种技术方法,即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计算、统计、分析处理的一系列处理手段;在方法论层面,大数据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即人脑运用大数据分析处理问题的观念方法。从3个不同层面去理解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文化,也即从信息、技术与人的角度去解析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文化。

信息文化中重要的要素有信息、技术和人等,与之相关的要素还包括社会、行为、心理、制度等。信息文化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人为核心。从大数据视野分析信息文化,实质上可以从信息、技术和人3个方面去认识和理解信息文化的发展。

4.1从信息角度看大数据与信息文化

从信息的角度看信息文化,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存在方式对信息文化产生着影响。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以大数据的形式存在并被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主要呈现出大数据特征。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指出,大数据具有海量数据规模、数据快速流转、数据类型多样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这些特征也是我们分析思考信息文化的出发点。

4.1.1海量数据与信息文化:大数据加深信息文化的数字化程度

从海量数据与信息文化来看,大数据加深信息文化的数字化程度。信息文化的数字化程度加深主要体现在信息文化主要要素,如信息数字化、技术数字化和人们生活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及延伸加速了数据的产生、流通与聚集,促使数据资源体量指数式增长。互联网向物联网延伸,人们除了在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产生数据,还在物联网中的各种传感器、智能设备也在不断产生数据,这些数据大都是数字化的信息。同时,为了适应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传统纸质、音频、视频等信息不断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形成数据集合,这些都是信息数字化程度加深的表现。

作为新的文化形态,信息文化是在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面、逐渐渗透中形成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概括为3次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以单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阶段.即从单机广泛应用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二次浪潮是以互联网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阶段,即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第三次浪潮现在正进入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化阶段。大数据是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它来源于信息技术的不断低成本化与互联网及其延伸所带来的广泛的信息技术应用。一方面,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大数据的应用往往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虚拟化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由此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加深了技术的数字化程度。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早期数字化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代替手工劳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而大数据时代,数据伴随着网络的使用而大量产生,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交友互动、研讨交流、表达情感、发表见解、学习娱乐、开展研究等,已经不仅是为了劳动生产,而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在这些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的信息活动中不断产生大量数据,同时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又可能借助已经生成的大数据去认知、判断、选择和参与等。大数据时代数字化信息的大量产生,持续积累,快速处理和智能应用形成连续循环,这种现象加深了人们生活的数字化程度。

4.1.2数据井喷与信息文化:大数据推动信息文化的社会变迁

从数据井喷与信息文化来看.数据快速产生加速信息文化的社会变迁。文化变迁是指文化内容和结构在量上的缓慢变化过程。文化变迁可分为自然变迁与计划变迁。自然变迁是无意识的文化发展或积累过程。计划变迁是人们自觉地、有计划地发展或改革文化的过程,如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文教体制改革等。从原始社会到早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变迁是自然、缓慢的过程,这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有关。资本主义中后期以来,人类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制度加速变革,文化的变迁亦开始加速。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后,信息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信息产业的革新速度让任何其他行业望尘莫及。

在信息社会进入大数据阶段后,全球数据量出现爆炸式增长,数据成了当今社会增长最快的资源之一。数据无处不在,数据实时产生,造就了大数据时代数据快速增长的特征。快速产生的大量数据要求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速度也相应的提升.不仅对技术上要求更高.也对人脑对于数据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产生新的要求。生活在数据快速产生的时代,一方面,人们以新的方式迅速对智力范围内的信息作出反应;另一方面,人们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复杂的数据化信息进行挖掘处理。在长此以往的过程中,人们对数据的心理态度、依赖程度等开始发生变迁,而这种方式被足够数量的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共同的、稳定的精神传统和行为习惯以后,加速推动着信息文化发生变迁。

文化变迁具有选择性,人们并非不假思索地接受他们面前的所有改变。对人们来说能用的、有价值的、适应性较强的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否则可能会被排斥。大数据是来源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中的大量信息,大数据的开发利用为人们提供便利,为决策提供帮助.适应了人们对于适应性的心理预期,从而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可以说,大数据依托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而发展,自身不断快速产生,且具有对社会和人们较强的功用性和优越l生,缩短了技术发明进步作为文化变迁因素的周期,促进了大数据时代信息文化内容和结构在量上的加速变化过程。

4.1.3数据多样与信息文化:大数据为信息文化发展提供丰富资源

从大数据的多样性来看,大数据为信息文化发展提供丰富资源。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格式变得丰富多样,大数据不仅包含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数据结构不规则或不完整的超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的多样性還体现在数据来源更加多样,不仅产生于组织内部各环节运作,也来自于组织外部,来自于整个社会。

如果说在信息文化形成之初,信息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那么大数据时代,数据正成为与物质资产和人力资本同样重要的基础生产要素。这些大数据是人们在信息文化各项活动中形成、积累的财富,同时也为信息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发展的沉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各类文化艺术创作的重要来源和基础内容。信息文化具有动态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积累,在不断文化积累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重视文化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管理并充分挖掘、利用各类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文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4.1.4价值密度与信息文化:大数据体现信息文化中的社会关系

从价值密度低来看,数据关联体现了信息文化中的社会关系。价值密度低的信息在大数据中占大部分内容,但正是这些看似平常.但又数量庞大的数据,是人们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体现了信息文化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笔者认为,大数据的低价值密度具有相对性,对某些人价值不大的信息,对另外一部分人可能价值巨大:一定时期内价值不大的信息,在另外一个时期可能十分重要;在某种条件下意义不大的数据,在条件具备时可能会展现潜在价值。数据价值的大小本身并不影响数据所体现的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客观事实。价值高的大数据也是先从价值密度低的信息产生、收集而来,当数据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通过更多数据实现更准确、全面的反馈。这本身也是大数据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过程体现了信息文化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它是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状态,大数据背后是不同层次的整体人群或众多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逐步深入和发展,社会关系变得复杂多样、层次丰富。在现代社会.人们社会关系的复杂与丰富程度与工具系统密不可分,以信息工具为代表的现代工具系统对人们的社会关系影响日益深刻。信息工具可以理解为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传播媒体,在大数据时代可以理解为承载数据的媒介。

信息文化是崇尚信息与知识的文化,信息与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在整个社会具有核心地位。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除了具有信息量大、结构复杂、更新较快等特点外,还从传统的线性叙事、单双向传播转变为立体发散、交叉传播。大数据与人类生存方式密切相关,它提供了充分展开因果关系至其派生的相关关系的基础。对相关关系的思维是大数据带来的颠覆性观念转变,人们关注大数据背后人与信息、人与社会、信息与社会的关系,并将目标、需求同各种各样的以信息为基础的活动连接起来,以自由、开放、宽松、平等、互动的方式构建人的行为方式,从而体现了人们在信息文化中开展活动所交织而成的社会关系。

4.2从技术角度看大数据技术与信息文化

从技术的角度看信息文化,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对大数据的处理运用赋予信息文化新内涵。信息技术推动信息文化的发展,大数据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心理因素、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人文因素.并通过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去作用于信息活动,推动信息文化的发展,赋予信息文化新内涵。

4.2.1技术因素与文化环境:大数据改变信息文化需求的根植环境

文化环境是人类从事文化活动的一些基础文化条件,技术要素是文化环境的重要部分。大数据的产生和应用不仅是技术革新的体现,同时也是文化环境变化的重要技术因素。数据的大量产生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而产生的。经济越发达,社会发展程度越高,文化活动越丰富,数据产生的量就会越大,数据的产生、存在、传播和利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的生活被“数据化”,每个人都是一个“数据包”,每天都在为社会大数据贡献着资源。所谓数据化就是将事物及其关系用数据的形式表征出来。哪部电影上座率最高,哪个电视剧人气最高.哪场演出的票最快售罄.哪本书最畅销,哪篇新闻报道在线评论最多,哪家博物馆的游人最多.节假日哪些旅游景点最热门……也许人们每一次不经意的文化消费、每一次令人留恋的文化活动都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数据并被社会所吸收和测评。信息文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已经深深根植于无所不在的大数据中,这是信息技术改变文化环境的社会表现。

4.2.2数据挖掘与公共资源:大数据挖掘呈现信息文化的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人类收集、处理和利用数据的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信息技术正开启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应用。大数据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为政府决策提供辅助,优化行政资源的使用.使公共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提升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信息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改进服务方式,为人们的信息活动提供更加优质服务,进而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数据价值的挖掘带来社会效益还能够对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信息文化不仅是物质的,同时也是精神的,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作用于信息与知识,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活动不仅帮助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遵从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提高人们的信息素养,丰富人们的社会生活,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数字经济而言,数据是重要生产要素,网络是重要载体,信息技术应用是重要推动力。

4.2.3数据分析与时代感知:大数据让信息文化更加具有时代气息

作为物质形态的信息文化,立足于社会信息资源的累积和沉淀、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更替和勃兴.为社会信息交流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物化的人文环境,是社会活动与信息活动交融的结果。信息文化作为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作用于社会的特定的文化.在人们社会实践中被大数据赋予新的时代气息。

例如.如何运用大数据分析人们的文化行为与文化活动,读者是如何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他们有什么共性,又有什么地域特点。利用大数据,人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挖掘信息文化背后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内涵。2018年的世界读书日,《光明日报》、腾讯、京东联合成立“思想文化大数据实验室”,并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了《从阅读指数看城市气质》报告,包括一个总榜即城市阅读指数和“最具人文气息”的城市、“最重视教育”的城市等5个分项榜单。该报告对全国300多个城市阅读情况进行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京东的图书销量数据和腾讯阅文的在线阅读数据。在整合《光明日报》的思想文化优势和腾讯、京东的数据资源优势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让数据更加鲜活,让信息文化更具有时代气息。

4.2.4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大数据成为信息文化创新的推动力量

文化產业本身就是生产收集与分析挖掘数据的产业,具有显著的大数据基因。大数据时代,在信息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大数据的巨大潜在价值逐渐受到重视,大数据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一种全新的数据思维,还是一种强大的分析技术,正成为文化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助推力。从微观来看,大数据为社会个体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信息文化产品和内容丰富的文化内容数据;从宏观上来看.大数据分析优化了信息文化产业价值,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宏观和微观的关系上来看,大数据多维度链接着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受众,有利于完善文化的传播、创新和共享机制。

以贵州为例,贵州充分发挥其发展大数据产业所独具的优势。据报道,贵阳以大数据为引领加快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重要任务就是加快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大数据为信息文化中的主体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推动了产业价值链的前后延伸。同时也为丰富信息文化产品形式,提升信息文化产品价值,促进信息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满足社会需求的内容资源和市场信息。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文化发展创新将沿着文化产业价值链从横向上拓展,纵向上延伸。

4.3从人的角度看认知、心理、行为和取向与信息文化

从人的角度看信息文化,大数据时代信息文化中人的认知态度、心理倾向、行为习惯和制度取向呈现新的特点。人是文化的主体,人类的文化认识与文化创造活动之所以成为可能.人起着最终决定作用。人类的活动产生了信息,人类发明了信息技术并利用信息技术围绕信息开展各项信息活动。信息技术发展到当今的大数据阶段,大数据通过改变信息文化主体——人类的认知、心理和习惯.以及构建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社会制度及其取向,从而对信息文化起到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在信息文化发展趋势的变化.人们作为文化主体更加注重依据数据去认识世界.人们的数据观念内化为自身价值体系,人们基于数据的行为习惯更加普遍以及以数据为依据构建与完善社会制度。

大数据标志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的特征不只是追求丰富的物质资源.同时还包含由大数据挖掘带来的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崭新现象。而这些精神和文化方面的新现象、新变化改变了人们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影响着规范人们行为的信息制度取向,从而推动信息文化的发展。这些影响可以从信息文化主体人的信息认知态度、信息心理倾向、信息行为习惯和信息制度取向来分析。

4.3.1大数据与信息认知态度:更注重以数据为依据认识解决问题

从大数据与信息认知态度来看,大数据时代人们更加注重以数据为依据去认识问题。

信息认知态度是在对认知和处理信息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共同性、稳定性的态度,它是信息文化在人们感知层面的一种体现。美国心理学家格林沃尔德在1968年提出认知反应理论(Cognitive ResponseTheory)认为,认知反应决定人们对信息的态度。该理论认为人们在接到来自他人的信息后,会产生一系列的主动思考,这些思考进而决定个体对信息的整体反应。这与个人在长久的社会生活形成的固定的认知反应模式有关,人们在处理信息时,偏爱选择自身有把握的、习惯性使用的反应模式,选择从自身出发的对自身发展最有利的途径。

大数据海量、快速的产生及其通过高效的处理而显现价值,使得生活在信息文化中的人们改变了时空观和未来观,人们更加依赖数据去审视过去、发现现在、展望未来。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数字化生存程度加深,所有数字化活动中产生的信息与数据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这些都影响着人们对待信息与数据的态度,影响着人们思想理念和行为模式。信息认知态度在这样的数字化程度加深的时代发生着新的变化。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从而使人们对世界的认知逐步逼近真实社会,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相应地在发生变化。

4.3.2大数据与信息心理倾向:对数据的依赖内化为自身价值体系

从大数据与信息心理倾向来看,大数据时代人们对数据的依赖内化为自身价值体系。

信息心理倾向是在信息心理现象中形成的具有共同性、稳定性的倾向,它是信息文化在人们内心层面的一种体现。信息心理倾向是在信息心理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而信息心理又是信息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在内心的映射。如果把利用信息的人看作是用户,那么用户信息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信息现象在用户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是用户对客观事物中有价值信息的感知、识别、吸收和运用等能力的综合。凯尔曼(Herbert C Kelman)的态度变化阶段说认为人们改变态度会经历服从、同化和内化3个阶段。服从是主体不知不觉接受信息的过程;同化是主体资源接受他人观点、信念、行为或新的信息的过程;内化则是新的观点、新的情感和新的意愿纳入自身价值体系的过程。

大数据时代,人的信息活动产生大量数据,数据之间的关联又体现了人们行为背后隐藏的规律,信息文化中人们的信息心理倾向更加体现着人对于数据的心理状态。信息的人化以及人化的信息已逐渐凸显为理论研究或实践的中心,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信息接受领域研究平台,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对于数据的心理预期和心理倾向正发生变化。

4.3.3大数据与信息行为习惯:基于数据的信息消费成为行为习惯

从大数据与信息行为习惯来看,大数据时代人们基于数据的信息消费成为行为习惯。

信息行为习惯是指信息行为中形成的具有共同性、稳定性的习惯,它是信息文化在行为模式层面的一种体现。通常认为,人们的信息行为和信息心理紧密相关,越是与信息需求相近,且越符合人们对信息的认知、心理、习惯的信息就越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利用。人们的信息态度、意识、动机、经验及其对环境、目标、任务、决策、反馈的认知和感受等,常常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一种行为习惯。在信息时代和信息文化的生态环境下,人逐渐形成某些具有共同性的信息行为和信息心理,它们构成了现代人的一种后天性的特质。

大数据主要有3种内容:自然环境大数据、生命健康大数据和社会交往大数据。这些数据的来源主要有3种:传统企业数据、机器传感数据、用户终端数据。与人们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产生于用户终端的社会交往大数据,这些数据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手机、电脑等设备中。中国网民数量、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列世界首位,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数据生产群体,是数据资源大国。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2020年有望扩大至2100亿美元。其中,中国大数据总量占比将达20%,成为全球大数据大国。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信息消费,大数据时代信息消费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精准化的特征,这些与信息文化中人们的信息行为习惯紧密相连。大数据是当今信息消费呈指数型发展格局的必然产物.而大数据又将成为信息消费發展的主要驱动力。

4.3.4大数据与信息制度取向:以数据为依据构建与完善社会制度

从大数据与信息制度取向来看,大数据时代人们更加注重以数据为依据构建与完善社会制度。

信息制度取向是指信息制度中的具有共同性、稳定性的取向,它是信息文化在社会层面的重要体现。信息制度取向是社会规范在心理层面的映射,不仅包括成文的信息政策、信息法规、信息标准所带来的外部约束,还包括不成文的信息价值观、信息道德对信息行为的内部引导。信息文化不仅表现为心理认知、行为方式和精神观念,同时也是社会规则和制度的体现。作为社会规则和制度范畴的信息文化调节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人与信息、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使这种调节机制程序化、机构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文化从人的自我意识、社会责任、精神追求和价值认同出发,通过信息伦理以价值引导、自觉遵守、非强制约束、间接干预的方式维系社会信息交流和信息管理活动,并构建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有关的道德、准则、规范和制度,为人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文化背景和制度依据。

开放性、自治性、自律性是信息时代制度文化的特色。在大数据时代,虽然大数据的特征使得信息文化更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平等性和包容性,但信息文化所呈现的信息制度取向与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紧密相联,信息文化中的行为需要受到法律制度和社会道德的约束。例如,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自主研发的“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大数据运算对被执行人消费习惯、行为规律、财产隐匿等情况进行智能分析,获得其履行能力的精准判断,实现了“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大大提高了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率。大数据在执法过程中的运用削弱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打击了被执行人的失信行为,提升了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制度构建。此外,在制度建设方面,大数据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例如,如何处理好数据收集与隐私保护、数据传播与信息安全等问题,都将是信息文化中信息制度取向所涉及的问题。

5结语

信息文化的支撑点或生长点不是文字,不是宗教,不是建筑或艺术,也不是理念或道德,而主要是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文化是一种技术文化_45]。从信息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信息文化从信息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而来.是一种特征明显的时代文化。同时,人是信息文化的主体,信息社会的认知情感、行为习惯、价值取向、精神理念等都体现着人的社会特征,因此信息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信息文化跨越地域、民族、语言,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是能同时表达多维度信息的全球性文化。

信息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信息以一种文化要素存在,信息文化是信息时代的文化;同时文化作为一种信息体系存在,信息文化是文化在信息时代的表现。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文化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展变化,尽管大数据理论与应用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深入发展,大数据与经济融合逐步加深,可以预见,它对信息文化的影响也将是持续、渐进的,这也为我们继续探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文化提供了契机。

猜你喜欢

大数据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