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LBD减张缝合技术在瘢痕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

2019-08-23柴琳琳汤绪文李曾显罗海军姜绍秋杨东运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拆线缝线进针

柴琳琳 汤绪文 李曾显 罗海军 姜绍秋 杨东运

[摘要]目的:探讨在瘢痕切除术中应用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the Looped, Broad and Deep Buried suturing technique,LBD减张缝合技术)缝合切口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减轻后期切口瘢痕形成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月对68例行瘢痕切除术的患者应用LBD减张缝合技术缝合切口,观察术后12个月时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68例患者,术后12个月,除1例颈部、1例腹部、1例前臂、1例鼻头、2例面部瘢痕稍明显外,其余62例恢复满意,部分甚至达到“社交距离无痕”。结论:LBD减张缝合技术效果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可显著减轻术后切口瘢痕,适用于所有有张力的切口缝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缝合技术;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瘢痕切除术;瘢痕形成;美容技术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8-0016-03

切口缝合是外科最常见的操作之一,切口缝合做得好,后期切口瘢痕可能很不明显,相反,如果缝合的不好,轻则愈合延迟、后期瘢痕明显,重则切口裂开、组织坏死,甚至导致整个手术的失败[1-2]。在所有影响切口愈合质量及后期瘢痕形成的因素中,切口張力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努力减小切口缝合时切口的张力,也研究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3]。但这些方法仍有各自缺点,尤其是用于较大张力的创面时减张效果仍显不足。笔者自2017年起,开始应用一种新的减张缝合技术-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the Looped, Broad and Deep Buried suturing technique,LBD减张缝合技术),克服了现有的一些减张缝合方法的缺点,大量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杨东运医疗美容诊所行瘢痕切除术且随访满6~12个月的患者,2017年6月-2018年1月共68例,其中女62例,男6例;年龄19~46岁,平均28.6岁。所有患者就诊时间均在伤后半年以上,且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史,瘢痕局部无破溃感染等情况。

1.2 手术方法:用美蓝沿瘢痕周围设计切口线,2%利多卡因(含1:200 000肾上腺素)局部麻醉显效后,沿美蓝标记线切开皮肤、皮下,完全切除瘢痕。其后用眼科剪在切口周围皮下层进行充分松解分离,创面充分止血。

采用LBD减张缝合术进行缝合:先在切口两侧的相应位置用美蓝标记进出针点,同侧各点之间间距约1cm,各点与切缘间距约1cm,用11号刀片刺破标记点处的皮肤。根据皮肤张力选择3-0或者4-0恒生可吸收缝线,从创面进针,一侧的标记点出针(见图1A),然后从出针点原位进针,穿透皮肤全层至真皮下层后,再折返至同侧第二点处出针(见图1B),再从该针点原位进针,穿透皮肤全层至创面真皮下层(见图1C),以同样的方法在切缘对侧的两个点之间走行,形成类矩形的轨迹(见图1D~F)。注意同侧两点之间,可呈弧形在部分真皮浅层中行针,以分散皮肤张力,尽量减少进针点处皮肤的凹陷,最后拉拢两侧缝线常规打结,注意确保双侧皮缘能够完全紧密对合,并有轻度外翻趋势,缝合后线结深埋于皮下。待切口两侧皮肤完全无张力对合后,再常规行皮下、皮内和表皮缝合。术毕适当加压包扎,根据术区张力大小,5~10d后拆线。

1.3 临床效果评估: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的瘢痕情况(瘢痕的宽度、增生程度),不能到院随访者由患者提供相应照片。

2  结果

所有68例患者,术后12个月时,除1例颈部、1例腹部、1例前臂、1例鼻头、2例面部瘢痕较明显外,其余62例患者均表示与术前相比,手术治疗的改善效果显著,部分甚至达到“社交距离无痕”,患者均对手术恢复效果满意。在所有68例患者中,13例愿意进一步接受其他治疗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光电治疗等。随访早期21例患者出现进针点局部的凹凸不平,在术后12个月时完全恢复平整。LBD缝合进针点无一例出现线结外露。

3  典型病例

3.1 病例1:男,31岁,外伤后左面部陈旧性瘢痕形成21年(见图2A),在局麻下行瘢痕切除及LBD减张缝合术。此病例为志愿者,按约定术后不做任何减张护理,任其自行恢复。术后5d拆线,拆线时切口愈合良好,术后12个月见图2B,患者对效果非常满意,术后未做任何光电治疗。

3.2 病例2:女,36岁,上唇外伤后瘢痕形成2年(见图3A),局麻下行瘢痕切除及LBD减张缝合术,术后5d拆线, 拆线时切口愈合良好(见图3B),术后12个月见图3C,即便是近距离,也基本达到无痕,患者对效果非常满意,术后未做任何光电治疗。

3.3 病例3:女,27岁,严重剖宫产瘢痕(见图4A),多次抗瘢痕药物注射及激光等治疗,均效果较差。曾多地就诊,均被告知术后必须放疗。在笔者医院就诊后,于局麻下行瘢痕完全切除及LBD减张缝合术,术后10d拆线,拆线时切口愈合良好(见图4B),术后12个月见图C,术后未做放疗,也未做任何光电治疗,瘢痕完全无增生。患者对效果非常满意。

4  讨论

切口缝合是外科最常见的操作之一,如果处理不好,轻则可能愈合不良,后期瘢痕明显,重则可能切口裂开、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质量的因素很多,在所有因素中,目前研究一致认为,术后切口周围张力的大小,是影响切口愈合以及术后瘢痕形成的最重要因素[4-5]。持续作用于伤口两侧的张力会加重局部炎症反应,诱导血管新生,增加胶原蛋白合成,加速葡聚糖的堆积,从而使瘢痕增宽发红,这个过程可以持续数月[6-7]。临床上笔者经常观察到,同一患者同一部位,不同方向的术后切口瘢痕增生的程度却显著不同,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切口张力的不同。因此,如何改善手术技巧,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切口周围的张力作用,是目前瘢痕治疗中研究的重点。

为降低术后切口周围的张力,从而最大程度避免瘢痕术后再次增生、变宽,手术时须进行必要的、充分的皮下减张缝合,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传统的整形外科减张缝合是分层缝合皮下组织、真皮层,缝合线结向下,可在皮肤表层缝合前使得皮缘靠拢对合,减少了切口皮缘张力。但由于张力主要集中在切口和切口附近,容易造成局部色素沉着、变宽甚至增生等。在此基础上,大量术者对此进行了改良。Audrey S.Wang等[8]在传统的垂直褥式缝合法的基础上,将缝线的线结更深层次的埋置到皮下层,在提供更好的减张能力的基础上,避免了以往的线结外露等问题,但过深的埋置容易导致切口的对合不良。Zhang X等[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将线结埋置在真皮和皮下的交界处,在避免缝线外露的基础上,可以使切口对合的更好,从而带来更好的效果。而其他一些研究也证实,与单纯皮内缝合相比,皮下埋置缝合术后恢复效果更佳[10]。

尽管如此,对于张力很大的切口,这些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性。在张力较大的情况下,缝合后一定时间内,皮下减张缝线对软组织因有一定“切割”作用,使得缝合线的减张力减弱。曾有研究采用补片进行皮下减张缝合,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补片费用高,安全性也难以确保,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笔者也改进了皮下减张缝合,对于较宽的瘢痕,切除瘢痕时保留中央的部分瘢痕真皮条,瘢痕真皮条的两侧分别和切口两侧皮肤的深层真皮相缝合,可承受较大的张力,有效缩小创面,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了皮内缝合的张力。临床应用证实,该改良法无论是在提高切口愈合质量,还是预防术后切口瘢痕再度增生及瘢痕变宽等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的瘢痕切除缝合法[11]。尽管如此,对于张力很大的切口,该方法仍有一定局限性,另外也不能用于原本没有瘢痕的切口缝合。

为了克服了现有减张方法的缺点,笔者自2017年起,开始应用一种新的减张缝合技术-LBD减张缝合技术,即深部埋置环形褥式缝合技术。LBD减张缝合技术的思路源于普通外科的水平褥式减张缝合[12],将水平褥式缝合中的缝线外置改为缝线内置,缝线在真皮中部分穿行,既保留了原有的水平褥式的减张效果,同时避免了缝线外置带来的皮肤损伤以及继发瘢痕形成,可吸收缝线的使用,将留置时间大幅度延长[13],因此可更有效而持久的降低切口张力,缩小创面,改善瘢痕的远期效果。笔者认为,采用11号尖刀片刺破标记点皮肤时,应该尽量控制皮损长度,使其不超过2mm,从标记点出针进针时,应注意尽量避免缝夹表皮组织,缝合后短期内针眼明显,可能造成局部进针位置一定程度的不平整,而可吸收缝线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使缝合后的不平整在晚期缝线吸收后消失,同时避免了缝线埋置带来的缝线反应。随访12个月未发现有缝线外露、表面凹凸不平、瘢痕形成或明显色素沉着病例,患者均表示满意。同时,平行切口方向的缝线,可呈约45°倾斜,使其在真皮层内呈弧形走形,从而更多的携带真皮组织,达到更好的减张效果。相邻进针点之间,宽度应不超过1cm,从而避免平行切口方向皮肤的皱缩。缝线收紧时,以切口两侧的皮肤紧密对合并轻度外翻为宜,过紧则皮肤过度外翻、影响美观,过松则不能达到有效的减张目的。由于有效减张,术后拆线时间可适当缩短,面部建议为5d,四肢和躯干部位为7d,不仅有利于缝线瘢痕的早期恢复,更减少了患者的休息期。总之,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笔者认为,LBD减张缝合技术结合原有的垂直褥式皮内缝合法,减张效果更好,可带来更为明确的瘢痕改善效果,对于张力较大部位、或者较宽的瘢痕,切除后采用LBD减张缝合法,不仅可有效避免因张力过大引起的远期瘢痕变宽,并且可有效改善缝线外露和色素沉着等问题。尤其是术后6个月以上,患者的满意度显著增高。采用此法,可将瘢痕切除缝合及创伤治疗的适应证显著扩大,经笔者临床应用证实,面部宽度小于3cm的伤口多数可直接拉拢缝合,从而替代了瘢痕治疗中的多次切除缝合和皮瓣转移等治疗方式,缩短了疗程,免除了附加切口,结合后期瘢痕的综合治疗,患者将获得满意效果[14]。

总之,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瘢痕修复受到更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到瘢痕整形和瘢痕治疗中,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15]。本研究认为,LBD技术减张效果稳定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可提供更加持续和稳定的减张效果,尤其对于张力较大的创面,对术后瘢痕的形成具有更加显著的改善作用,可以推广,不仅适用于瘢痕切除后缝合,还适用于绝大多数外科切口的缝合。

[参考文献]

[1]刘宗辉.整形外科皮肤缝合技术的特点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7):136-139.

[2]Shin TM,Bordeaux JS.How suture technique affects the cosmetic outcome of cutaneous repairs[J].J Drugs Dermatol,2014,13(8):967-969.

[3]Molés-Poveda P,Escutia-Mu?oz B,Calle A,et al.The use of the vessel loop to bolster mattress sutures and prevent scars[J].J Am Acad

Dermatol,2018,78(5):e111-e112.

[4]Haihua Chen,Wei Pan,Jufang Zhang,et al.The application of W-plasty combined Botox-A injection in treating sunk scar on the face[J].Medicine(Baltimore),2018,97(30):e11427.

[5]吳可佳.A型肉毒毒素治疗瘢痕的临床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8):24-27.

[6]Harn HI,Ogawa R,Hsu CK,et al.The tension biology of wound healing[J].Exp Dermatol,2019,28(4):464-471.

[7]Sherris DA,Larrabee WF Jr,Murakami CS.Management of scar contractures, hypertrophic scars, and keloids[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5,28(5):1057-1068.

[8]Wang AS,Kleinerman R,Armstrong AW,et al.Set-back versus buri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ing: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blinded trial[J].J Am Acad Dermatol,2015,72(4):674-680.

[9]Zhang X,Diao JS,Guo SZ,et al.Wedge-shaped excision and modifi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 fully buried in a multilayered and tensioned wound closure[J].Aesthetic Plast Surg,2009,33(3):457-460.

[10]Yang J,Kim KH,Song YJ,et al.Cosmetic outcomes of cesarean section scar; subcuticular suture versus intradermal buried suture[J].Obstet Gynecol Sci,2018,61(1):79-87.

[11]Yang D,Wang R,Tao L,et al.Modified cicatrectomy with part of the cicatricial dermis retained[J].Plast Reconstr Surg,2012,130(6):902e-903e.

[12]Zuber TJ.The mattress sutures: vertical, horizontal, and corner stitch[J].Am Fam Physician,2002,66(12):2231-2236.

[13]Lima RJ,Schnaider TB,Francisco AMC,et al.Absorbable suture. Best aesthetic outcome in cesarian scar1[J].Acta Cir Bras,2018,33(11):1027-1036.

[14]Eilers RE Jr,Ross EV,Cohen JL,et al.A combination approach to surgical scars[J].Dermatol Surg,2016,42 Suppl 2:S150-156.

[15]Regula CG,Yag-Howard C.Suture products and techniques: what to use, where, and why[J].Dermatol Surg,2015,41 Suppl 10:S187-200.

[收稿日期]2019-01-29

本文引用格式:柴琳琳,湯绪文,李曾显,等.LBD减张缝合技术在瘢痕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8):16-19.

猜你喜欢

拆线缝线进针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拆线
拆线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皖中长江大跨越拆线施工技术分析
换医院
能实时监测伤口愈合的智能缝线
缝线抗议
小切口联合缝线法重睑成形术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