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2019-08-23徐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6期

徐萍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科学评估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对促进城市流通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36个重点城市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我国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变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总体处于不断提升状态,业态适应性发展态势良好,而且在空間上表现出一定的块状或带状集聚特征。从影响因素来看,人口集聚、收入水平、农业和服务业水平、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化发展能力等都是影响城市商品交易市场业态适应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提升发展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战略选择方面,应将这些方面的因素予以充分考虑。

关键词:城市商品交易市场   业态适应性   影响因素

引言

商品交易市场作为一种重要的商贸服务形态,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已逐步进入成熟和转型时期,未来不断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我国许多城市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迅猛,特别是一些重点城市内部专业市场发展取得瞩目成绩。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商品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空置率高等问题,难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环境,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为了保证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稳定、有序发展,首先应对当前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有一定把握,其中业态适应性是一个重要指标,科学研判城市内部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有利于把握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对城市商贸流通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关于商品交易市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商品交易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如李守伟、何建敏(2011)研究了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效应;陆立军、郑小碧(2011)研究了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机理;王超贤(2015)研究了专业市场内部流通体系的效率边界与未来发展趋势。柳瑛(2017)根据CAS理论,研究了专业市场的演化与变迁。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于城市商品交易市场业态适应性的研究较少。Michael(2011)通过研究发现,大型零售市场的业态适应性与该地区的文化价值、意识形态等有关。陆立军、张友丰(2014)的研究表明了创新是我国新型专业流通市场提升业态适应性的关键动力。尽管这些学者在商品交易市场业态适应性方面得出了有关结论,但是就研究方法而言,大多是理论阐释或个别案例分析,鲜有系统定量分析的研究。因此笔者认为,通过系统的定量方法,研究有关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

我国城市商品交易市场业态适应性评价

(一)评价方法

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就是一个地区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程度。适应性越强,则表明商品交易市场的运行质量越好。为了对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进行定量评价,本文设定指标为:商品交易市场业态适应性指数(简称业态适应性指数)。近几年,我国许多城市规模显著提升,目前全国已有70个城市列入大中城市。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我国统计局公布的36个重点城市作为样本,时间序列为2006-2017年。

为了评价业态适应性指数,本文选取12个指标: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亿元以上综合市场的数量、亿元以上专业市场的数量、总摊位数、市场成交总额、批发市场成交额、零售市场成交额、总营业面积、单位营业面积成交额、常年营业数量的比例、封闭式经营数量的比例、商品交易市场从业总人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最终得到综合性指标,作为业态适应性指数。主成分分析模型设计如下:

(二)各大城市商品交易市场业态适应性结果及比较

首先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得到KMO值大于0.5,说明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巴特利特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数据之间关联性较强,更适宜进行主成分分析。

对上面提及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主要公因子的特征根以及方差贡献率,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表1结果可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公因子中,特征值最大的前三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就已超过80%,即前三个公因子就已经解释了所有指标信息的80%以上,因此本文选择这三个公因子作为综合变量,进行商品交易市场业态适应性评价。根据特征根结果和因子得分矩阵(从略),加权计算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首先,从时期上纵向比较来看,大部分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指数都表现出类似线性的增长或者波动型增长的趋势,如上海、杭州、广州等城市线性增长趋势明显,北京、昆明等城市波动型增长趋势显著。其中,上海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指数从1.168提高到4.382,提高幅度达到2.75倍;杭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指数从0.462提高到2.030,提高幅度超过3倍;广州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指数从0.268提高到1.736,虽然2017年流通市场业态适应性系数仍不是非常高,但该指数的提升态势非常迅猛。

北京、昆明两市流通市场业态适应性指数则明显表现出正负交替的波动态势。与此同时,也有少数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指数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例如呼和浩特、海口、深圳等。其中,呼和浩特和海口两市流通市场业态适应性指数在2006-2017年期间都为负值,两市的流通市场业态适应性极差,而且仍然有恶化趋势;而深圳市的流通市场业态适应性指数在2006年仅为0.183,到2017年为0.035,未来有可能转为业态不适应的状态。

纵向比较可得出综合结论:我国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总体上表现为稳定提升的特征,也就是说我国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势头良好,更不会有专业市场趋于消亡之说。

其次,从城市之间的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表现出较强的地区分异性。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见图1,以2017年为例,商品交易市场业态适应性最高的5个城市分别为上海、杭州、北京、宁波和重庆,业态适应性指数分别达到4.382、2.03、2.02、1.891和1.856;而业态适应性最低的5个城市分别为厦门、西安、西宁、海口和呼和浩特,业态适应性指数都低于-0.6。作为沿海较发达城市的厦门,其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适应性居然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处于后端位置,这个结果确实让人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