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让集成电路人才离产业更近

2019-08-23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14期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教国家

近日,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复同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四所高校承担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可研报告。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对产业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未来国内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产学研用还需要做哪些努力?首批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的四所高校的相关教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四所高校辐射区域不同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工业经济的命脉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集成电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对人才的依赖尤为突出。为加快集成电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集成电路领域人才培养,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教育部根据《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推进纲要》和《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意见》,积极推进在中央高校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教育部作为项目组织实施主体,按照“面向产业集聚科学规划布局、面向一流学科突出扶优扶强、面向协同创新深化产教融合、面向区域需求促进共建共享”4 个原则进行了拟建设高校和项目遴选。

据了解,此次获批的四所高校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覆盖环渤海地区,复旦大学覆盖长三角地区,厦门大学辐射珠三角、海峡两岸及东南沿海地区。通过更深一步的政产学研资源整合,辐射周边,有望建立更开放的合作共享机制。

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系主任蔡一茂教授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批入选的四个平台的所在区域,集成电路产业是核心产业,优势企业聚集、人才需求量大、高校资源丰富、学科发展迅速,所以具有很好的产教融合示范潜力。

平台促进产学深度融合

多名专家均表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的建设,能够促进学校和产业界的深度融合,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带动学校自身学科发展等众多维度,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集成电路企业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收获有用的人才、获得技术支撑,同时,也给企业一个公正、公开的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的合作。

蔡一茂教授表示,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综合创新平台,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强化了高校科研师资力量,促进科研成果更好地向产业转化,相关的师资和技术队伍能够更好地为产业服务,培养的人才也更能贴近产业需求。他强调,通过共建,把产业的问题及时反馈到高校的项目研究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让人才的培养更有针对性。“虽然高校牵头做这件事,但做好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产业中的龙头企业的积极参与共建,产教融合,‘产’和‘教’不能分开,核心任务是服务产业。”蔡一茂说,北大的平台立足于北大的学科优势、北京大学微纳电子学系及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和北京地区的产业特色,以促进京津冀地区相关人才培养、集成电路前沿技术协同攻关以及集成电路相关学科发展为核心,并服务全国。他强调,这仅是一个开端,后续的建设工作要加倍努力,作为首批建设平台的高校,在有关部门领导和支持下,他们有信心、有责任、高效率、高质量地建设好这个平台,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人才建设工作要持续不断

业内专家纷纷表示,获批只是平台建设的开始,更重要的任务是后面的建设,要积极争取到各方面的支持,使平台真正做到服务国家、服务产业。张卫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平台的建设,一方面积极探索集成电路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新模式,为其他高校做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应当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集成电路企业的资源,获得企业支持。比如支持企业建立集成电路高层人才培养基地,与高校共同做好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工作。

猜你喜欢

集成电路产教国家
首个原子级量子集成电路诞生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人工智能与集成电路的关系探讨
把国家“租”出去
基于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理论的实践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片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