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治理能力建设研究

2019-08-22黄玉凤侯丽雪

卷宗 2019年19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自信文化产业

黄玉凤 侯丽雪

摘 要:文化自信与文化治理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文化自信是文化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文化自信促进文化治理能力建设;同时,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也会反哺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治理能力建设路径可从两方面入手: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让革命文化资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灵魂。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治理能力;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

1 文化自信与文化治理能力关系辨析

“文化自信”这个词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曾多次被提及,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把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文化治理能力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治理能力相对应,是在实际操作事务中政府、社会、机构、企事业和个人之间相互碰撞,多元化主体共同治理所需要的能力,可理解为“既包括了参与文化治理各类主体对于文化制度的执行力,也包括了文化治理对象对于文化治理活动的参与能力与回应能力,体现的是一种综合治理能力”。文化治理能力建设内涵包括两个方面:文化产业发展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论哪种能力的建设,前提都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高举“文化自信”的旗号,以促进文化治理能力提升。

传统行政、法律等刚性手段并不能完全实现治理现代化,将文化作为软性因素融入其中,刚柔并进,最终推进“多元共治”。文化自信与文化治理能力有密切的关系:文化治理的前提必须是文化发展繁荣,文化自信是文化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文化自信促进文化治理能力建设;同时,文化治理能力的提升也会反哺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2 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性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具有治理性,文化产业作为社会的精神生产系统,具有创造物质财富、调节社会生态、平衡利益分配和在建文化心理的特性。”文化產业是一个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其繁荣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它有着促进文化宣传与普及的积极现实意义。文化产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力量,在文化治理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应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文化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于中国刚兴起的文化产业来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民族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要将其充分发掘,糅合到文化产业中,提升文化产业的质量。文化产业具有两重性: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往往“忽略了文化在商品化中起作用的意识形态化力量,尤其忽视了文化商品化具有破坏公众话语真实领域的趋势”。文化治理性要求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必须注重其传达出的意识形态的作用,例如在影视剧产业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决不丢失。将和谐、团结、自强等优秀文化因子贯穿于电视剧生产、营销、消费等各个环节,杜绝黄色、暴力、粗俗的内容频繁出现在屏幕上。近年来,越来越多人选择在业余空闲时间看影视剧消遣,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受到视频所传达出来的文化元素影响,网络语言层出不穷。鉴于此,政府更应该利用文化对人们的心理进行治理,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严格监控影视产业的运行,大力支持传统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运用,对相关文化产业进行鼓励与扶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文化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样,革命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升级。

3 让革命文化资源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灵魂

当社会“分化到一定程度时,社会文化必定会失去其统一的外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情感趣味等各方面的分层演化就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此,随着逐步步入现代化甚至后现代化社会进程,社会分化日渐清晰,这使得处于社会不同结构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品位,而相同结构层次的人拥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对于青年、中年或者城市、上中层人来说,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足够大,甚至可以说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为他们会利用网络,有经济条件,有空余时间。但是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说,他们是科盲,或许也没有经济基础,他们享受不了文化产业所传递的欢乐,更受不到其传递的文化精神的洗礼,达不到文化治理效果。革命文化凝结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推进革命文化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边缘化治理,提高精气神,弘扬正能量。

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公共设施闲置率高,文化资源整合率低,资金和人才短缺等问题。首先,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文化资源使用方式,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尤其是革命文化资源,技巧性融入公共文化服务,横扫不良之风,“以正其骨”。其次,各地区各部门应建立合作机制,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提高文化资源的流动率与物质资源的利用率。最后,在坚持政府主导的条件下,应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和参与性,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经营性机构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以社会效益为准则,依靠市场力量,使出浑身解数,提供优质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需双管齐下,建立大型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为主体,整合其他事业单位,组建文化事业服务中心,发挥相应文化功能,构建和谐文化。图书馆、博物馆和文化馆“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它通过文化素养和文化科技的治理操作力图塑造广大人口的思想行为和能力”。总之,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应以以保障公民的公共文化权益为基础,以文化民意为导向,以革命文化资源开发为主,促进公共文化繁荣发展。

4 总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唱响了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战歌”,由此而凝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不能示弱。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治理的灵魂,引导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形成优秀当代文化,当代优秀文化发过来又促进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动力,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是文化治理的最终目标。

文化产业生产出来的文化接受度高,扩宽文化治理范围;公共文化服务生产出来的文化更具深度,更有精气神,提升文化治理内核。中国的文化治理路径主要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再造,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形成优秀当代文化,进一步促进文化治理能力可持续发展。文化是民族与国家的财富,只有文化自信,才能为国家治理发挥持久助力,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

[2]李洋.乡镇政府文化治理能力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16.玉成.基于文化自信维度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黑河学刊,2018(06):83-85.

[3]胡惠林.国家文化治理: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维度[J].学术月刊,2012,44(05):28-32.

[4]张鸿雁:《城市·空间·人际:中外城市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页.

[5]解胜利,吴理财.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治理学——对一个省级图书馆的文化政治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09):70-76.

作者简介

黄玉凤(1994-),女,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

侯丽雪(1994-),女,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管理。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自信文化产业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