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人工智能环境下图书馆员的转型升级

2019-08-22孙惠莉

卷宗 2019年19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转型升级人工智能

摘 要:引入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发展,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与实践,提出图书馆员应培养创意思维、树立“全域”服务意识、提升预测规划及应变能力,坚持终身学习以完成转型升级,适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员;转型升级

1 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发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一词起源于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夏季研讨会,由“人工智能之父”约翰·麦卡锡首次提出,并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通俗来讲,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温斯顿教授所认为的:“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它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与空间技术、能源技术并称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1],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目前,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在许多行业均得到了应用。例如金融行业的“智慧柜台”、房地产行业的“智能家居”、交通行业的“无人驾驶”、制造产业的“万物互联”、健康产业的“精准医疗”,安全领域的“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的触角可谓无处不在。人工智能及其相关技术被誉为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模式。

2 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发展

1994年5月,位于瑞典北方的恩舍尔茨维克市市立图书馆投入使用公共图书馆机器人图书处理系统——IRB2000机器人,开创了图书馆界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先河,将图书馆带入自动化的新纪元。随后,人工智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领域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高校图书馆或公共图书馆都不同程度地研究和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

2010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在我国率先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该机器人名叫“小图”,因其萌趣的回答一度走红网络并引发热议。2017年5月,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发布智能盘点和智能咨询服务机器人——图宝,开启了国内图书馆人工智能应用的里程碑。据介绍,“图宝”机器人可实现每小时盘点1万册图书,检查否存在错架和丢失等现象,实时更新图书位置信息,告知读者所需图书在书架的哪一层以及在该层的第几本,漏读率控制在1%以内,定位精度高达97%。不仅如此,它还可以逐渐掌握业务应对技巧和行业知识库,同时与图书馆系统形成无缝对接,为读者提供图书信息,成长为智慧化“资深”机器人馆员[2]。2017年9月,宁波大学图书馆园区投入使用“旺宝”机器人。2018年1月,上海图书馆正式投入使用“图小灵”机器人,该机器人可以答对读者75%的问题。此外还有杭州市萧山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沈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图书馆均已投入使用机器人。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以人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图书馆的标配,并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运用到图书馆的各个领域。

3 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图书馆领域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迎宾讲解

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其萌趣的外形,智能风趣的聊天功能、能歌善舞的优秀气质受到了许多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的欢迎,为图书馆增添了许多人气。目前,机器人能够做到通过智能感知系统,主动与读者打招呼,介绍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回答一些简单的读者提问,并作读者的“小导游”引领讲解参观图书馆。

3.2 參考咨询

人工智能机器人广泛活跃在图书馆的网站、APP、微信公众服务号、QQ、MSN、飞信等领域。通过庞大的语义资料库及语音、图像识别技术,机器人可以24小时、全天候地回答读者的各类自然语言及文字咨询。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机器人的回答准确率可达到60%以上,并且随着语义资料库的不断完善,以及机器人强大的自我学习功能,其准确率有望达到90%以上[3]。

3.3 图书上架、借还、盘点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图书上架、盘点占据了一线馆员大部分的工作精力。机器人的出现可谓是馆员的福音。目前,机器人可达到一小时盘点一万册图书的效率,且能准确回答所检索的书在某个书架的第几层和第几本,有些机器人还能将书取出交到读者手上。机器人不间断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其工作效率远远高于人类。

3.4 精准服务

由于人工智能的快速感知、快速识别以及大数据技术,目前许多图书馆纷纷开设“人脸识别”功能,取代传统的借书卡或身份证,读者仅需刷脸即可完成身份验证。机器人甚至可以快速调取读者使用图书馆的历史记录,在短时间内对读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喜好等作出“画像”,从而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贴切问候、好书推介、阅读指导等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其快速性和准确性超越普通人力所能及。

3.5 文献采购分析

在图书采购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筛选供应商的海量书目信息,通过云计算平台、大数据技术对出版社的信誉口碑、书评、版次、销售量等作出准确分析,有助于提升采购质量、优化采购种类及规模。

3.6 空间环境优化

通过人工智能家居系统,可根据读者所处的位置、视角、阅读习惯等自动调整室内光线与温度;通过智能空间管理系统可以在线预约和选择研讨室、自修座位等。

3.7 其它

此外,诸如文献复印、扫描,安全巡查等方面,也有相应功能机器人投入使用。

综上所述,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走进图书馆服务的许多领域,类似图书上架、盘点,文献复印、扫描等重复性、机械性、体力型的工作,有望被全面取代。类似接待、导游、参考咨询等需要一定智力参与的工作,机器人已经半取代、并逐步提高取代比例。甚至例如文献采购、分析研究等需要投入较高智能的工作,机器人也日益发挥出其计算能力超强、分析研究能力超强的优势。可以预见,机器人馆员与真人馆员并肩作战服务读者的局面在未来指日可待。图书馆人只有未雨绸缪,及早预备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更好地服务读者。

4 图书馆员当如何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机器人在体力上、计算能力上、分析能力上的优势无可比拟。然而人工智能既然受造于人类,将永远是人类思维的模拟。由于人工智能没有自由意志、缺乏血肉情感、它永远不能替代人类,不管它拥有多高的智能,只能被人类驾驭并为人类服务。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环境下,图书馆员应从以下几方面预备转型升级。

4.1 培养“创意”思维

机器人的强智能无非是记忆存储、快速检索定位、逻辑分析推理等,机器人本身是无法产生创意的,除非人类在它的程序中输入某个固定创意。而人脑却能无限联想、发挥、跳跃、穿越、创造,产生各类智慧创意。因此,真人图书馆员应注重激发并培养自己的创意。而培养创意的方法一方面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观摩学习别人的创意而不断激发活跃自己的创意思维,另一方面是树立强大的“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只有这種来自人性的细微体察与关切,才能产生一切原创性创意。例如,位于芬兰“钻石”地段赫尔辛基市中心的颂歌图书馆(Oodi Library),其从想象“天堂的样子”出发,旨在叫一切市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贫富,均能通过图书馆免费获得实现自己梦想的权利,从而催生了船只造型、白云顶端、家庭图书馆、媒体空间、会客区、生活实验室、预约包房等创意。这些创意看似脑洞大开,实则别有洞天,用心至极,体现了芬兰建筑设计师强大的公民服务意识[4]。

4.2 树立“全域”服务意识[5]

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是拓展了人类服务的时间与空间。服务场所既不局限于每日开放的12个小时,也不局限于图书馆这一实体建筑。互联网、手机APP、微信服务号等为代表的数字图书馆拓展了服务的空间,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又延伸了服务的时间。现在,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地咨询问题、浏览信息、甚至办证、借还图书等。图书馆服务成为一种泛在性的全域服务。为此,图书馆员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搭建完善的语义语料库、问题建模、服务系统对接、后台维护等,通过8小时内的努力,为读者提供8小时外的贴心服务。

4.3 提升预测、规划及危机处理能力

在未来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环境中,由于人工智能强大的智能,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范围均大幅提升,图书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处理能力极其重要。由于机器人馆员的活动模式遵循程序化,所以只能依靠真人图书馆员救急。馆员在工作中应注重提升预测、规划的能力,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当危机来临时能临危不惧、快速反应、果断应对。

4.4 跨学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时代发展的快车道。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21世纪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一个刚走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如果没有在工作中持续学习并吸收前沿资讯、理念和技术,将很快滞后于业务发展,工作陷入被动窘况。图书馆员除了不断学习图书馆专业理论及业务,还应有针对性地涉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建筑学、美学、生活、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满足工作成长需要。在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员尤其应注重更新计算机知识、网络、移动和通信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如何说第一代文盲是不懂“汉字”、第二代文盲是不懂“英语”,那么第三代文盲就是不懂“计算机及操作系统”。良好的计算机及其相关知识,为人机协同合作、并肩作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360百科:人工智能

[2] 国内首创!南大图书馆用上了机器人管理员

[3]覃显晶,王祥伟,庄卉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咨询机器人设计与实现[J].情报探索,2019(3).

[4]全球最颠覆的图书馆诞生了:煮饭、租房、唱K……无所不能!

[5]王世伟.论公共图书馆的全域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8(4):39-52.

作者简介

孙惠莉,中山纪念图书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转型升级人工智能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人工智能与就业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