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菜谷:百姓舌尖重掀野菜潮

2019-08-22绿绮

新青年 2019年8期
关键词:白豆蔻南药野菜

绿绮

踏遍青山寻找野菜,引种海南开辟野菜基地

1959年,23岁郑道锦一头扎进了对南药的研究中。南药指的是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和海南等地所产的中药材。

他几乎跑遍了广州、信宜等地,到深山里采集南药,从药田购买药苗,翻开药典对照区分,他对南药的研究一干就是60年。郑道锦成了响当当的南药专家。

郑道锦身边一直有一个默默陪伴的身影,那就是儿子郑立平。

郑立平六七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出去采药。父亲移栽药材,把植株种在地上,他就拎着小桶在后面浇水。一开始觉得很好玩,慢慢就迷上了种药草。

1982年,郑立平初中毕业,来到郑道锦的屯昌南药场,成了一名药材场的工人。这是中国唯一一家集种植科研于一体的药材场。许多珍贵的苗木,如沉香、檀香、白豆蔻等都是经过这个药材厂引种成功后向外推广的。

20世纪80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鼓励自主创业。药材厂许多人都纷纷辞职,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开办苗圃。郑立平活心了。

1986年,郑立平辞掉铁饭碗,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办了一个育苗基地。在不到500平方米的小院子里,他种上了白豆蔻、槟榔和檀香等几万株药材苗。郑立平从离家二三百米的地方挑水回来浇地,每天要挑80担水;他还在周边捡粪,用猪粪牛粪育苗。经过5个多月的辛苦劳作,郑立平终于获得了回报:一个琼海人过来买第一批苗,1万多株,一株卖5毛钱,一下就赚了5000元,而当时药材场工人的月工资,只有百元左右。郑立平一下子成了当地的传奇。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海南的药材市场最红火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在大量种植药材。这就需要大量的树苗。于是,郑立平决定扩大规模。他又开辟了5亩荒地,培育了更多的药材树苗。白豆蔻有二三十万株,檀香苗有两万多株,还有槟榔苗等。1986—1988年,郑立平卖草药苗总共赚了20万元。

郑立平趁热打铁,准备扩大药材基地的规模。他把自己挣的二十多万元都拿出来投资,修建了两个大型苗圃,还承包了一个100多亩地的农场,大量种植白豆蔻和檀香树苗。

就在郑立平对于未来信心满满的时候,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郑立平育苗主要是檀香和白豆蔻。这两种药材对栽种技术要求很高。农民在这个过程中感觉没那么好种,所以就减少了种植数量,导致郑立平的种苗销路不畅。不到一年的时间,郑立平不仅把投在农场的钱都赔了进去,还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才还清了债务。

身无分文的25岁小伙儿郑立平,借钱买了手扶拖拉机,靠给人拉沙子维持生活。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郑立平下定决心要重操旧业。有个朋友叫他到海口龙华路一个野菜店吃饭,他看到饭店里面摆了差不多八九种野菜。老板看到他盯着野菜研究,就过来问:“你也认识野菜吗?”郑立平说:“我认识野菜,我是种药的。我是你的话,就会进更多的野菜。”老板说:“什么野菜我不知道?我店里有十来种野菜,”郑立平说:“我要做的话,能做100多种。”老板愤然:“你吹牛皮!”

饭店老板的话强烈刺激了郑立平,他当时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自己开一家野菜馆。让人们吃到更多品种的野菜。他下决心:“以后我做野菜的话,绝对要做给他看。”

百种野菜成就海南野菜王,巴戟营养野菜汤获金奖

2003年,39岁的郑立平卖掉了经营多年的小吃店,还瞒着家人把自家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十几万元,开起第一家野菜馆。

在随后的几年间,郑立平开始大量查阅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并在田间地头、乡野山林间寻找当时人们还不熟悉的野菜品种,并在家中研制各种野菜的烹饪方法。

2005年,郑立平来到西双版纳寻找野菜。

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被称为“植物王国”。郑立平到了当地发现,那里野菜的种类非常多,他就像发现了一个聚宝盆。一头钻进茂密的森林,用了十多天的时间,采集了十多种野菜样本。野菜的种植和普通的蔬菜不同,没有现成的种子可以购买和采集,需要靠分株和扦插的技術才能够种植。也就是说,郑立平要将从云南采摘回来的野菜移植到海南,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十几种移植野菜,只有“珍珠菜”顽强地活下来。

郑立平承包土地,创办海南第一家家庭南药场。他走遍中国十几个省市,收集了100多个野菜样本,并在海南省建成占地几百亩的野菜种植基地,每天收获野菜800多斤。这里不仅有郁郁葱葱的野菜,还有很多枝繁叶茂的槟榔树,就像是一个热带园林。这样的设计暗含了不少玄机。

郑立平说:“我是根据野菜喜欢半荫蔽环境的特点,野菜喜欢潮湿,槟榔也需要水分,它们在一起产生互补。”

他一边开始人工种植野菜。一边不断推出野菜新吃法。慢慢地,顾客发现郑立平的餐馆里,有很多别的地方吃不到的野菜,生意开始红火起来。

他还根据每一种野菜的特性开发出几十道以野菜为原料的特色菜肴。建成了一条集搜集、种植、餐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郑立平也被很多媒体称为“野菜王”。

巴戟是海南独有的珍贵药材,有补肾强筋骨的功效。郑立平根据巴戟的特性,独创了巴戟营养野菜汤。

2006年,郑立平带着这道菜,参加了海口举办的中国烹饪大赛。当时,他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赛,这道汤既是药膳又不是药膳,通过能食用的野菜达到疗效。评委的评论是“不是药膳胜药膳”。

靠着这道菜,郑立平还获得了金牌厨师奖,一个农民成了金牌厨师。

野菜粉变身新面点,一年销售3800万

郑立平的野菜事业越来越红火,整个海口市都惦记着野菜谷的美味。他的儿子郑名彬却觉得有爷爷和父亲种植野菜、开发野菜就很好了,自己只管在学海游弋,想有朝一日在金融行业一展拳脚。

在鄭名彬的童年记忆中,爷爷郑道锦的南药园是一个神秘的所在,他在药园一待就是一个下午,轻易不让人进去采摘。

有一天,郑名彬在药园的草丛间奔跑,遭到了爷爷的严厉训斥。看着脚下被踩得稀烂的植物,郑名彬知道自己闯祸了,却不理解爷爷为什么这么心疼几株不起眼的野菜。

父亲郑立平告诉他,这是爷爷的药园,园子里培植的都是珍贵的南药品种。父亲摘了一株野菜放在郑名彬的嘴里,郑名彬嚼了一下,马上吐了出来,太苦了!父亲又摘了一株野菜让他尝尝,这回他尝到了甘味。郑名彬发现,野菜真是有个性的,尝过滋味就很难忘记。他最先记住的野菜是有些甘味的富贵菜。

郑名彬大学毕业后,如愿进入了金融行业。他在金融行业3年,一直没有发现自己身边就有宝藏。

父亲郑立平想尽办法让郑名彬认识到野菜的价值和无限的发掘潜力,一有时间就给他讲野菜的功效,带他去野菜基地,带他研究新的野菜食品开发。

一旦潜下心来研究野菜,郑名彬就像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绿色世界,这令他深深迷上了野菜膳食。

2014年,央视采访了野菜谷之后,外地商家纷纷主动签约加盟。外地加盟的野菜谷在运营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首先是海南野菜空运的成本很高,野菜存放的时间较短。郑立平父子俩苦苦思索,寻找突破之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们利用野菜有苦有甜的口感和温性凉性平性的特征,将几十种野菜搭配在一起,研制出野菜粉配方。他们把野菜粉掺进面粉中,制作面食。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经历了一些挫折,有的面食口感不够好,有的面食颜色不好看。他们并不气馁,经过多次尝试,上述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

之前的野菜只是用于打火锅和炒菜,如今,野菜谷推出的野菜馒头、野菜饺子、野菜鱼丸、野菜面、野菜粽子等面食,得到顾客的交口称赞。

如今,外地加盟问题基本解决,只要把野菜真空抽干、封口,运到内地,将野菜用水一泡,野菜的口感不会有变化。

立平野菜谷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在海口市遍地开花,发展到6间餐厅、6家体验店、2个网店。2014年野菜谷年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2018年达到3800万元。

2019年5月31日,他们一家四代人来到央视《创业英雄汇》,郑名彬7岁的儿子拿着几种野菜站在台上和太爷爷、爷爷、爸爸一起为野菜谷路演,让观众感到眼前一亮。人们不禁感慨:野菜膳食文化的传承真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

猜你喜欢

白豆蔻南药野菜
基于SRAP技术分析海南产南药益智的遗传多样性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豆蔻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白豆蔻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海南野生南药资源法律保护研究
挖野菜
酒后难受,煎砂仁白豆蔻
野菜的盘中艺术
豆蔻:温养脏腑,祛除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