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本茶道

2019-08-22何有明

消费导刊 2019年5期

何有明

摘要:日本茶道最早起源于我国唐朝时期日本僧人求学归国带回到日本本土的茶树籽,由此把茶引入日本。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日本已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茶道文化,日本茶道不同于中国茶道的随意不拘,其对礼仪高度重视并以“和敬清寂”为核心内涵。本文从日本茶道发展历程、茶叶分类、茶具及思想内涵等方面介绍了日本的茶道文化。

关键词:日本茶道 四规七则 一期一会

一、日本茶道文化的发展过程

1.平安时期。在唐代以前,日本人是不喝茶的,由于日本没有茶树种植,很多日本人甚至都不知道茶叶的存在。唐中期即日本的平安时代遣唐使僧人最澄从浙江天台山把学得的佛法与一小罐茶树籽一起带回日本,由此把茶引入日本,茶在日本逐渐广为人知。最澄将茶籽种植在日吉神社旁,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饮茶开始在日本贵族中流行。此时茶在日本与佛禅联系紧密,僧人主张在修禅之余饮茶。

2.镰仓时期。宋代即日本的镰仓时期,专注于研究茶叶的日本僧人荣西两次到中国天台山学习佛法及当时有关于茶的知识,荣西在回到日本后,把在中国学到的茶叶相关知识和当时流行的点茶法进行归纳总结,留有著作《吃茶养生记》。南宋末期,另一日本僧人南浦昭明从中国径山寺带回的禅院茶礼则奠定了如今日本茶道的基础,如今日本茶道文化就是在禅院茶礼的基础上融合日本本民族传统文化形成的。

3.室町时期。日本室町时期战乱频发,日本茶人在做茶、饮茶中寻求使人身心放松平静的方法。日本茶道一直与禅相辅相成,日本茶人村田珠光将茶与禅向结合,日本的茶道文化“茶禅一味”在室町时期初步确立。在村田珠光后的日本茶人武野绍鸥的弟子千利休在前人基础上为日本茶道文化赋予深刻的思想内涵即“和、敬、清、寂”,也称四规,并且对于进行茶事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即七则。从早期的茶禅一味到千利休总结的四规七则,具有日本本民族特点的茶道文化最终确立形成。

二、日本茶叶种类及制作方法

日本出产的茶叶90%都是绿茶,其余10%是红茶和乌龙茶,绿茶根据其制作方法和不同部分可分为八个种类,分别是玉露、抹茶、煎茶、番茶、茎茶、粉茶、焙茶、玄米茶。

日本的绿茶无论是种植还是加工工艺或是冲泡方法都与中国的绿茶有很大的区别,在日本绿茶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玉露、煎茶及抹茶了。

玉露:玉露茶在日本茶叶中等级最高。与一般茶树的栽培方式不同,玉露茶树在采摘前20天左右需要覆盖遮光布,避免阳光直射,以此来提高茶叶中叶绿素和氨基酸的含量,并且在采摘时只采顶端嫩芽,因此产量很低。冲泡时,需使用50~60度的水,有助于激發玉露茶的鲜爽味道。

煎茶:日本绿茶的加工工艺与中国的恩施玉露茶加工工艺相似,两者都是把采摘后的鲜叶通过蒸汽杀青,揉捻造型后烘干完成。日本煎茶按照蒸汽杀青时间不同还分为煎茶和深蒸煎茶。煎茶比玉露等级要低一些,产量占日本茶产量的80%左右,在日本受众面最广。

抹茶:茶叶在经过蒸青工序杀青之后,不加揉捻直接把茶叶加工成粉状,就是世界闻名的抹茶了。抹茶在种植方法上和玉露一样,也需要在采摘前经过20天遮光处理。由于抹茶加工后的形态是2500目以上的微细粉,因此抹茶是采用点茶方式冲泡的。

三、习茶器具

日本茶道分为煎茶道和抹茶道,煎茶道由于更为贴近人民日常生活,因此所用茶具也比较简单。而抹茶道则需要使用很多器具:敷板、炉、风炉、釜、盖置、水指、柄杓、水次、建水、枣、茶入、仕覆、茶杓、茶筅、茶碗、茶巾、帛纱、茶点、菓子箸、棚、杓立、饰火箸、釜据、切藁、毛毡、立礼桌、立伞。日本茶道所用茶具偏好于简朴、素雅风格。

四、日本茶道的文化内涵

日本茶道核心精神是室町时期的茶道大师千利休提出的四规七则,四规也称四谛,为“和、敬、清、寂”,“和、敬”是指主人与宾客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院的环境应雅致静谧。七则指的是:茶要点的浓淡合适;要提前用炭把水烧热:茶室应让人感到冬暖夏凉;室内的插花要像开放在户外一样美丽;要守时;提前准备好雨具,以防下雨;时刻照顾客人的感受。由于千利休曾到佛寺学禅,因此,他提出的“四规七则”具有很深的禅意,对日本后世茶道精神影响很大。

日本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认为做茶者应当把每次与饮茶者的相遇当做一生只有一次来重视,即“一期一会”,因此做茶过程中各项操作均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在仪式感强烈的茶会中体会“和、敬、清、寂”茶道四规。而对于客人而言,也要用心去享受主人的每一个动作,认真去聆听主人的每一句话,并珍惜与主人饮茶的每一刻每一秒。相对于茶汤滋味,日本茶道更为重视整个茶事活动的规程、茶事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