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的斗争

2019-08-22侯淇

消费导刊 2019年5期

侯淇

摘要:本文以大江健三郎的作品《个人的体验》中的主人公“鸟”其人性中的善、恶两面的斗争为切入点,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进而分析“鸟”的人物形象。“鸟”因其子是畸形婴儿而崩溃逃避,暴露出本我,历经内心的挣扎,最终回归自我和超我。

关键词:人性斗争善恶 本我 超我

一、恶本,性的暴露

鸟的孩子是畸形儿,鸟对于这个孩子的态度是逃避的,他感觉到羞耻,他常常看着自己羞耻的思考怎么会生出一个怪物,他不希望这个孩子生存下来,就连给孩子转移病房时都用帽子把孩子头上多出来的那个脑袋似的肿瘤盖住,他觉得这是怪物的象征,他拒绝承认这个怪物是自己的孩子,甚至倔强的连名字都不给孩子取。他惧怕别人的眼光,好似所有人都用怪异的眼光看着他,似乎成为怪物的不是婴儿而是他。他想把这个怪物处理掉,想了各种办法希望孩子死掉,他听从假眼医生的话把牛乳换成了糖水,每天都窝在火见子家期待医院传来孩子死去的消息,可是婴儿顽强的活了下来,可他依然听从火见子的建议把婴儿送到流产医生那里准备处理掉。

小说中的鸟,在畸形婴儿降生后,所表现的形象是一个毫无责任感的父亲,生活中的一切事部变得索然无味,唯一主宰鸟思维的就是这个畸形的婴儿,他无时无刻都在思考拿这个自己亲生的怪物怎么办。其实,这是人性中不可避免的部分,每个人都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层人格,这是弗洛伊德提出的观点。鸟在对于婴儿的问题上已经将本我暴漏了出来,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也就是说,具有动物性,本我的暴露是很危险的,文章中鸟把婴儿送到流产医生那里要处理掉,这种行为已然构成了对一条生命的蓄意谋杀,而且,这个生命,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这是多么残酷的事实,面对一个与自己血脉相连的鲜活生命,可以弃之如敝履,仅仅因为这孩子是个畸形儿,鸟的精神世界分崩离析、瞬间崩塌,人性的脆弱可见一斑。

人性中的本我占了上风,使鸟无时无刻不在逃避,逃避现实的存在,坠入理想状态。“本我是本能冲动的根源,指原始的、非人格化的而完全无意识的精神层面而言。它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追求满足。本我中的一切,永远都是无意识的。”这是弗洛伊德对本我的阐述,鸟按照本我的快乐原则找到了发泄口,即性爱和酒,但这无疑使他更加痛苦不堪,因为鸟发现自己借以麻醉和逃避现实的酒和性,都没能帮助他摆脱痛苦。他沉沦于酒和性,但内心仍然是痛苦不堪的,他的发泄途径无法填补自己内心的迷惘,在性伙伴火见子身边,他的内心仍在恐惧,仍在逃避,仍然惧怕漫漫黑夜,没有勇气面对一切,甚至没有自杀的勇气。本我的暴露使鸟备受折磨,快乐原则没能解救迷惘的他,这说明,鸟人性中的自我和超我一直与本我作着顽强的斗争,鸟一系列迷惘和逃避的表现都是人性中善、恶两面缠斗的显现。

二、善本性的回歸

鸟在最后承担起了责任,给畸形婴儿做了手术,挽救了自己亲生骨肉的性命。有人说这样的结局是不是太突然了?是不是大江健三郎先生在写作上落入了大团圆结局的俗套?不是的,我们在文章的细节可以看出鸟的内心有很多微妙的变化,比如说,他和医生讨论把孩子的奶水换成糖水的时候,他内心是非常羞耻的,这说明尽管他有害死自己孩子的企图,但他仍然清楚的知道这么做是罪恶的。再比如,失去补习学校的工作,他也满不在乎;一直都非常向往的非洲之旅,也提不起他的兴趣。

这些细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鸟最终要承担责任,走过心灵的炼狱。鸟人格中的“超我”,它代表着良心、道德,始终都在谴责本我丑陋的一面,因此当鸟处在“恶”本性暴漏的状态时,人性中的“善”的一面与之斗争便会产生其罪恶感和愧疚感。可以说,鸟人格中的超我和本我一直在斗争,最后的鸟承担起责任的结局,是鸟人格中的超我和本我斗争后,超我战胜本我的结果,所以这个光明的结局并不突然,这是其人性斗争的过程,是量变的累积促成了质变,它是必然的。

鸟的“良心发现”很大的一个诱因是菊比古,鸟的妻子是很有智慧的女性,尽管她不知道孩子究竟出了怎样的问题,但她已经觉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深知鸟怯懦的性格,她说出一些话,用以刺激鸟,希望鸟能够勇敢起来,担当起来。她以离婚相逼,又辅之以菊比古事件,并要求把新出生的孩子取名为菊比古。在鸟的潜意识中,菊比古可谓是“逃避、抛弃、卑怯、负疚”的代名词,这一系列的刺激诱发出鸟内心深处的善,也就是“超我”:超我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正因为“超我”的回归,限制了鸟从畸形儿出生以来暴露出的“本我”,所以鸟身上的兽性偃旗息鼓,继而散发出人性中善的光辉,他才急忙取回了自己的孩子,并为孩子做了手术。

当鸟决定让孩子活下去时,火见子不得不承认:“硬是要养育一个只有植物机能的婴儿,这是鸟新获得的人道主义思想”。没错,作者的确要在文章中体现出人道主义精神的升华,鸟从内心无限的矛盾中挣扎出来,在经过精神上炼狱般的斗争之后,决然的取回了孩子并下了抚养他长大的决心。他选择了承担,不再去逃避,他选择了现实,不再追求虚无,这正是作者一直努力阐释的存在主义,而且这里的存在主义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

结语:《个人的体验》成功的塑造了“鸟”这一形象,将其人性的斗争展露无疑,这是一部阐述人类心理斗争非常成功的作品,从主人公恶本性的暴露到其善本性的回归,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然而整个过程中,无论是迷惘还是逃避,负疚还是承担,不论善与恶,鸟的身上始终都脱离不开人性的光辉,人是多面的,人性也同样,人的好坏其实很难评判,只是看人性的哪一方面占了上风。《个人的体验》教会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学会承担,学会克制人性中的恶,展现自己人性中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