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2019-08-21夏海娟

大经贸 2019年6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夏海娟

【摘 要】 作为政府资金的主管部门,为了能够规范财政收支工作,使财政资金充分发挥出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财政预算核心业务之一的预算管理,若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作用,就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这一内部控制制度。由此可见,在日常的工作中,财政部门的内部控制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预算管理工作中,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财政部门 预算管理 内部控制

前 言

受到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我国财政收支规模近年来也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财政部门的职能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生产建设型财政”逐步转变为“公共财政”。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目标一经提出,我国的财政改革随即迎来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在新的阶段,财政部门应该将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力作为工作的重点,将构建良好的预算管理环境作为工作目标,为财政部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做出贡献。

一、对预算管理进行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为了能够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有理有据的对财政资金进行分配,首先要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财政部门直接管理政府资金,肩负着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使命。财政资金的来源和去向都由财政预算决定,为了能够在使用中最大程度的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预算管理的过程进行严格的管控,对内部牵制程序进行完善,建立一套完善的财政资金分配制度,并对实施的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建立健全的程序对预算的调整和追加进行管控,对预算绩效的考评机制进行加强,严格监控财政资金的拨付,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财政管理的过程进行管控还能够对广大的财政工作者进行有效的保护。由于在执行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大量的资金支付,因此急需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财政工作的进行。为了确保能够按照既定的程序拨付财政资金,杜绝个别人员利用职权进行暗箱操作,财政管理工作必须正规化、常态化,为财政资金的安全提供制度保障,对保护和约束广大财政工作者具有更为积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中央不斷加大对贪污腐败和违法乱纪行为的整治力度,部分财政干部利用职权挪用、滥用财政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事件被接连曝光。为了能够保护财政工作者,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进行监控。

二、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

财政部门的内部控制是财政局确保控制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组织采取的保障预定目标实现的一套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面临风向的不同以及组织性质和目的的差异,实施单位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内部环境、内部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这五大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

(一)内部环境。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在内部环境中进行实施,内部环境作为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载体,是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实施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内部环境进行不断的调整。内部控制的思想应该渗透到财政部门的治理结构、各职能部门的权力分配、组织结构设置、议事工作流程和人力资源政策当中。内部环境对其他内部控制要素的贯彻执行和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有影响,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实现内部控制的决定性因素,具有其他的内部控制要素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通过风险评估活动进行实施,风险是指可能对未来的企业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不确定因素。财务部门应当根据有关规范的要求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按照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动态循环的过程进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需要按照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两个标准进行风险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规避、减轻、自留或者转移。

三、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作为整个财政部门的最高决策机构,局长办公会对局监督科室进行直接领导,因此局监督科室的监督制约功能难以充分发挥,这就导致局长办公会的权力缺乏监督。局长办公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因此只熟悉自己分管的工作,对其他业务比较陌生,在对重大事项进行讨论时难免会受到自身业务能力的制约,对决策的科学性产生影响。此外,局长在局长办公会上拥有最终决定权,因此一旦局长做出最终决定,其他成员即使对某些事项有不同的意见也只能保留,导致决策的风险性大幅度增加,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只能流于形式。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虽然制定了全面的培训计划却并未实施,对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的提高非常不利。轮岗政策和人员竞聘政策在人力资源政策中严重缺乏。此外,各科室的工作制度只是流于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贯彻执行。要对以上种种问题进行解决,需要财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承担责任,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上实行“一把手工程”。这种执行模式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受到单位负责人的认知程度以及重视程度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财务部门的日常工作中必须对单位负责人加强培训,使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知程度进一步加深,促使其对现有制度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发展财政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提供更加准确与及时的资金运行信息,为完成财政预算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保障,及时发现并解决在资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信息共享加强对财政信息的监控,使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束语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最终目的在于制度的执行,只有从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且加以重视才能在实践中顺利执行。在我国财政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的内部控制力度依然有待进一步加强。为了能够使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管理职能得到充分激发,还应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管理条件来进行预算管理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市场体系和经济制度,

【参考文献】

[1] 范红芳.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经贸,2017,(18):195-196.

[2] 李冬红.试析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中的内部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7,(028).

[3] 李蔚.财政部门预算管理中的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商论,2017,(26):168-169.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财政支出数据差异分析——基于新疆2008年-2013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