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丈夫

2019-08-20鄯爱红

求知 2019年8期
关键词:战国时期大丈夫志向

鄯爱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释义】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里(比喻“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比喻“礼”),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大道上(比喻“义”)。能实现志向就与民众一起去实践,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固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作者简介】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写作背景】《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由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书”之一。

【现实意义】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行得正、站得直,为着一个理想的目标去奋斗。孟子所谓“大丈夫”的标准就是坚守理想和原则,居仁由义、依礼而行,无论富贵与贫贱都不改志向,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贫富权贵都是身外之物,精神的独立才能助人获得内心的坚定与外在的从容。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闪耀着人格力量的光辉,成为历代志士仁人不畏强暴、坚守正义的座右铭。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价值观领域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盛行,人格教育、忠诚教育被忽视,很多人没有了坚守的品格,丧失了做人的根基,表现在政治生活中就是失去了信仰和忠诚。孟子关于“大丈夫”的名言对于党员干部培养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忠诚品格具有重要意义。在革命年代,一位共产党员被敌人严刑拷打,但他仍然视死如归不叛党,这就是对党忠诚。在和平建设年代,对党、国家和人民忠诚,就体现为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献身于党和国家事业,在任何情境下绝不动摇。其一,面对金钱、权力和美色等诱惑,要不为外在的诱惑所动摇,坚守自己的信念;其二,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坚定地坚持自己的选择,克服一切困难,不畏艰难地守住自己的初心;其三,在特定的情况下,即使成绩不被认可,或者由于种种原因遭受委屈和误解时,也要一如既往地相信党、相信组织,相信善必然战胜恶,坚信光明总是会到来。

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工商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朱 健

猜你喜欢

战国时期大丈夫志向
谈志向
中山君有感于礼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确立适当的志向
此“毒”非“毒辣”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
孟子说仁德
诈与妄 奚可焉 凡出言 信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