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操作规程在医院监护仪使用管理中的应用

2019-08-20牛艳华

中国医疗设备 2019年8期
关键词:监护仪心电监护预防性

牛艳华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外科三区,山东 济南 250000

引言

标准操作规程一般是用于企业管理中,是指在具体的工作中,将一些操作记录下来,定一个标准的流程[1-2]。监护仪在医院中广泛应用,常常用于各类手术进行中与手术后患者的监测,同时在危重病人、早产儿、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监护仪一旦发生监测值偏差,会严重影响护理人员对病人情况的判断。因此,监护仪的使用与管理是医院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监护仪的使用于与管理一般是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凭记忆进行的,缺少标准化的操作流程,造成监护仪故障时有发生,影响其正常使用[3-5]。针对这一现象,我院制定了一套标准操作规程用于监护仪的管理,于2018 年3 月份在全院护理人员中培训使用。

1 监护仪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抽查我院多功能、多参数综合监护仪43 台,其中大部分品牌为飞利浦与迈瑞,还有少量其他品牌。在对监护仪的管理与使用过程中,经过检测我们发现,部分监护仪会出现血压测量不准确的情况,误报警情况时有发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调查发现,部分护士对于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不够熟练,大部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做到规范操作,仅凭培训课上的记忆进行操作[6]。

除此之外,对于心电监护仪的管理制度一直都不完善,缺少附件管理的规定,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发现问题以后不及时进行记录。再加上不规范操作的现象,致使监护仪的故障时有发生,比如导联线易折易坏、电源报警、血压测量不稳、显示屏无法正常显示等[7]。

2 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制定与实施

2.1 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制定

为了解决我院监护仪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一套标准化操作规程。

首先,我们成立了监护仪管理小组,该小组共有成员9 名,分别由设备科管理人员与监护仪操作人员组成。除一名组长外,将剩余8 名小组成员分成四个小队,分别编号为A1,B1,C1,D1。各小队于2 月1 日至3 月1 日对全院监护仪的使用情况与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并做好记录。查看监护仪使用与维修记录本,统计监护仪的使用频率与故障发生频率[8-9]。

然后,将各小队成员统计分析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监护仪故障发生的原因及引起故障的关键因素。经过调查发现,造成监护仪发生故障的第一因素是设备本身的原因,包括设备老化,配件故障等;造成监护仪故障发生的第二大因素是操作人员不规范操作造成的,比如未做到轻拿轻放,未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等;造成监护仪故障发生的第三大因素是环境因素,比如环境过于潮湿,灰尘等。

针对设备本身与环境因素,我们可以通过预防性维护减少故障发生的频率,而对于人为操作等因素,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制定操作规范、定期培训等尽量避免[10-11]。因此,针对我院监护仪的管理,我们制定了标准化操作规程,见表1。

表1 监护仪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

2.2 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实施

为了责任到人,监护仪管理小组的四个小队(A1,B1,C1,D1)分别监管监护仪的数量为11、11、11、10 台。根据监护仪的购置年限、品牌等信息将其分给各小对进行监管,各小队对于监护仪的监管效果会进行考核,形成竞赛式的管理形式。最终考核主要包括监护仪的故障率,管理方法的优化程度,监护仪的记录情况,预防性维护情况,规范化操作的程度,对于标准化规程的执行程度等。

2.2.1 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实施

在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的重点是事前预防,及时发现导致监护仪故障的潜在危险因素,及时发现老化部件。预防性维护的目标不仅仅是防止故障的发生,更是延长监护仪的平均使用寿命,使每一台监护仪发挥其最大的价值。为了标准化操作规程能够彻底贯彻,除去需要医务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外,还需要形成内外部监督与考核机制。每一次的预防性维护的时间与方法均进行记录,以便下次进行预防性维护时查看,并统计预防性维护的周期。

A1小队使用人工手写记录本的形式对每台监护仪的使用与预防性维护周期进行记录,这种方法的优势是记录比较及时,不容易遗忘,记录的较为全面,缺点是后期的统计与汇总较为麻烦。而B1、C1、D1小队则采取计算机记录的方式,每日操作完毕后,由一人负责将使用情况录入计算机,形成使用记录表。这种方式的记录方便修改与后期的统计,缺点是经过一天的使用以后再进行记录,有些内容可能会有所遗忘。

每一小队预防性维护方案的执行均是小队成员配合完成,日维护是由监护仪的操作者来执行的。周维护与月维护时由小组内的设备科工程师进行执行的。经过半年的磨合,他们的配合在我院监护仪的管理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2.2 培训方案的实施

对于培训方面,我们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心电监护仪应用培训[12]。由于不规范的操作造成监护仪发生故障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将培训着重放在了监护仪的应用培训中。培训的讲师一般为厂家工程师、设备科工程师以及科室内取得培训资格证书、操作熟练的优秀护士。培训的周期严格遵守每周一次,培训内容涉及监护仪的基本原理、监护仪的使用与规范操作、实操,每45 天为一个培训周期。一个培训周期结束后,对每位学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一本监护仪操作合格证书,持此证书的人员方可独立进行监护仪的操作。

(2)头脑风暴会的开展[13-14]。每次培训结束后,科室及时组织头脑风暴会。就培训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科室护士进行讨论,进行头脑风暴制定相应的持续质量改进方案。持续质量改进方案制定以后,写进标准化操作规程,严格进行执行。

(3)监护仪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制定。由厂家工程师进行协助科室定制监护仪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张贴在办公室显眼位置,每位监护仪操作者必须牢记。由护士长进行定期抽查,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监督护士对心电监护仪的日常操作是否规范合理。

(4)对长期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患者,每日用血压计人工测量血压一次,以便及时发现心电监护仪误差;对监护仪测得较高的血压后要手动矫正一次,使监护仪恢复正常的监测性能[15]。

除以上方案以外,我们还完善了仪器编号管理,将心电监护仪所属附件纳入编号对各导连线使用不同颜色魔术带捆绑,减少护士乱拔线的现象,每周由专人检查,并及时查仪器功能、清洁度、完好率等,及时补充仪器使用的相关物品[16]。

3 标准化操作规程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实施,标准化操作规程在我院监护仪管理中取得明显的效果。竞赛式的管理方式使科室成员成长迅速,培养了科室人员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小组成员迅速成为科室业务骨干。

3.1 监护仪的故障率分析

标准化操作规程实施一年以后,统计监护仪发生故障的次数,发现与去年同期相比,监护仪的故障次数明显减少,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标准化规程实施前后监护仪故障次数统计表(n=43)

从表2 中可以看出,标准化规程实施后,监护仪的故障次数明显减少,由一年前的312 次减少为176 次。科室成员的自主维修能力大幅度提升,大部分的小故障均能自行解决,这大大节约了维修时间,为监护仪的正常使用提供有效保障。

除此之外,从实施标准化操作规程以后的数据可以看出,四个监护仪管理小队中,A1与C1组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可能做的比较到位,保证监护仪的故障次数较少,而D1组虽然故障次数较其他三组较多,但是其自主维修能力较强,所以报修次数较少。但监护仪的故障也受很多外界条件的影响,不能仅以此作为考核标准,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量。

3.2 培训效果分析

经过一周期培训以后,对护士进行理论和实操的考核,通过率明显提高。除此之外,对于监护仪参数如何设置,护士也有了较为熟练的掌握。具体见图1。

图1 培训前后护士监护仪管理考核通过率

从图1 中可以看出,经过培训以后,护士对于监护仪的原理的掌握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均有较好的提升,对于参数设置的考核通过率更是从76%上升至96%。这是因为,在对护士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前,护士基本只学习监护仪的简单操作,以会使用作为标准,但其对于监护仪的原理以及使用过程中涉及的一些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于参数设置基本采用默认的模式。经过培训后,护士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自然掌握了参数设置的原理,这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安全。

3.3 满意度调查

标准化操作规程实施以后,为了实施掌握该规程的可行性,我们每一季度均抽取50 名护士,两百名患者及10位医工科工程师做问卷调查,在对患者对护士满意度(心电监护使用方面)、护士对培训方面的满意度以及医工科工程师对监护仪管理的满意度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满意度调查结果(%)

从表3 中可以看出,标准化规程实施以后患者的满意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该规程实施以前,患者对于护士的服务态度满意度较高,但由于监护仪有时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或者偶尔测量患者血压时不准确,波动较上次较大,需重新测量,造成部分患者及其家属不满。经过标准化规程实施以后,此种情况基本未有发生,患者在心电监护使用方面对护士的满意度提升。而护士的满意度提升主要表现在其自信心的提升,经过培训以后,护士对于心电监护仪的原理有了掌握,在使用时更有底气,甚至能自主维修一些小的故障,在故障发生时,及时恢复监护仪的正常使用。而医工科工程师的满意度提升表现在故障率的降低,减少了报修次数,减少了工作量。其次,监护仪管理小组的形式增进了工程师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互动,更了解临床工作的需求,可以针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研发,对于工程师科研能力也是很好的提升。

4 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将标准化操作规程应用到我院的监护仪管理中,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并将其实施。标准化操作规程一般应用于企业管理中,我们用其管理监护仪,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效。标准化操作规程对于监护仪故障率的降低能起到明显的作用,同时对于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的自信心具有较好的提升作用。该方法在监护仪管理中的成功应用,说明其对于小设备的管理具有较好的作用,建议我们将其用于呼吸机等其他相关设备的管理中做进一步研究[17]。

猜你喜欢

监护仪心电监护预防性
适用于航空救援的除颤监护仪设计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相关问题分析及建议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医用多参数监护仪计量检定中常见问题与质量控制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