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生态扶贫的实现路径

2019-08-19欧阳祎兰

人民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脱贫攻坚

欧阳祎兰

【摘要】生态扶贫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既能发挥贫困户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又能在保护生态中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是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保护区开展脱贫工作的重要措施。然而,我国生态扶贫还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存在着参与主体、实现路径单一,发展模式简单,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深入推进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生态建设 脱贫攻坚 生态扶贫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实现稳定脱贫的保障,在脱贫攻坚战中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互利共赢的绿色脱贫道路。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走绿色脱贫道路面临着脱贫和环保双重压力,在实践中生态扶贫还存在着参与主体单一、实现路径单一、发展模式单一、制度建设滞后等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容易陷入成本高、收益低、可持续性差的困境。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政府支持,鼓励多方参与,拓展实现路径,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生态扶贫规范、高效、科学、可持续发展。

主体多元化:形成生态扶贫多方参与的大格局

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两项工作都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应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凝聚起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目前,我国生态扶贫处于发展的初期,现阶段主要由政府主导推动试点工作,财政资金投入是主要资金来源,参与主体单一。要构建政府、企业、个体、组织多方共抓的格局:一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都在党中央明确的三大攻坚战之中,政府在生态扶贫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强化顶层设计,集中政府力量专项推動,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动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成熟的生态扶贫模式。二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贫困群众是生态扶贫的主体,要广泛开展政策宣传,让贫困群众了解生态扶贫的重要意义、参与方式等,培养贫困群众参与生态扶贫的技能,切实使贫困群众广泛参与进来。三要鼓励企业深度参与。企业是生态扶贫的重要力量,要通过财政资金补贴、政策优惠、完善公共服务、强化贫困群众技能培训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生态扶贫中。四要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目前部分地区生态扶贫的意识还不够强,要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让广大群众树立起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守住生态环境就是守住可持续发展的底线的意识,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生态扶贫氛围。

路径多样化:培育生态扶贫多措并举的大态势

我国在生态扶贫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生态搬迁、劳务务工、就业安置、产业发展、生态补偿等形式多样的生态扶贫方式,但工作还不够深入,覆盖面不够广,效果也不够理想,要继续探索推进。一要深入推进生态搬迁扶贫。整体搬迁涉及到住房建设、配套设施完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等系列问题,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些地方操之过急,把搬迁局限于住房的搬迁,保障措施不够完善。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复杂多样的实际情况,以点带面,做到住房搬迁、就业搬迁、产业搬迁、文化搬迁等整体的搬迁,不留隐患。要拓宽资金渠道,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生态扶贫搬迁全过程,形成住房、就业、管理、产业一条龙服务。二要深入推进生态劳务扶贫。对政府投资的生态工程,要明确吸纳一定比例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以企业为主体的生态工程,要建立完善劳务工对接机制,出台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三要深入推进生态就业扶贫。目前,比较成功的生态就业扶贫主要是选派生态护林员,全国已有几十万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稳定脱贫,但普及面还不够。要依托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生态保护区、国家公园、湿地等自然资源优势,拓展生态管护员范围和规模,吸纳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转变为生态保护的“卫士”,加强贫困群众稳定的工资性收入。四要深入推进生态产业扶贫。生态产业扶贫是生态扶贫的重要形式,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特色种植”“生态+特色养殖”等生态产业,强化生态产业对贫困群众的带动作用。支持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就业等方式获得资产性收入和劳务收入,或者通过自主创业、合作经营等方式获取经营性收入。五是深入推进生态补偿扶贫。政府对群众为保护环境而牺牲的资源开发机会应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偿,且应进一步扩大生态补偿范围,以更大的力度安排专项生态补偿资金,实施更大规模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特别是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应加大资金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补偿方法,让贫困群众在保护生态中持续受益。

模式创新化:增强生态扶贫创新突破的大动力

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都对政府有高度的依赖性,二者的结合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风险性,发展方向偏失、方法失当都可能会走向成本高、效益低的困境。为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从政策层面对生态扶贫给予更多的包容和支持,鼓励生态扶贫参与方通过不断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是创新发展模式。一些地方通过成立产业合作社提高生态产业社会组织化程度,在产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减轻了政府的工作压力,提高了生态扶贫市场化程度。结合产业特点和贫困户特征,鼓励有条件的生态扶贫产业广泛成立由贫困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组织,对贫困户在合作社占比作出底线规定,保证贫困户的参与权和受益权。二要发挥科技优势。要充分运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发挥“科技+”“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培育新型种养殖品种,运用现代栽培技术,强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增强农林产品抗风险能力。三是强化利益联结。生态扶贫落脚点在扶贫,要建立生态建设与贫困户利益捆绑机制,明确规定贫困户覆盖范围、受益程度、优先聘用权、补偿标准等各项内容,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贫困户从生态建设中享有更多受益权,使建档立卡贫困户真正从生态建设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保障制度化:构建生态扶贫规范发展的大框架

我国生态扶贫在实践中探索前进,但很多做法还不够成熟,致使生态扶贫的根基还不够扎实,规范化、制度化程度还不够,要通过健全完善制度体系,推动生态扶贫规范发展、深入推进。一是建立完善监督监管机制。生态扶贫涉及多领域、多环节,缺少制度约束、工作透明度不够就可能滋生腐败行为,有的地方出现了资金挪用、数据造假、消极应付等问题。一方面政府要建立完善资金审批、拨付、使用流程,严格工作程序,明确监督环节,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要结合资源优势科学决策,邀请有关专家对决策事项进行充分讨论酝酿,公开决定,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二是建立完善扶持激励机制。推动贫困地区财政资金向生态扶贫领域倾斜,建立完善涉农资金整合制度,结合产业优势,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优质产业跨越式发展,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注重在产业发展中发挥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建立完善协调服务机制。生态扶贫往往跨行业、跨产业、跨地区运作,涉及农业、林业、扶贫、环保等多部门,生态扶贫重点地区要建立统一协调指挥机构,统一思想行动,促进信息共享,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建立完善长效保障机制。着眼于解决好“后两年”和“两年后”的问题,既要通过生态扶贫解决目前的贫困问题,也要防止脱贫后的返贫问题,立足长远建立制度,保持生态扶贫各项措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使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良性互动。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中共恩施州委党校讲师)

【注:本文系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夷山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益贫式乡村振兴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CMZ03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张琪惠、张晓丽:《河南生态扶贫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改革与开放》,2018年第12期。

②张梅林:《开展生态精准扶贫的思路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7期。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脱贫攻坚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 改善环境安居乐业
“慕课”建设本土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