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服务,让园艺之花开满致富路

2019-08-17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15期
关键词:蜜瓜农科院服务团

本刊全媒体记者 彭 永

蔬菜、果树、花卉,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的种植技术和新品种正在中原大地快速传播,引领河南农民致富奔小康!

“都说搞农业‘十种九赔’,如果有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理念,搞农业还是可以赚钱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尚泓泉说。

结合“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院县共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等项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以下简称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的专家奔走在中原大地,免费为农业种植者提供技术服务,探讨经营模式,以期打破搞农业“十种九赔”的魔咒。

汝南蔬菜,叶类蔬菜服务团的结晶

初遇吴战红,他正在给刚培育出来的芹菜苗浇水。一滴滴水珠滚过的芹菜苗,在吴战红的眼中,都是一张张的钞票,是科技的结晶。

这些芹菜苗是在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河南省叶类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指导下培育的。据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叶类蔬菜研究室副主任王志勇介绍,为了鼓励吴战红大胆尝试穴盘基质育苗试验,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不但提供技术支持,还免费为吴战红提供了育苗基质、穴盘和芹菜、辣椒、茄子等蔬菜种子。吴战红不用出一分钱,这样就减轻了吴战红的心理负担。

吴战红是汝南县肖屯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目前,吴战红流转了1200亩土地,有温棚150座,主要种植西瓜、芹菜、西兰花、秋葵、辣椒、葡萄等无公害瓜果蔬菜,目前大棚每亩纯收入达1.4万元。

吴战红只是汝南县蔬菜种植户的一个典型样本。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汝南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目前,汝南县蔬菜年播种面积近30万亩,其中设施面积7.5万亩。现有蔬菜产业经营主体197家,6个蔬菜品种得到绿色、无公害认证,三门闸、板店等7个蔬菜生产基地通过了国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定。蔬菜产品远销北京、武汉、郑州、合肥等地。

据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晓伟介绍,河南省叶类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承担着对口服务汝南县蔬菜产业的任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河南省叶类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专家帮助汝南县编制了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为汝南蔬菜产业实现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奠定了基础;一年多以来,河南省叶类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结合“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等项目,对汝南县蔬菜从业人员进行了10余次1000多人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蔬菜种植模式、工厂化育苗、蔬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等;同时,对规模园区进行现场指导40余次,并免费为蔬菜园区提供新品种15个、新技术9项。通过技术培训,辐射带动汝南县1万余亩设施蔬菜进行标准化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蔬菜种植大户的信任。

汝南县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主任张东峰说,河南省叶类蔬菜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的入驻极大地提高了汝南县蔬菜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了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推广了应用质量控制、绿色生产、生产防控、轻简化栽培、水肥一体化应用、土壤改良等先进技术。推动了蔬菜基地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蔬菜产量、品质都得到明显提升,增强了市场影响力。

兰考蜜瓜,蜜瓜科技服务团的突破

说起兰考蜜瓜,不得不提到两个人,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西甜瓜研究室副研究员常高正和时任兰考县葡萄架乡杜寨村支部书记李永建。

杜寨村是贫困村,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为了摆脱贫困村的帽子,李永建带领村民试验过多种项目,但都以失败告终。

2016年2月,常高正对杜寨村土壤进行检测,发现杜寨村土壤半沙半淤土质,非常适合种植蜜瓜。李永建带领一名贫困户尝试种植了2棚蜜瓜,经过常高正和村民的不断努力,5月29日,2棚蜜瓜终于丰收了,糖度达到了20,口感非常好。

6月5日,杜寨村召开党员大会,对蜜瓜种植前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村里有了好的产业,一定要让群众参与到蜜瓜产业中来。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6月底,杜寨村民共同新建大棚45座。

在以常高正为首的技术团队的指导下,在杜寨村民的努力拼搏下,9月中旬,杜寨村的蜜瓜大批量上市,盐碱地里的蜜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在李永建的带领下,杜寨村成立了合作社,贷款100万元,又建设了117座大棚,决定大力发展蜜瓜产业。目前,杜寨村大棚一年种植两茬蜜瓜、一茬叶类蔬菜,每亩大棚净收入可达2万元。

经过3年的发展,杜寨村共建设蜜瓜大棚475座,成立了杜寨村蜜瓜产业园。产业园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解决贫困户技术和销路的后顾之忧。目前,杜寨蜜瓜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走进了全国农产品高端市场。

杜寨村仅仅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对兰考县蜜瓜提供技术支持的一个缩影。

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前排左二)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葡萄核心示范园考察,尚泓泉(前排左三)陪同 资料图

尚泓泉(左)、张晓伟(右)在汝南蔬菜基地指导生产 资料图

尚泓泉说,在杜寨村的示范引领下,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短短3年时间,兰考县种植大棚蜜瓜规模2万多亩,园艺所西甜瓜研究室直接指导示范蜜瓜大棚3000余亩,受益人数3000余人,带动蜜瓜相关产业增加经济效益4亿元以上。

大棚葡萄,大胆探索尝试

宁陵县阳驿乡鲁楼村单庄自然村,豫东平原一个十分普通的村庄。单红林是单庄村村民,也是单庄村葡萄种植户的带头人。

2010年,单红林联合4个村民试种了60亩葡萄。最初的时候,单红林种植的葡萄全部用复合肥,亩产能有6000多斤,但是大部分葡萄品质不好,达不到商品果的要求。

在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葡萄课题组主任吕中伟的指导下,单红林把基肥全部改为有机肥,追肥用复合肥,并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浇水施肥,葡萄品质大幅度提高,全部达到了商品果的要求。

2016年,一场严寒降临豫东大地,单庄村的葡萄苗大面积冻死,损失很大。在吕中伟的指导下,单红林开始尝试温室大棚种植葡萄,并不断尝试两层、三层、四层薄膜。

大棚种植葡萄后,葡萄上市提前。今年,单红林的葡萄5月20日上市,7月1日就销售结束。上市之初一斤葡萄十几元,今年,单红林7.5亩夏黑葡萄共卖了27.18万元,纯利润23.68万元。

今年,在吕中伟的指导下,单红林开始试种2.5亩阳光玫瑰葡萄,预计明年大棚阳光玫瑰葡萄上市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日,比其他地方阳光玫瑰提前20多天上市。

单红林不仅自己种葡萄,还把村民种植的葡萄收上来贩卖到全国各地,在富裕自己的同时,还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在单红林的带动下,单庄村种植了300余亩葡萄,仅此一项,村民就增收600万至1200万元。

对于单庄村的葡萄大棚种植模式,吕中伟非常推崇,“这种温棚促早栽培模式非常适合黄河故道地区,并且收益也很高”。

依托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建设有葡萄核心示范园52亩,定植葡萄品种76个,推广连栋大棚、单栋温棚、简易避雨棚、露地栽培等模式,架式有高宽垂架、“T”字棚架、“厂”字棚架等。结合“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院县共建”等项目,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葡萄课题组建立了“1+8+52”的示范推广模式,即1个研究示范中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葡萄核心示范园),8个示范平台,示范、推广葡萄新优品种及配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辐射带动河南52个县区,面积约13.2万亩,为河南省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尚泓泉介绍,近5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葡萄核心示范园区接待了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一带一路”12个国家农业代表团、日本神奈川县议员联盟、美国农业专家等领导、专家,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副省长武国定、何金平、霍金花等先后到示范园考察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河南省农科院园艺所的专家团队正倾尽全力地提供技术服务和新优品种,他们正不辞辛苦地在河南农村的田间小道上奔走。

猜你喜欢

蜜瓜农科院服务团
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两个蜜瓜卖出16万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记住每一个甜蜜瞬间
蜜瓜田
山西省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剪影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