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

2019-08-16邓怡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社团发展现状高校

邓怡

【摘 要】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注重学生课内外锻炼相结合,关注体育社团的发展,注意到体育社团的积极作用,加强体育社团的建设。但社团的发展良莠不齐,场地经费不足、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本文针对学校体育社团的现状,以期将高校体育社团发挥到最大的作用。所以了解与掌握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现状,有利于学校加强对体育社团的管理及组织,利于体育社团这一形式积极推进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

一、高校体育社团发展背景介绍

我国体育社团历史发展悠久,在宋朝开始出现类似体育组织的民间社团。在改革开放后,高校体育社团才开始高速发展,虽然属于体育社团的分支,但高校体育社团在学校这个特殊群体的发展下,呈现出自己的特色。经过不断地摸索研究,我们发现高校体育教育应该多向课外延伸,而学生体育社团正作为其主要载体。因而高体育社团在学校体育起着重要作用,在扩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效组织形式,是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养成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有联系的课程结构。随着《全民计划健身纲要》等条例的进一步颁布,群众体育意识逐渐提高,促使了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社团现状解读

(一)概念界定

卢元镇教授认为体育社团就是一种有相同性质的人们聚在一起的非营利性的互益民间组织,以体育运动为目的或活动内容的社会团体,简称社团。顾渊彦教授则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把体育社团定义成以体育实践为主要目的,或自发的、或人为的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和情感的人们的集合。而何维民等从社团的形成分析认为高校体育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的多形式的学生自愿参加的组织。

(二)体育社团的功能

1.体育社团的功能

对于高校来说,体育社团对体育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的组织、教育作用。高校体育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这是体育社团主要的功能之一。是高校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课上体育课时间有限,课下多数体育比赛都由社团来组织。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加快了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对学生养成终生体育观念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对于学生来说,学生对于体育社团有着多样性的需求。社团活动多样性化吸引学生主动参加社团,能够提高学生兴趣,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社团活动培养目标较为明确,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与,能够培养学生个性发展,锻炼学生团队精神。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中的第二课堂,连接了课内和课外,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

(三)关于高校体育社团的组织及教学管理

1.我国高校社团的组织管理

王艳把我国体育社团分为:组织管理、干部管理、活动管理、经费管理、奖惩管理和教师管理六方面。指出我国高校体育社团一直以来是由校团委或校学生会成立专门的学生管理机构或部门,如学生社团联合会,统一管理和协调日常社团活动。我国部分学校高校体育社团在建立之初、活动申报、考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和严谨的管理措施,不能有效的开展活动。社团分工不明确,活动开展缺乏计划,场地设施的缺乏和活动经费的不足制约着社团开展活动的开展。部分社团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

2.教学模式

在社團中,更普遍的现象是大家以一种娱乐化的模式进行相互学习,并没有形成规范化的教学模式。我国体育社团更为注重浅层的体育技能培养,忽略了社团带来的潜在价值。而美国政府和学校非常鼓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课堂内外一切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中,因此美国的高校支持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对体育类的社团投入很大。以课程标准为准则,以培养学生个人价值为主。课内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注重健身娱乐;课外则是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培训,学生以赢得竞技比赛为主的活动。

三、高校社团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比率分析

本次调查中,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参团率为35%,没有参加体育社团的人占65%,明显高于参与社团的人数,这说明高校体育社团的参团率还是比较低的,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填写问卷的性别比例中,对于没有参加社团的原因,部分学生指出是学校学业过于繁忙,其次有学生指出是因为懒,怕累,在课余时间更多的想要在宿舍休息和上网。

高校体育社团参与率是反映高校体育社团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条例的不断修改及完善,高校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显得愈加重要。研究表明,虽然学校重视,这几年体育社团发展很快,但整体还不能满大学生的需求,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参与率不高。

(二)高校学生参加体育社团的目的分析

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以及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选择这几项的人数均高于选择为了增强体质。和以前相比,现在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不再是单纯的为了增强体质,更多的选择锻炼自己,充实自己方面转移。

(三)高校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满意度分析

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是为了提高自己更方面的能力。大多数参与社团的学生认为基本达到了自己加入社团的目的,32.5%的学生完全满意社团的活动,场地器材的缺乏、活动次数的不足、以及缺乏奖励机制阻碍了剩下的67.5%的学生对社团的活动完全满意。学生认为在参加社团的过程中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参加社团学生感觉最有收获的地方是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培养了爱好,这也是坚持参加社团进行锻炼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参加社团开展的活动中,与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扩大了自己的交际范围。

(四)高校体育社团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场地、设施等物质资源是保证社团发展的基本条件。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中发现我国由学校供给的场馆占现有的各类大型体育场馆的56.1%,高校供给1000所,占了全国1/5,但平均下来每所高校不到1所体育场馆,显现出高校场馆严重不足。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有限的场地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使用。很多场地不能供给社团随时使用,需要得到学校批准,开放的时间也有限。大多社团没有固定的场地活动,这对体育社团的策划和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体育社团的资金一直是制约社团发展的因素。作为公益性组织,体育社团没有盈利的方式,绝大部分社团筹资能力比较弱,多以学校拨款为主,但学校拨款有限。社团也有会员缴纳一定会费,会员也以学生为主,缴纳金额有限,由于社团活动规模不大,很少能争取到企业的赞助。

(五)高校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体育社团的种类过于单一,种类多是流行的运动项目,像是篮球、田径社团等。像是登山操作较难的项目以及武术这类传统项目,选择人数较少,没有发展起来,高校体育社团结构不平衡。其次成员参加社团目的性不同,社团活动的内容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人,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参与人數不多,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申办体育社团的时候比较容易,社团负责人任用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所以影响着工作效率。社团成员由于参加活动的自愿性,没有时间或者有其他情况的话,会选择不参加活动,随意性较强。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体育社团规范化管理

加大对体育社团会费的投入,加大社团的宣传力度,除了校园社团招新,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广播站等方式,对社团目标内容、活动情况等进行宣传。除此之外,学校体育社团可以争取参加校园外的企业组织的活动。帮忙组织规划活动,对活动进行指导,这样能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也能吸引企业的赞助。社团工作需要更明确,通过规范管理,使社团流程正规化,计划性。明确社团的目标,建立社团特色。对社团核心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促进社团活动的多元化发展。

(二)促进课堂和社团活动的有机结合

我国高校应将体育社团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加以学分制度。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有限的时间,以及有限的项目上,有更多的选择。学生通过选择体育社团,作为选修课,学期末通过测试获得学分,可以鼓励学生更多的参加体育社团。

(三)促进体育社团活动的多元化发展

根据不同的参与目的多开展新的活动,活动内容也尽量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展活动过程中,不仅传授体育技能和健身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习惯。对进行社团指导的体育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奖励。对于工作量给予指导老师一定的报酬,将工作量纳入年终考核里。对帮忙的学生也可以给予报酬或者是转换成分数算入综合测评中,用此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四)合理利用资源开展社团活动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率,开放时间增加,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活动。对于专业的高水平运动员,可以用自己专业的技术和知识服务于社团成员。和学校的体育教师给社团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社团的水平。同时通过社团活动,可以挖掘运动能力强的学生,为学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既能有效的利用体育资源又能开展体育社团活动。

【参考文献】

[1]贺昭泽,马勇.新时期高校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04):71-73.

[2]秦海权,姜丽萍,梁同福.美国一流大学体育社团管理模式研究-以杜克大学为典型案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05):79-82.

[3]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01):1-7.

[4]顾渊彦.体育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2-163.

[4]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与他人院学报,2004(05):39-41.

[5]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01):1-7.

[6]申桂芳.论高校体育社团的隐性功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117-118.

[7]王艳,张建新.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管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研,2005(06):90-91.

[8]张丽.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及运作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1):32-33.

[9]李洁.美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特点及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6):129-130.

[10]毛振明.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研讨会的讲话[K]扬州:2006:57-62.

[11]刘晶,陈元欣.高校体育场馆供给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0):24-28.

猜你喜欢

体育社团发展现状高校
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的影响和作用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社团成因及其对体育课程作用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