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现代“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究与实践

2019-08-16张洋刘晓丹王立新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张洋 刘晓丹 王立新

【摘 要】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根据高职院校的现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精神和技能素养,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高职院校管理者、指导者对学生的培养和传承,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

一、《中国制造2025》背景

面对现代化工业革命,德国出现了工业4.0,美国是工业互联网,而中国的策略则是《中国制造2025》,从2025年到2035年,再到2049年,是中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不断推进,使中国迈进全球制造强国。在这个过程中,将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操守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越来越精湛,精准、精细将成为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标准。在这个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研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和实践方法,不但是时代对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的要求,更是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期盼。

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培养“工匠精神”现状与问题

(一)“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匠精神的现状

高职业院校目前存在缺乏自主制度创新能力,办学观念比较僵化,培养模式不能贴切职业教育的本真,教学方式、课程改革的步伐小而慢,继续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度较低等问题,不利于高职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高职教育遇到发展瓶颈。部分高职院校偏重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职业精神培育,职业院校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就职能力,而大都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养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日后所在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通过对高职学校的调研发现下面四个问题。

1、高职院校对现代化“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不够。高职院校领导层和教师往往重技能,轻素养,“工匠精神”往往被放在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视野之外。

2、高职院校对现代化“工匠精神”培养缺乏长远规划。现代化“工匠精神”不仅需要教师传承历史工匠的优良品质,还要结合时代背景、自身学校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创新式培养。

3、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建立适合培养学生现代化“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4、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将学生现代化“工匠精神”与实践有效的联系起来。

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解决办法

现代化“工匠精神”是工匠们敬业精业、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理想精神追求,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可从多角度理解为专业技术与艺术特长的手工业劳动者。从现代角度出发,

不仅要包括专业的或手工业行业,还包括技术的或专门技能,又或是艺术的或工艺的技能。

1、提高对现代化工匠精神的认识

高职院校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首先就要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使中国制造与工匠精神成为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在高职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意识。培养学生承接历史工匠的优良品格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精神,营造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高职院校教师应具有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认识,以适应现代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具有指导能力的教师应根据学校环境和学生专业方向培养学生自身能力和素质,制定量体裁衣的培养方向和相关计划。高职院校在传承工匠精神的时候,要明确工匠的社会责任,确立工匠的社会地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寻求学习兴趣,培养工匠精神。通过发挥学生主观认识的能动性,主动的提高职业技能,使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中生根、发芽。为传承工匠精神、传播工艺知识、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2、高职院校应制定符合“中国制造2025”背景的长期规划

为中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制定相关的建设目标和培养计划。在校园内培养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责任和使命感,使学生在校园内就对工作岗位职责和内容熟能生巧,明确学生的学习的目标和所要达到技能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为“中国制造2025”的达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高职院校建立适合培养学生现代化“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1)社会、政府及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建立有效推动措施。

高职院校需要传承传统文化知识,引进以及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为达到这一要求,需要政府、高职院校管理者的大力支持,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和建立相关产业的实践基地、健全学生专门技能的实习设备。引进相关专业建设和项目的研究经费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匠精神”的培养的实效程度。

(2)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匠于心、精于工、品于行的传承。

第一,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教师应有效发挥各类实践性社团的作用,让学生在社团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在制作工艺中找到自身价值并从中感到快乐,促进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升华。设立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心,组建教师指导团队和学生创新活动小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加入教师的专业课题研究中来,将专业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提高学生实践平台的层次,帮助学生进行项目的实际开发,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次,充分利用专业课实训、顶岗实习阶段培育学生爱岗敬业、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学生能够在专职岗位上通过实践和历练提高职业能力。

第二,高职教师应接受现代科技知识,对传统知识进行整合,在系统、详尽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传承。工匠精神需要制定持续性的培养计划。学校应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和产业性质,行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实践、实习、实训基地,针对现代化企业岗位需求设置职业培养计划,并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实现多元化的学习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第三,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辅相成。高职院校教师作为指导者,应建立专业的教学团队,在透彻、系统的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现代科学对产业技能的要求。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使学生自主的感受工匠精神的感召力,自觉将理论知识转化為实际工作技能,严格要求自己,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谨慎的工作态度,在成为能工巧匠后,能够具有坚韧的性格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高职院校教师在了解产业特色、技能要求、现代社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适应的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现代化的专业、教学内容、职业能力测定等。人才培养方案中可制定聘请社会中具有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模范工人的计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将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计划具有倾向性,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眼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不对学生一概而论,不随大流。

四、结论

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根据高职院校的现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精神和技能素养,两者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高职院校管理者、指导者对学生的培养和传承,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开展系统的机制和具有现代科学和教育特点的模式,提出了几点执行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使之成为具有匠于心、精于工、品于行的传承人,并秉承这种“工匠精神”,成为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职业人还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师们的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国制造的宏伟目的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具有匠心精神的传承人。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