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在膝关节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9-08-16程炜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诊断准确率膝关节损伤

程炜

【摘 要】目的:研究MRI对膝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诊断作用,并与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6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81例患者,实验组利用MRI检查,对比组利用CT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准确率96.29%,韧带受损检出率97.14%,关节腔积液检出率90.91%,骨质改变检出率92.11%,半月板损伤检出率79.17%,对比组准确率80.25%,韧带受损检出率85.71%,关节腔积液检出率68.18%,骨质改变检出率81.57%,半月板损伤检出率62.50%,两组上述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属于相对隐蔽的损伤类型,利用影像学检查的准确率相对较低,CT检查无法透过膝盖观察到膝关节内部健康情况,MRI能够透过横截面扫描观察患者内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MRI;CT;诊断准确率

膝关节损伤多发生在半月板、软骨、肌腱、韧带等位置的损伤中,由于膝关节承载了人体的绝大部分体重,且同时日常生活中的活动频率、密度也会对膝关节造成一定的压力,加上患者随年龄增长滑膜液分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使得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会增加患者的生活压力,严重时甚至导致患者行走不利。由于膝关节的生理结构特殊,多数常规诊断都无法确认患者实际的膝关节损伤情况。为此临床引入影像学检查,并利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观察患者的膝关节情况[2]。本文对所选膝关节损伤患者开展CT与MRI检查,分别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所收治的162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81例患者。实验组男49例,女32例,年龄21~86岁,平均年龄(57.37±28.63)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31±2.69)年。对比组男43例,女38例,年龄22~87岁,平均年龄(58.48±28.52)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39±2.61)年。排除患者存在先天膝关节发育异常、下肢残疾与骨肿瘤,患者均主述膝关节活动障碍、疼痛、浮髌试验阳性。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利用MRI检查,对比组利用CT检查。

CT检查:仪器选择飞利浦16排螺旋CT机,设置:电压120KV,电流200MA,层厚3mm,层距0.6mm,矩阵512*512。叮嘱患者平躺,利用扫描仪对患者踝关节、股关节、胫骨踝下关节进行扫描,扫描内容包括骨骼、周围组织与肌肉组织。

MRI:利用GE 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设置:层厚3.0mm,层距1.0mm,矢状面、冠状面分别扫描。叮嘱患者利用卧位、双膝平展方式躺在检查台上,去枕位固定好后,利用外翻膝关节15°的方式、足先头后方式开展扫描。

诊断标准:患者半月板未见异常信号与表现的属于半月板损伤0级;出现点状增强、球狀增强但未达到关节面的属于损伤Ⅰ级;出现线样异常但未达到关节面属于Ⅱ级损伤;出现异常信号且达到关节面,属于Ⅲ级损伤。关节软骨的不同肿胀程度可指示患者是否存在关节软骨损伤,除肿胀外,患者关节的毛糙信号、小囊样病变、软骨厚度、都会直接指向患者的关节软骨健康,如患者软骨变薄、毛糙、钙化层受损或存在小囊样病变,可指向患者Ⅰ-Ⅳ级软骨损伤。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MRI、CT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手术探查结果为金标准,准确率=确诊例数/总数*100%。对比两组不同症状的检出率,包括韧带受损、关节腔积液、骨质改变、半月板损伤。检出率=检出例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无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准确率、检出率,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实验组准确率96.29%,对比组准确率80.25%,两组症状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三、讨论

膝关节损伤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步增加,青壮年人群患有膝关节损伤,多以急性扭伤、外力冲击为主,患者发病后的损伤程度较大,对其日常生活也有较大的影响。中老年患者则以慢性、磨损性损伤为主。患者的膝关节、半月板、滑膜、关节腔以及周围组织,受行走压力、年龄、滑膜液数量、软骨厚度等影响,损伤性交小,但往往无法有效恢复。使得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压力也较大[3]。

膝关节损伤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关节腔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骨质改变等症状,严重时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感强烈,无法正常屈伸膝盖、行走不利。多数患者在出现活动受限的情况下才会到院就诊[4]。此时患者的症状十分明显,通过临床观察、触诊、实验诊断均有较为明确的诊断效果。但患者膝关节内的情况,则无法通过观察、实验得到判断。对患者症状的细化、诊断的准确性都有较大的影响。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骨折、骨科疾病的主要措施,X线、CT检查均为较为常用的检查手段,X线能够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骨折、骨裂,但对患者深层的膝关节损伤无法有效观察,CT检查虽然较X线检查效果相对明确,但由于膝关节生理结构相对特殊,CT检查对患者膝关节内部的观察效果较差[5]。随着MRI核磁共振检查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骨科疾病选择利用MRI进行检查和诊断,MRI检查的优势在于,不仅对患者骨骼的表面情况进行观察,还能观察到患者骨骼横截面、内部结果进行观察。针对膝关节内部的诊断、观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文对所选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CT与MRI两种方法进行影响学检查,可以观察到利用MRI检查下,患者的膝关节损伤得到有效观察,CT检查对患者症状的观察效果相对较差,诊断准确率也较低。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的效果较高,患者症状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均有较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有较高的指向性作用,利用MRI检查的效果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冉华,杨翠,沈琪.CT与MRI在膝关节损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7):244-245.

猜你喜欢

诊断准确率膝关节损伤
不同角度对等速运动膝关节屈/伸力矩比值影响的研究
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损伤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