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伪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2019-08-16胡卉琪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预防控制疫苗

胡卉琪

【摘 要】猪伪狂犬病属于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是由猪疤疹病毒I所引发的,这种病根除难度较大,一旦患病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探讨了猪伪狂犬病疫苗研究進展,分别针对灭活疫苗、弱毒活疫苗、PR新型疫苗、DNA疫苗进行了论述,归纳和总结了学者们研究成果,从而有效地为猪伪狂犬病预防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疫苗;预防;控制

近些年来猪伪狂犬病作为一种传染性较高的疾病逐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主要与伪狂犬病毒有关。学者Aujeszky针对猪伪狂犬病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成功实现了对伪狂犬病毒的分离,为日后对猪伪狂犬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依据[1]。猪伪狂犬病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养猪业,因此很多国家的学者已经开始在此领域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类型的防治措施。其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式即为疫苗接种方式,目前使用的疫苗类型繁多,主要有基因缺失灭活疫苗、常规弱毒疫苗等,特别是基因缺失疫苗已经在猪伪狂犬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灭活疫苗

PR灭活疫苗目前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养猪业中,其主要是把PR强毒接种到敏感细胞中,在细胞出现明显的变化后,提取其中的病毒,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杀死PRV,在此基础上利用特殊的佐剂压制出针对性较强的疫苗。灭活疫苗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例如使用的安全性较高,基本不会出现潜伏感染的情况等。正因如此,在很多养猪企业中已经强制要求使用灭活疫苗。

猪伪狂犬病的发展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在其防治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学者李晓慧等(2006)通过试验中制成了一种油佐剂灭活疫苗,其中主要使用了PRV四川株,研究表明这种疫苗的抗体能够持续半年时间,从而改善了免疫的效果[2]。目前在大部分养猪场中都重视母猪的加强免疫,但是这个过程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即容易影响到PR弱毒活疫苗的免疫质量,此时可以通过接种PR灭活疫苗的方式进行改进。学者舒银辉等(2012)在研究PR灭活疫苗(HB-J株)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此疫苗的应用能够保证猪仔形成高质量的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发现使用不同剂量的疫苗得到的免疫效果是不同的[3]。舒银辉在研究中总结了灭活疫苗应用的不足问题,主要体现在:随着时间的增长,形成的抗体滴度会逐步降低,此时需要注射更大剂量的疫苗来保证免疫的效果,成本和工作量会逐步增大;当前使用的灭活疫苗难以有效地被机体吸收,甚至会出现副作用;另外接种灭活疫苗基本不能形成细胞免疫,正是这些缺点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弱毒活疫苗

2.1 第一代弱毒活疫苗

第一代弱毒活疫苗的典型代表是BUK、Bartha-K61株活疫苗,其都属于天然基因缺失株。Bartha-K61株活疫苗出现之后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其能够保持稳定的遗传特性,免疫原性高,应用效果逐步获得了业界的认可。

很多研究已经证实,BUK毒株主要是由亲本毒株经过细胞连续传代后致弱形成的。在上个世纪末期有很多学者采用亲本野毒株形成了不同类型的PR弱毒疫苗株。

对于感染猪伪狂犬病的区域来说,应该选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处理,通常首先使用第一代弱毒活疫苗进行处理,处理完成检测猪群是否呈阳性,然后对阳性的进行捕杀处理,在处理完成后进一步清除PRV野毒株。在德国某地区成功使用第一代弱毒活疫苗净化了PRV,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而对于第二代弱毒活疫苗来说,虽然能够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问题,例如可能会出现散毒等问题。目前在PRV基因组方面的研究持续增多,逐步研制出了更先进的基因缺失疫苗,改善了其在应用中的效果。

国内在基因缺失疫苗研究领域起步较晚,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具有一定的差距,四川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对TK基因缺失疫苗株的研究,并最早建立了PRV Fa株TK基因缺失疫苗株,随着在此领域研究的深入,该校的郭万柱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个猪伪狂犬病活疫苗(SA215),并将其应用到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中[4]。

研究发现如果缺少TK基因则不能通过血清学方法辨别免疫接种株与野毒感染株,而随着对TK缺失疫苗研究的深入,出现了更多类型的缺失疫苗、双基因缺失苗等,此类疫苗的应用弥补了TK缺失疫苗的不足。

何启盖等人在研究中发现,PRVHB-98突变株双基因缺失株能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机体在接种后会形成较好的免疫效果[5]。田志军等(2004)在研究中建立了Bartha-K61株TK基因缺失突变株rPRV-LacZ,并验证了将其应用到猪仔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6]。胡艳芬(2013)基于亲本株PRV-JSZ基因组DNA成功建立了高质量RPRV-TK-/gE-/gN-缺失株[7]。姜焱等(2003)经过长期研究成功研制出一种双基因缺失病毒株,并将其应用到了猪伪狂犬病的防治中[8]。

3、PR新型疫苗

3.1 PR亚单位疫苗

近些年在PR新型疫苗研制领域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其中一种典型的代表成果即为PR亚单位疫苗,其需要把PRV的保护性抗原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系统内,并利用其表达的产物形成有效的疫苗。在亚单位疫苗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特定的糖蛋白,例如有gB、gD、gC。

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是近些年研制出的一种亚单位疫苗,其除了能够实现抗原递呈作用外,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因此在伪狂犬病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叶丽林等(2002)在建立PRV免疫刺激复合物时使用了伪狂犬全病毒,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其应用的有效性。另外如果在ISCOM内添加某种囊膜蛋白,则能够准确的识别野毒感染动物与免疫动物[9]。

3.2 PR活载体疫苗

在研究中发现,PRV包括多种类型的病毒非必需基因,基因组能够达到145kb,宿主的范围较大,在病原离子重组后作用在接种异源动物中不会对其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形成更有效的综合性抗体。根据这个原理,将不同的外源抗原基因添加到PRV基因组内会形成新的重组病毒,此过程不会对PRV毒株的增殖造成影响,同时能够实现对PR的免疫预防,有效地弥补了灭活疫苗的不足。正因如此,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重组病毒进行研究,如何研制更有效的病毒活载体疫苗已经成为业界的研究热点。

3.3 PR核酸疫苗

在上个世纪末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基因免疫-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学术界也将其称为DNA疫苗。从原理上来看,主要是在真核表达载体内克隆入不同类型的抗原编码基因,接着将处理后的重组质粒添加到机体中,使得外源基因能够有效地在活体中表达,在形成对应的抗原蛋白后能够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在抗原呈递方面,DNA疫苗主要是通过对I、II类MHC分子的刺激实现的,采用这种方式能够保证较高的安全性,使用的成本较低,操作难度较小,更重要的是能够同时激活机体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因此DNA疫苗的应用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学者WOLFF等在进行小白鼠试验时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发现其骨骼肌细胞能够直接摄入包括外源基因的质粒DNA,并且能够表达其中的编码蛋白,这为基因疫苗的研制开辟了崭新的道路。后来TANG等在试验中证实,將人生长激素表达质粒接种到小鼠耳部后,大多数都会形成抗生长激素的抗体,继续接种则能够得到加强免疫应答。从这之后,学术界对DNA疫苗研究持续增多,并获得了更多的研究成果。肖少波等(2004)致力于对DNA疫苗的研究,在试验中成功构建了两种类型的DNA疫苗表达质粒,分别是pcDC、“自杀性”pSFVC1.5。在研究中发现后者形成的中和抗体明显低于前者,但是在细胞免疫诱导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另外在试验中发现二者抵抗PRV Ea强毒株攻击的保护率都比较高,分别达到了62.5%、100%,由此可以证明pSFVC1.5能够达到更佳的免疫保护效果[10]。陈懿(2006)基于p3XFLAG建立了p3XFLAG-gD、p3XFLAG-gD-VP22两种gD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然后通过对BALB/c小鼠的攻击测定了二者的保护率,发现在保护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二者的保护率分别是87.5%、75%,可以看到p3XFLAG-gD的保护率更高,但是p3XFLAG-gD-VP22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方面的诱导性更强[11]。

4、总结

基于本文的研究明确了猪伪狂犬病疫苗的研究现状,同时了解了灭活疫苗、PR新型疫苗以及DNA疫苗的研究进展,在研究中可以总结出:尽管PRV的血清型较为单一,但是各种类型的毒株往往具有不同的毒力;另外现有的研究没有揭示PRV的潜伏感染机制,而这是限制疫苗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还要在疫苗研制方面增大投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研究其潜伏感染机制,从而生产出安全性更高、免疫效果更好的疫苗,能够准确的识别野毒感染和免疫,降低应用的成本和难度。当前虽然已经在猪伪狂犬病防治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疫苗,但是核酸疫苗、亚单位疫苗仍然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还不具备投入应用的条件,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弱毒疫苗与灭活疫苗,因此还要继续增大在新型疫苗研制中的投入,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实用性。总之,随着基因工程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在PR疫苗研究中获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颖, 王金颖. 猪伪狂犬病的防控[J]. 兽医导刊, 2017(5):17-19.

[2]李晓慧, 孙柯楠, 赵岭乐, et al. 吉林省猪伪狂犬病诊断及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 吉林畜牧兽医, 2006, 27(9):9-10.

[3]舒银辉, 黄文辉, 饶清宜,等. 猪伪狂犬病灭活疫苗(HB—J株)对兔与猪免疫攻毒保护平行关系研究[J]. 中国兽药杂志, 2012, 46(10):5-8.

[4]朱玲, 郭万柱, 徐志文. 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活疫苗(SA215)免疫母猪后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首免日龄[J]. 中国兽医学报, 2004, 24(4):320-322.

[5]何启盖. 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 2000.

[6]田志军, 仇华吉, 童光志. 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防疫现状及控制与根除策略[C]// 中国猪业发展大会. 2004.

[7]胡艳芬. 猪伪狂犬病病毒gN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免疫效力研究[D]. 扬州大学, 2013.

[8]姜焱, 张常印, 黄伟坚, et al. 含GFP-Lac Z基因的伪狂犬病病毒上海株缺失株的构建[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6(3):120-122.

[9]叶丽林, 姚文生, 支海兵, et al. 伪狂犬病病毒免疫刺激复合物(ISCOM)的制备及其免疫效果检测[J]. 中国兽药杂志, 2002, 36(12):27-29.

[10]肖少波.伪狂犬病病毒gC基因“自杀性”DNA疫苗及VP22蛋白转导的免疫增强效应研究[D]. 华中农业大学,2004.

[11]陈懿. 伪狂犬病病毒gD基因核酸疫苗及VP22免疫增强效应的研究[D]. 西南大学, 2006.

猜你喜欢

预防控制疫苗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