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8-16陆亚芳宋军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教育模式文化自信

陆亚芳 宋军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化,将 “文化自信”融入课程建设与教学之中,彰显外语课程的文化育人作用。围绕这个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本文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根据“大学英语”课程特点,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模式,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的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政教育;文化自信;文化育人;教育模式

1.引言

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教化培育,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教育是一种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教育在增进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

当前,“立德树人”的教育精神在各个高等院校已深入人心。“大学英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显然也应贯穿这种教育精神,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在“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纳入积极的思想文化,充分发挥学科的教学育人功能,做好“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教学设计,借助课堂教学这一媒介,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形成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模式, 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2.“大学英语”教育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教学课程,英语教师比较注重英语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译基本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及英语文化知识、语言理论知识,而相对忽略思想政治德行的培育及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强调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结构等语言层面,相对缺乏透过语言表象去剖析语言所传达的思想文化和人文精神。而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忽视中国文化的渗透,造成一些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时遇到障碍,中国文化严重缺失,中国学生能侃侃而谈西方的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而谈到中国传统的七夕节、重阳节时,则一脸茫然。

显然,英语教师缺乏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没有充分挖掘课本中所涉及的西方文化、西方思想及文化背景的德育内容,同时,在导入母语文化时,没能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思想、德育等元素,想当然地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只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思政”课程,以为思想政治是政治理论老师和辅导员的职责。这种认识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实际上,在英语教学中所涉及的大量西方文化,西方思想,文化背景都有其德育内容。问题在于,教师在强调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如何更好的导入母语文化, 加强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加“文化自信”。

3.课程设计及課程创新教育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化主要是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同时,融入德育思想的元素。课程设计主要采取立体化多模块,有语言的输入和语音的输出,阅读英语教材,课后讨论,结合并融入中国文化,教学设计分层次多元化,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大学英语”教学离不开大学英语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工具,也是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就地取材,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到第四册作为主要授课教材,这套教材选入了很多具有优秀思想文化及道德教育内涵的课文,基本上都是英语原版文章,具有英语语言的可读性、时代性和趣味性。本套综合英语教程介绍了西方国家的人文、教育、信息安全、科技、环境保护、建筑、音乐、金钱观等多方面内容。

依托已有的优秀教材,挖掘教材中体现的课程“思政”的优秀资源,坚持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为基础,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教师在课堂上探索并创新“大学英语”的教育模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革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程设计以文化育人为原则,利用课堂讨论式教学、课后网络讨论、情景模拟、翻转课堂等探索,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思考,实现认知认同,以课程“思政”的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的融入。

就以“大学英语”读写2的第一课校园文化为例,教师在授课时,增加学生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讨论环节,开拓学生的英语学习思路,同时探讨比较中西方的大学校园文化之异同,就大学校园文化这一话题,学生进行班级汇报展示。通过课堂讨论参与汇报展示,课后学生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一步讨论,拓展教学内容,加深英语课文人文性和思想性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中国“文化自信”。

在讲授“大学英语”读写3的第四课《天涯无处似家园》的课堂上,教师先引出“homesickness” 想家这一话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园的感受,对家乡变化的感悟,表达美好家园的幸福感。其中,有一个同学进行了课堂展示,他一开始就引了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提到了96岁许渊冲先生的译本A tranquil night ——Before my bed a pool of night. Can it be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这让同学们重温了精妙的中国经典诗歌,又体会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西方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创新的教学形式既能优化教学内容又能加强 “思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的英语知识的学习中,融入中国“文化自信”的精神引导,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功能,让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4.“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目标

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时,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英语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融多样性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将英语课文中人文思想与英语语言知识、英语阅读技巧及英语写作能力融会贯通,加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和提高英语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人格品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在英语读写教学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在语言实践中,让学生逐步学会“中国表达”,同步实现提升对大学生“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目标,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育德功能,加强思想教育,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

5.结语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深入学习国家关于专业课程思想政治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精神实质,与时俱进,保证把国家相关精神准确传达给学生;弘扬主旋律,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课程“思政”,精心探讨,模块构建,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思想的德育素质。

【参考文献】

[1]崔刚.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2]李荫华.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3]莫非.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位问题的思考[J].2010(8).

[4]习近平.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013.8.19

[5]萧好章,王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2).

[6]解朝龙.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J].学英语,2010(16).

[7]张为民,朱红梅.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2002(1).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教育模式文化自信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技术文化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