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探讨

2019-08-16徐昌俊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徐昌俊

【摘 要】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通过养生咨询指导、按摩、熏洗、艾灸、贴敷、刮痧等一些传统保健服务,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体现中医“治未病”的核心理念。本文基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定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是运用中医药(民族医药)理念、方法和技术,开展的保养身心、预防疾病、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活动。作为中医药“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养生保健因其未病防发、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优势,在时下受到广大城市白领、老年人、慢性病人的普遍欢迎。

1、中医养生价值体现

1.1“简、便、廉、验”,扬中医保健之长

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积累了深厚的民众基础,尤其是养生功法(八段锦、五禽戏)、膳食调理及按摩、推拿、艾灸等常用保健方法,简单易行,价格低廉,绿色环保,容易被民众接受。当今中国的医疗环境“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重要民生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中医药资源的优势。中医学家仁心仁术,不但致力于治病疗疾,而且着眼于民生疾苦。《本草纲目》所载大量处方都简单精练,药物采集、制作均注重方便,不取昂贵之材。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提倡“一根針,一把草”为群众治病,要求在治病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突出价值。中医药的特点是可使学习者将所学知识迅速用于未来的临床治疗,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1.2“治未病”,显中医养生之慧

中医“治未病”概念于《黄帝内经》中最早得到体现,其主张圣人行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快意于虚无,而恬淡虚无、心态豁达才是养生之道,修身养性则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伤寒论》强调,若伤寒证初愈,却起居作劳、不思静养、不节饮食,容易发生病情变化,后世医家继承该理论并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医疗保健技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也开始发生转变,对预防的重视力度加大,注重防与治相结合及生理、心理与社会全面的健康。通过养生、“治未病”不仅可减少疾病给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2、中医养生误区

2.1“中医养生就是要多吃补药”

这种广泛性的误解,来源于对中医的不完全认识。在此不得不说中医理论中人的体质分气血阴阳,五脏虚实等。当人们的思维停留在从前生活条件低下、食品匮乏的时代,总会认为,身体不适就是因为亏虚,而养生调理的方法,就是吃各种补益的药品。再加上现在电视、广告等各种保健品的宣传,更加让人们潜移默化加深了这种错误的观念。其实根据大家的不同体质,我们需要选择适合我们个人的养生方法,比如湿热较重的患者,就该倾向用清热化湿的中药,肝气郁结的患者则适合疏肝理气的中药来调理身体。

2.2“中医都是慢郎中”,

其实中医也有很多治疗急症的方法。碍于医疗体制的限制,在医院里对于很多急症、重症,中医只能作为辅助治疗的一部分。但对于一些其他疾病,如感冒伤风,中药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甚至对于急性腰扭伤等痛症,有经验的医师,通过针灸就能给患者带来相对比现代医学更快、更好、更少副作用的效果。

3、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发展策略

3.1加大中医药专业性服务人员的培育,提高中医特色

服务质量对现有的不同层次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保健和康复知识、中医保健基本技能和操作手法、保健服务基本要求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努力提高现有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人员的质量。中高等中医药院校可针对现有的社会保健人员积极开办中医养生保健教育,教授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养生保健操作手法;针对在校学生进行中医养生保健的职业教育,培养出一批批中医保健行业的实用型人才。中医养生机构可与中医医院、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培育专业实用的保健人员。

3.2加强行业标准建设和市场监管

加快我国现有的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建设、完善和推广,明确区分开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中医类医疗机构,完善保健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加快建设和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标准,包括中医养生机构和服务人员的准入,规范中医养生机构的服务,制定服务人员的从业标准。

3.3加大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目前,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传播通过各种媒体方式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全民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知识素养得到了提高。建议应有梯度式的普及养生文化知识,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应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定期举办中医药保健文化知识展,印发相关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宣传页;扩大新媒体传播优势,录制养生小视频、制作保健知识推送和搭建养生知识文化平台。同时我们应抓住时机,积极推进中医药养生的全球化发展,大力推广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养生保健技能,让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全人类,造福全人类!

3.4完善便民服务体系

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在三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中心和“治未病”中心,在二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综合服务区,在市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立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科,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实施“互联网+中医”服务工程,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中医健康管理等线上现代技术服务,研究开发适应中医药学术交流,聚集广大居民中医药养生和保健需求,具备科普传播、政策咨询、技术推广、养生指导等功能的“互联网+中医”服务模块,实现优质中医资源下沉,促进服务半径和服务能力延伸,方便居民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就医服务。

4、结束语

构建一套以监管养生保健机构服务标准与服务内容为核心任务的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管理模式,对于维护养生保健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乐.分析中医养生与慢性病防治[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4):127+131.

[2]闫玉慧.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4):46-47.

[3]刘强,章培愉,林辰.弘扬中医养生文化助力实现全民健康[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1(04):59-61.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河南信阳石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