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2019-08-16范晓岚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范晓岚

【摘 要】中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日本则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日益壮大的国家。中日两国无疑有其文化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诸多差异。这篇文章讲述了中日文化的具体差异,也为大家解析了中日文化差异的本因,面对两国文化的异同,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平衡两国之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双方更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及原因;促进跨文化交流

在遥遥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用几千年孕育出我们专有的传统文化与美德,日本作为我们的邻国,在古往今来的交流中,其思想、道德、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方面,势必会有中国文化的影子,而在吸收的同时,他们也必然会保留本国的特色,从而造成了中日文化的许多差异。本文中详细分析中日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联系实践给出具体借鉴措施,推动中日文化交流发展。

一、中日文化差异比较

(一)价值差异

由于中国和日本的社会性质不同,因此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价值取向也完全迥异。中国经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儒家思想在国人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强调“爱家爱国”“尊老爱幼”,讲究的仁爱、和谐,而后又融入道家“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思想和法家“以法制为核心”思想。因此,中国人形成了极强的道德观,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近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国人吸收许多西方异国文化后诞生了一种趋于融合的价值追求。中国人在多方面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后对新鲜事物萌生了许多猎奇心,国民思想开放程度相比改革开放前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对于中国国民来讲是前所未有的跨世纪进步。

日本是一个性格坚忍的民族,这一优点间接促成了他们在科技,经济等多领域繁荣。但同时也造成了日本在战争中的残暴不仁的冷血心性,日本人虽然也有很强的家族观念,但日本的家族活动是以生產为主,一直以来以集团的原则行事,除了本家族的成员外,其他非血缘关系的人们也可以作为家族的一份子。所以,如果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家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与本家的关系要比旁系亲属更加紧密。反观二战后的日本百废待举,同时又遭受着美国的文化侵略,使其在本身的资本主义背景下得到了更强有力的血液。甚至在其他文化兼并下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因此日本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地域窄小的日本要想不被淘汰出资本主义的世界,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强大。

(二)艺术差异

中国是历史长达五千年文明古国,在历史文化上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中国的诗词,凭借汉语独有的韵律在世界诗词界有着独一无二的至尊地位。中国的五声音阶,与世界任何一种音阶相比都毫无逊色之处。中国哲学,即使烙上了封建烙印,却仍凭其精深之剖理,得以和希腊哲学,德国哲学齐名。相形之下,两国文化底蕴的差距显而易见。日本固然有茶道、花道、浮士绘等国粹,然而和中国相比确实逊色些。再者,从社会取向,价值体系来看,中国的宗教神话和基督教类似,中国的文艺,也同样反对黑暗的事物,反对杀生和荒谬;而日本的文艺,缘其更开放的思想。因此,会在艺术作品中加入忧郁,悲观,甚至绝望的负面情绪,这也就是为何日本的文艺作品趋于病态的原因。

二、文化差异的原因探析

(一)文化起源及发展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以华夏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大部分都是以黄河为中心,因此,黄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文化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秦始皇的一统天下,中国传统文化也作为封建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应运而生,随之发展。

反观日本,则更加重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即广泛的吸收性,因为日本自古就具有学习先进国家文化的强烈欲望与精神,比如隋唐时期,中国国力昌盛无比,文化超前繁荣,以鉴真东渡为代表的中国僧侣将中国文化带到了日本,同时又有大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即使后来日本又吸收别国文化,但其在文字,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已被中国文化深深影响。但随着时代的演化,日本不断地创新,因此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看似相同,却又处处体现着不同。

(二)地理环境

中国地广人多,自古便是一个资源大国,以农耕劳作为主。自奴隶社会以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以农业经济为主,封建社会时期更是有重农抑商的传统,而这种由国家主导的稳定的农业生产,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经济基础,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特征的形成,奠定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相互融合,则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这样一个土地富饶,资源丰富,自给自足的地理环境下,国人很少会为了生存而走向掠夺的道路,性格温顺而鲜少竞争,也缺少创造力。

日本文化则不然,不同于中国的农耕文明,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航海技术发达与外界联系紧密,他们依托这种便利,在同浩瀚的海洋作斗争、征服海洋的过程中,形成了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不服输的坚强意志,因为资源匮乏且地震频发,国民危机意识很强,他们认为通过掠夺可以寻求安全感,这也解释了日本人对其他国家屡屡发生侵略战争的原因。

(三)促进跨文化交流

中日两国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必然,我们应当做的是求同存异,尊重差异,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文化交流是双向导管,应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力,更是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应当将本国精华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加强文化输出,积极参加文化交流,壮大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大放异彩。

三、总结语

在无垠长河中,中华文化先后孕育上下五千年,日本也深受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但随着其自身的发展与创新,固然也存在许多差异。在中日两国的交流中,我们要尊重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壮大本民族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赵鸿忠,王建新.文化溯源:中日耻感文化之差异论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6):124-128.

[2]孙月红.从中秋节节俗看中日文化差异[J].现代交际,2018(02):117+116.

[3]林毕红.中日筷子礼仪与文化差异[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7,34(04):176-177.

[4]孙昕.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5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