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性本恶与道德教育的重要关系

2019-08-16姜婷婷毕田田

智富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性善论道德教育

姜婷婷 毕田田

【摘 要】人性与道德教育是密切关联的,进行道德教育就要考虑人性的因素,重点阐述了人性和道德教育的的存在的内在联系,以及在今后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人性原则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道德教育;人性本恶论;性善论

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在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与通常的知识教育相比较,道德教育具有广融性、同时性、多端性、重复性、强烈实践性和渐进性等主要特点。因此,从人性角度探讨道德教育,不仅符合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也符合道德教育的自身规律。

一、历史上关于对“人性”的认识

关于人性的看法,历史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是天生形成的;一种是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来进行改造。

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荀子作为我国先秦时期的一名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人性问题的研究上颇有见解,其得出的“性恶论”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学者在人性问题的研究上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与之相对立的则是孟子的“性善论”,人性本善,出自《孟子·告子上》: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孟子与荀子之所以在“人性”这一问题上有如此大的争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有极大的关系。荀子之所以主张人性本恶,是因为他认为,如果人性本是“善”的,那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何在,也就是说人无需开展教育,就可以自行遵纪守法,规范行为,社会的秩序也就会良好、有序。然而事实却与此相反,人有好坏之分,社会秩序也需要不断去维护才得以有序。

二、人性本恶论

早在古时候犹太民族的原罪说就和中国荀子的性恶论不谋而合。这是我们看清楚人类复杂的内心,即在道德教育未出现之前,人心就被各种恶所占据,有人性本恶之自私,人性本恶之贪婪,人生来就有贪图利益之心。遵着这种本性,人与人之间就要发生争夺,也就不再讲究谦让了。“人心不足蛇吞象”,得到了越多想要的就更多,有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想尽一切办法去占有,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人想得到的东西,只能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去得到,且凡事皆有界限,心若是贪了,手里能握住的东西就会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或舍熊掌而得鱼,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总有一些人利用职位之便去谋取福利。这些行为历经了千年历史仍未消失,我们只能说一句:人性本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这内因便是我们内心中恶。人类的私欲膨胀使得人类不得不制定各种规则去限制人的自由。这些规则最后形成了道德教育。正如荀子所说:弯曲的木头,一定要经过工具的矫正加热,才能挺直;不锋利的金属器具,一定要通过打磨,才能更加锋利。若是放纵先天的本性,放任人的情欲,便会发生争夺之事,乱了礼法,也乱了社会秩序。

有人说,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所以为了生存而自身携带了兽性的残忍凶狠。总有一些人因为成长环境或者生活条件而导致精神状态不正常,而做出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事,绑架,谋杀,变态,这些统统都是恶的代名词,那这个时候我们还能去宣扬人性本善吗?这一系列问题都会败坏我们的社会风气,有悖我们的伦理道德,阻碍我们社会的发展。所以更要去加强教育。残忍,心狠,是我们骨子里带来的,是天生的,我们的天性,正因天性不佳,我们才要加强后天的教育。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以及工业化发展,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也在不断提高,所以人类的“兽性”在战争中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残忍,凶狠。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来物质水平的提高并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和道德素质。因此,要将“恶”转化为“善”,使人们远离“恶”的本性,不断接近“善”,就需要一个能够制定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的人,以此去对人加以约束,这种人被荀子称之为“圣人”。因此,荀子认为人性虽然本为恶,但并不是注定不可以被改变的,而正因为人性本恶可以通过后天来加以改变,所以才需要“圣人”去制定相应的标准来加以约束,这实质上就是荀子所说的“化性起伪”的过程。

三、道德教育在社会的重要地位

人性向恶还是向善,好比是水还是向上还是向下,对待人性只可以疏通而不能拥堵,人性自私易为恶,可以道德疏导,疏导得当则效果极佳。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总的来说,少年的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我们既然已经否定了“人性本善”,那就不能如孟子所说,随着人性去自由发展。万物皆有本质,天性并不能决定他们成为怎样的人,在这一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后天教育。人性之恶,不加以修正,只会越来越恶。人性是一种趋向,动态的,开放性的,可以更改的。因此,虽然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却并不是注定不能被改变的,而正是因为后天的努力可以弥补先天的缺陷,我们才需要“圣人”。任何生物都是自私的,“性本善”只是因为人类有了社会关系才需要善,需要去交流、接触、沟通。因为人类的发展史上需要文明,所以就制定了许多不同的规则,去约束人类,引导人类往好的方向发展。重视教育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也对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滿足文化自身发展的条件,还要将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家庭的教育最为关键。一个孩子的性格习惯恰好可以反应出这个家庭的相处方式。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人性本恶”,所以从小便要不断加强教育,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去全方位的进行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国民素质一旦提高,社会恶性犯罪事件便会减少,从而社会整体发展水平会不断上升。现在国家的建设正在高速发展,同时教育也在逐渐跟上脚步。“人性本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任由其发展,不加以修正。

挺直的木头自然不需修正,但是弯曲的木头必须如不够锋利的宝剑一般,要不断经过后期的修正,它才能真真正正的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结语

正视人的自私,承认这永恒不变的事实,产生恶的不是恶本身,而是一系列恶的心理元素在作怪。道德教育是使人类克制自身恶不断改正的过程,更是人类向真善美攀登的过程,今天,我们只有认识到人性本恶这一点,才能真正做到“惩恶扬善”,我们也看到教育的力量越来越强大,道德教育在改变着人类的行为,人类渐渐变得文明而有秩序,道德的力量日益彰显。而这些都离不开教育。因此,我们虽然看到人性本恶,但是并不可怕,我们相信,通过教育的力量,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得到遏制,从他律走向自律。

【参考文献】

[1]彭潇.“性”与“伪”:荀子“性恶论”的概念架构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9(02):24-28.

猜你喜欢

性善论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及其道德教育价值
论孟子人性论发衍
浅析孟子的性善论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浅论王新想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