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时间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

2019-08-16覃琴吴际军

智慧健康 2019年19期
关键词:食道癌白蛋白食管癌

覃琴,吴际军

(德阳市人民医院 心胸外科,四川 德阳 618000)

0 引言

食管癌是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2018 年全球癌症报告显示:食管癌发病率为3.2%,死亡率为5.3%。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食管癌病因复杂,主要为饮食习惯、生活环境以及区域内的社会地理因素等[1],其典型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并且伴有食欲减低和体重减轻等症状[2]。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式,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肺部感染、吻合口瘘等是术后常见并发症[3]。相关研究[4]显示食管癌术后营养与并发症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有关,因此改善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时间对术后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快速康复理念推广,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但目前关于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尚无固定的时间。本研究通过对食道癌患者术后不同时间节点肠内营养的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8 年6 月至2018 年12 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食管癌术后患者80 例,其中男性53 例,女性27 例;年龄45-68 岁,平均57.23±7.46 岁;城镇34 例,农村46 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5 例,初中27 例,高中及中专15 例,大专及以上3 例。纳入标准:符合食管癌临床诊断,确定进行手术;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肾功能不全以及免疫系统等疾病;已经在参加其他相关临床试验。剔除标准:中途参加其他相关性试验;依从性差。脱落标准:死亡或者失去联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评价,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术中常规安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根据食管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给予抗感染,排痰,维持酸碱平衡以及足够的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从十二指肠营养管管饲肠内营养制剂安素,给予的基础能量具体计算公式如下:男性:66.5 +13.7×W(kg)+5.0×H(cm)-6.8×A(年龄);女性:655.1 +9.56×W(kg)+1.85×H(cm)-4.68×A(年龄)。热量以患者所能耐受的剂量开始,逐步增至125.52kJ/(kg·d),氮0.15~0.2g/(kg·d),术后第1 天经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5%葡萄糖500 mL,术后第2 天给予目标热量的1/3,第3 天给予1/2,第4 天全量补充。对照组常规于术后24 小时予以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予术后12 小时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天、7 天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状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排便及肛门排气时间)和患者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感染,便秘,腹泻等)。

1.4 质量控制

试验以前完善研究设计,纳入的研究人员为工作两年及以上的心胸外科医务人员,并且对研究人员都进行统一培训,以保证研究同质性。试验过程中控制好偏倚,结果数据采用双人录入并交叉核对,随机抽取10%进行复核。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 统计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营养状况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术后7 天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总蛋白比较(g/L,

表1 两组患者总蛋白比较(g/L,

组别 例数 术前总蛋白 术后3 天总蛋白 术后7 天总蛋白试验组 40 68.57±2.011 72.02±7.039 77.24±4.003对照组 40 67.88±2.212 72.55±6.229 73.05±5.490 t 1.032 -0.358 3.903 P 0.309 0.721 0.000

表2 两组患白蛋白比较(g/L,

表2 两组患白蛋白比较(g/L,

组别 试验组 40 34.58±1.813 35.83±3.961 40.16±5.100对照组 40 34.23±1.541 35.54±2.714 36.82±4.007 t 0.658 0.382 2.303 P 0.515 0.704 0.027

表3 两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h)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3.1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道癌术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关研究显示: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与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相关,因此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5]。肠内营养的效果可以直接影响食道癌术后的恢复情况[6],田丰等[7]等研究显示术后12 小时对食道癌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并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肠内营养支持费用低,更早开始使用肠内营养可有效减少患者经济负担。食管癌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且需短期禁食,极易影响患者营养状态,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小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为术后6 小时内,而胃功能恢复的时间为术后24 至48 小时内,所以这一理论为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依据。同时,肠内营养还能更好维护肠道自身生理功能,减少细菌的感染[8,9],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3.2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食道癌术后的营养状态

食管癌手术创伤大,患者急需营养支持以改善其营养状态,营养的恢复可以明显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并且促进机体功能恢复[10]。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可以用于机体营养状态的监测,本实验研究证明,试验组术后3 天以及7 天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也比对照组要提前,表明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改善其营养状态。主要考虑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促进肠道正常功能恢复,满足机体营养需求有关。

3.3 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减少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且营养物质可加快吻合口愈合,加快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以及免疫力的提高,从而有效促进机体组织的愈合,以及各种器官功能的快速恢复。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1)早期提供肠内营养能使患者更早的维持水电解质及营养的平衡,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10]。(2)术后充分的营养支持是患者早期康复的前提,而早期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生理状态,可降低感染,减少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10]。(3)早期肠内营养可刺激肠道,激活肠道内分泌系统,促进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4]。

4 结论

综合比较,不同时间的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营养状态有很大的影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促进食管癌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并且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经济,便捷,安全的优势。

猜你喜欢

食道癌白蛋白食管癌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食道癌是隐形杀手远离这两大危险因子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PAK1和LEF1对食道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