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2019-08-15杨建享梁碧荣陈仙秋白晓慧闫景彬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左室左心室心功能

杨建享,梁碧荣,陈仙秋,白晓慧,闫景彬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超声科,浙江 温州 325000)

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较高,是严重威胁孕妇及围产儿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确认,大部分认为与氧化应激、胎盘缺血、免疫适应不良以及遗传因素等具有相关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蛋白尿、水肿以及高血压等症状[1]。临床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通常是因小动脉痉挛、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外周血管阻力异常升高,同时血容量、左心室血液粘滞度明显升高,使心脏负荷加重,出现心功能病变[2]。还有研究发现,一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诊疗不及时,除了会加重左心室功能的侵损,还会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升高[3]。所以,临床上有效的监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功能与形态变化,利于临床干预治疗及产妇的预后。本研究重点分析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娩前后进行心功能超声监测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48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到我院分娩的正常产妇46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观察组全部产妇均符合《妇产科学》中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②入选产妇孕周>35周;③所有入选患者皆为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剧烈头痛、视力模糊、心悸气促,伴心脑血管意外的患者;②伴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脏病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心脏本身疾病的患者;③伴慢性肾脏病、糖尿病等会加重心脏的非高血压性全身性疾病患者;④诱因不明的宫内死胎或伴心力衰竭患者;⑤妊娠期肾上腺疾病诱发的高血压患者;⑥伴中-重度贫血患者;⑦双胎及多胎妊娠者;⑧宫颈机能不全早产患者。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产妇均采用西门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MHz,受试者选用的体位为左侧卧位,记录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 at end-diastole,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eft ventricular pesterior wall diastolic thickness,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采用Simpson公式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从心尖四腔切面取得二尖瓣血流频谱,收集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峰),舒张最晚期最大流速(A峰),E/A比值与舒张早期快速充盈分数(repaid filling fraction,RFF),其中EF、CO与CI为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指标,E/A比值与RFF是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采用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相对室壁厚度(relative wall thickness,RWT)。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分娩前和分娩后心脏形态指标变化水平(LVMI、RWT、LVDd、LAD、LVSTd、LVPWTd)与心功能指标水平(E/A、RFF、E、A、CI、CO)。左室收缩功能异常诊断标准:LVEF<50%或CO<3.5 L/min或CI<2.2L·min-1·(m2)-1;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诊断标准:E/A<1;左室构型根据LVMI与RWT划分,正常:LVMI≤106g/m2,RWT≤0.44 mm;向心性重构:LVMI≤106g/m2,RWT>0.44mm,向心性肥厚:LVMI>106g/m2,RWT>0.44mm,离心性肥厚:LVMI>106g/m2,RWT≤0.44mm。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平均年龄(29.57±5.28)岁(23~40岁),平均孕周(38.50±0.50)周(37~40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8.75±5.02)岁(22~40岁),平均孕周(38.74±0.50)周(36~40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77、-2.33,均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组别例数(n)年龄(岁)孕周(周)对照组4628.75±5.0238.74±0.50观察组4829.57±5.2838.50±0.50t0.77-2.33P0.440.22

2.2两组分娩前后心脏形态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分娩前观察组心脏形态各指标(LVMI、RWT、LVDd、LAD、LVSTd、LVPWT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7、18.93、2.43、8.30、7.05、8.73,均P<0.05);分娩后观察组心脏形态指标中的LAD、LVSTd、LVPWT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7,3.61和2.98,均P<0.01);分娩后观察组心脏形态指标中的LVMI、RWT、LVDd与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0.77,1.37和0.40,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脏形态指标水平变化对比

2.3两组分娩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分娩前和分娩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指标中E/A和RFF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14.24、-6.44、-10.75、-2.71,均P<0.01);观察组分娩前A峰值较对照组升高(t=3.62,P<0.01);分娩前和分娩后,指标CO、CI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2.34、0.33、-2.02、0.47,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3讨论

3.1妊娠期高血压对心脏形态和心功能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并发症中常见疾病之一。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期间,孕产妇机体出现小动脉痉挛,心肌间质水肿,影响左心室后负荷明显增高,同时患者的左心室形态功能脱离正常功能[4]。近年来,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重点以危险因素、发生率以及临床治疗为主,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心功能评估及分娩前后心功能对比较少。现今,临床诊断心功能的方式较多,X线片通常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与心脏外部形态诊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国外研究发现,X线片表达心室腔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检测效果较差,但采用心电图检查确诊心肌伴缺血症状时,患者已经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期,妊娠期高血压已经发展为终末期,增加了干预治疗难度,影响预后[5]。

3.2超声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应用较早,其检查原理为非侵入性,在妊娠期与分娩期常规检查及疾病的诊断中临床效果较佳;超声监测可直接、快速的反应高血压心脏病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变化现状,进一步确诊疾病。有研究发现,超声监测可控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律衰竭发生机率,提高预后效果[6]。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分娩前心脏形态指标(LVMI、RWT、LVDd、LAD、LVSTd、LVPWTd)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娩前,观察组分娩后心脏形态指标(LVMI、RWT、LVDd、LAD、LVSTd、LVPWT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分娩后比较显著偏高,超声监测可进一步提示妊高征患者左心房增大且左室壁厚度增加。RFF、E/A值是临床广泛用于心室舒张功能评估诊断的主要指标,本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分娩前比较,观察组分娩前A升高、E/A与RFF降低,在CO、CI指标上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分娩后比较,观察组分娩后A降低、E/A与RFF升高,在CO、CI指标上无明显变化,提示妊高征患者心室舒张功能减弱,而既往临床研究发现心室舒张功能是诱发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键因素,所以妊高征患者经确诊伴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后,提示临床医生第一时间采取治疗,防止出现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7]。CI、CO、LVEF作为反应心室收缩功能的关键指标,一旦心室收缩功能发生异常则意味着患者出现心功能衰竭,而本研究结果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CI、CO、LVEF与正常孕产妇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有研究指出,一些重度子痫前期病人CO、CI指标受左心室前后负荷影响,所以左心室的心肌收缩力微小变化不明显,虽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CI、CO水平并无明显变化,但仍具有心室收缩异常风险,需加大监测力度,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8]。本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分娩前后心功能监测发现,分娩后患者E/A值、RFF及E较分娩前明显升高,A较分娩前显著下降,提示及早监测心功能变化利于患者预后,便于及早恢复。

综上所述,超声可监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心脏形态与心功能异常,便于及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是否伴心力衰竭,及早采用超声评估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高产妇及围生儿预后。

猜你喜欢

左室左心室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慢性肾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