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症性肠病合并自身免疫疾病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

2019-08-15周玉玲罗真春姚勇刚

中国药业 2019年15期
关键词:病程关节炎器官

周玉玲,罗真春,刘 坤,姚勇刚

(重庆市中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重庆市中医研究院,重庆 40002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会出现全身病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血便、腹泻、腹痛等[1]。其全身性并发症会涉及泌尿生殖系统、肝胆胰、皮肤、骨骼肌肉系统、心脏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肺、眼等,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有差异[2],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自身免疫疾病(AD)是在自身免疫反应持续过久或超过生理限度发生的,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从而损伤自身组织,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IBD与机体免疫应答失调有关,但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未形成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中探讨了IBD合并AD的临床特征及药物治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病理学和影像学标准;处于AD非活动期;入院前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治疗;入院前3个月病情稳定;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严重心、肺疾病;重症感染;感染性结肠炎,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由于非IBD原因行肠或胃切除术治疗。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IBD合并AD患者70例,选取同期单纯IBD患者90例。70例IBD并AD患者中,有28例CD合并 AD患者(CD+AD组),42例 UC合并AD患者(UC+AD组)。90例单纯 IBD患者中,39例 CD患者(CD组),51例UC患者(UC组)。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病理资料、病程、临床类型、分期、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肠外表现、治疗方案和转归情况。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控制;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5。IBD患者的肠外表现主要有皮疹、口腔溃疡、关节炎、脂肪肝等。患者进行内科治疗主要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IBD合并AD的部分患者联合使用免疫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患者主要联合给药治疗,中度患者灌肠给药或静脉给药。轻度患者主要灌肠给药,病情非常严重的患者或常规治疗没有效果者给予激素治疗。治疗无效患者转为外科手术,死亡1例,缓解4例。IBD组无效患者转为外科手术,治疗后缓解。

表2 各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例(%)]

3 讨论

IBD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微生物感染、环境、遗传、免疫等,病因未明,有终生复发倾向[3]。对于自身抗原,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从而损害机体组织,导致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消化道、内分泌、结缔组织、关节脊柱等。IBD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比非IBD的人群更高[4]。机体有某种免疫相关性疾病,同时发生其他免疫异常的风险也会加大,免疫相关性疾病有家族聚集性。IBD属免疫相关性疾病,其与自身免疫疾病有遗传重叠,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等[5]。IBD合并AD影响消化系统的整体功能,且累及肠外多个器官,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表3 各组患者肠外表现比较[例(%)]

表4 IBD组和IBD+AD组患者治疗方案比较[例(%)]

表5 IBD组和IBD+AD组患者转归情况[例(%)]

IBD多发于青壮年人群,本研究结果显示,CD组和CD+AD组,UC和 UC+AD组患者的性别无差异,CD+AD组病程较CD组长,UC+AD组的病程较CD组长。UC是诱发直肠癌的高危因素,且病程越长,癌变的风险也越高,病程超过10年的IBD患者,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6]。UC患者的左半结肠型发病率最高,CD组患者回肠型最多。UC+AD组和CD+AD组重度活动期比例均较UC组和 CD组高(P<0.05),且 UC+AD组和CD+AD组的轻度活动期比例较UC组和CD组低(P<0.05),反映IBD合并AD患者大多为重度和中度,病情较严重。

AD可能出现强直性脊柱炎、免疫性甲状腺炎等。IBD的肠外表现通常涉及多个器官,复杂多样[7]。本研究中,合并AD患者的肠外表现发生率均较高,可能是由于合并AD会累及多个器官/系统,导致病情加重。由于肠外其他器官的病变,在免疫机制的作用下,出现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关节炎等疾病[8]。T细胞或特异型人原肌球同工蛋白5抗体,在激活肠道免疫反应下产生,经过肠外器官、机体循环,导致免疫炎性反应。说明可能由于IBD反复发作,针对结缔组织和肠道的刺激因子不断产生,引起肠外组织免疫炎性反应[9]。

治疗IBD的药物主要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但对合并AD的疗效不理想,可使用免疫抑制剂联合激素治疗。本研究中,IBD+AD组患者激素使用率较IBD组患者高,可见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可有利于控制病情[10]。

综上所述,IBD合并AD患者多为重度和中度,病情更严重,累及多个肠外器官,肠外表现以关节炎居多,还有脂肪肝等多种临床表现,需及早进行药物治疗,以促进病情缓解。

猜你喜欢

病程关节炎器官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类器官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ORGANIZED GIVING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