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电管理融合信息智能技术的实际运用

2019-08-13闫继龙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实际运用融合

闫继龙

【摘 要】现阶段,在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传统变电管理工作已经无法适应实际的变电站工作情况。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积极的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因此,本文就主要从信息智能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变电信息智能管理的优势以及具体的融合方法。

【关键词】变电管理;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实际运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日益提高,在变电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信息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变电管理更为便捷、更为安全、更为可靠,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对信息智能技术在当前变电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深入探讨。

1变电站信息智能技术

变电站信息智能技术主要通过现代的传感技术,感知站内的和设备信息,而传统的传感器无法及时获得设备信息,通过信息智能技术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而保证感知的可靠与稳定。信息智能系统所具有的相关功能,可以保证变电站的健康运行,确保其功能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预防外物的侵入。

2变电信息智能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变电主要指的是在电力运行的过程中,专业人员结合实际的用电需求,通过操作相应的设备,实现对电压的调节工作。而为了保证电压工作状态正常,确保各项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变电工作的过程进行实时的监督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传统的变电管理工作经常会出现无法及时发现电压运行问题的情况,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许多变电站都在变电管理工作中都开始融入信息智能技术。借由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变电工作各个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管控工作。变电信息智能管理工作,不仅能够对变电过程中的电压流通情况进行可视化的处理,而且通过相应的防御系统设置防入侵功能,对变电站的周围情況进行监控。此外,还可以对温度、消防等进行监测和测量工作,有助于提高变电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信息智能技术应当具备的基本功能

3.1智能监测的功能

传统的变电站管理中,对变电设备的运行监测主要依靠人工的日常监测以及定期监测,而其中会存在间断期,如果在间断期内变电设备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就很难发现,很多时候当管理人员发现故障时,故障已经很严重,不仅给电力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导致人身安全事故。在变电管理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应用之后,变电管理监测也得到了创新,能够通过嵌入式通信服务器,将对各个系统监测采集到的监测信息传输到监测中心,并存入综合数据库,对变电站的运行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实时监测,操作人员通过监测系统能够对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实时了解,一旦发现故障或故障隐患,可以第一时间加以解决,而且,这些监测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不是通过工作人员的直觉来做出判断,这样不仅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人力浪费,同时还提高了变电站运行效率以及变电管理水平。

3.2分析和判断的功能

在传统的变电管理工作中,对各个设备的运行以及电压流通的管理工作主要是依靠人工来进行分析和判断。这种判断方式不仅会容易出现人工检测失误,也会由于技术人员操作不当而导致触电事故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信息智能技术进行变电管理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更加关心的是系统是否能够实现智能分析变电运行情况的功能。首先,这就需要建立变电站的网络信息工作平台,将相关的信息数据记录在平台数据库当中。并且,要让信息智能技术在工作过程中,收集相关的变电信息数据。然后对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与以往的变电运行信息作比对,智能分析和判断出运行过程中有无故障问题。并自动根据判断结果和辅助系统之间的联动性,来达到及时排出变电工作中异常情况的目的。此外,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判断,将出现异常的问题传输给远程控制中心。相关的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了解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从而全面保证变电站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

4变电管理融合信息智能技术的应用

4.1基于融合算法的变电站智能管控系统的应用

变电管理融合信息智能技术之后,变电站的智能管控系统操作性能也随之提高,逐渐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操作,结合各类辅助系统,则能共同构建综合化智能系统,实现设备运行温度的实时监控、安防实时监控、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实时监控、消防火灾的实时监控等功能。基于融合算法的变电站智能管控系统的应用,主要用于对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处理,包括管控系统平台的集中处理和前端传感器的自处理。管控系统平台集中处理主要实现决策融合和特征融合的处理,决策融合主要是依靠融合算法来实现决策判断、目标识别的功能,从而提高变电站智能管控系统管理决策的准确度;特征融合主要是对在传感器中提取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从而实现数据信息的压缩,为以后变电管理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前端传感器的自处理,可以实现对采集信息的查询和控制,并通过各个传感器实现分布式的融合处理,从而降低变电管理中信息数据的通信量。众所周知,变电站运行过程中的信息量比较庞大,而信息压缩后更便于对大规模变电站系统的管理和部署,从而提高变电站的管理效率。

4.2温度监控与管理

在具体使用信息技术各项功能的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对温度的监控与管理工作上。同时,对一些影响机械设备运行温度的问题都需要纳入技术管控范围之内。比如说,变电站的工作环境温度问题。首先,应当利用信息智能技术当中的分析与判断功能,记录机械设备运行的正常温度,并结合实时监控功能。判断出工作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温度是否超过了正常的标准范围。一旦超出安全范围,信息智能系统就会通过警报功能,向控制中心发出警告信号,提醒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而针对于环境温度的问题,可以在空调控制系统当中应用信息智能技术,安装温度感应器。设定智能调节的功能,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自动调节空调风力的大小,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变电工作有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而且能够合理节省变电站运行的经济成本。在整个温度监控与管理工作当中,相关管理人员还必须明确,不同的工作设备对温度高低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信息智能技术进行管理工作时,应当设定不同的控制参数。通常情况下,温度监控工作主要分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需要监控变电工作过程当中,是否有某一机械设备出现与其他设备运行温度不相同的异常情况。另一个就是在同一机械设备的内部,各个设备组成零部件的温度是否一致的问题。比如,变压器高压套管、互感器等非电流设备,其各个相位间的温度差应当控制在2℃之内。

结语

信息智能技术应用与变电管理中,可以提高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在信息时代下,电力企业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而实现变电站的现代化以及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文凯.融合信息智能技术在变电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7):201-202.

[2]戴文,阮羚,丁坚勇,熊王斌,冯天佑.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中的应用[J].湖北电力,2013,03:8-10.

[3]唐志军,翟博龙,林国栋,等.信息融合技术在智能变电站故障分析决策中的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7,33(10):84-88.

[4]高翊翔.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J].电子制作,2017(2):56

(作者单位: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白城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实际运用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反复操练与实际运用在语法课中的体现
初中英语“四步阅读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