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慈欣:藏于深山的“中国科幻小说王”

2019-08-13张东亮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纪元超新星刘慈欣

张东亮

在2019贺岁档电影中,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票房一直在领跑,上映一个月后,竟然达到40多亿元,这在我国电影史上绝无仅有。这部现象级影片也获得极佳的口碑,外媒赞叹:“中国科幻有人文情怀!”令人惊讶的是,该片原著作者刘慈欣竟是一名深山“送电工”,他凭借《三体》摘得全球科幻小说最高奖,在无数粉丝眼中简直是“神一般的人物”。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不会开车,不玩微信,每天朝九晚五去电站上班,回家还要给妻女做饭……这位质朴的山西汉子,如何成为了“中国科幻小说王”?

《地心游记》打开兴趣之门

刘慈欣1963年生于北京。读小学时,因父亲被调到山西阳泉煤矿集团工作,他随家人来到矿区生活。

上三年级时,刘慈欣读到了一本比苏联小说、莎士比亚著作更令他兴奋的书——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备受震撼,从此对科幻小说痴迷不已。

刘慈欣上初一时,“文革”结束。也是在那一年,中国科幻文学进入黄金时代,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等书出版,引起轰动,他喜欢的凡尔纳作品系列也相继出版,“就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被一下子打开了窗户。”

那时的科幻文学市场尽管繁荣,但书的总量仍然有限,“全国就那么几份科普杂志、屈指可数的几家出版社在出长篇小说,每出一部你到书店都能看见,所以每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我全都看过。”刘慈欣说。

1985年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毕业后,刘慈欣被分配到山西娘子关发电厂的计算机室工作,每天上下班,从宿舍区到办公区,两点一线。偏僻的矿区小镇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同事们大多热衷于聊天和打牌。刘慈欣不打牌,也很少聊天。

他常常在下班后坐在院子里的一把躺椅上,目送秋风春雨,惯看夏花冬月。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中,刘慈欣把想象投射到数万光年以外的浩渺太空,灵感的火花不经意间就冒了出来……

“家庭妇男”缔造“科幻王国”

在这个闭塞、落寞却处处回荡着历史韵味的大山中,刘慈欣对科幻文学愈发痴迷,没有好的科幻小说可看,他索性用笔构筑自己的科幻王国!

《宇宙塌缩》和《微观尽头》,是这位科幻迷参加工作之初的两篇试手之作,虽然语言略显生涩,描写也较粗糙,但已蕴藏着他后来气魄大、悬念足的小说风格。短篇写得不过瘾,刘慈欣又摆弄起了长篇。1989 年,他完成了《中国2185》,两年后又写出了《超新星纪元》。

《超新星纪元》描述了一个孩子掌控的世界:一颗超新星突然爆发,强烈的辐射使13岁以上的人类普遍患上了辐射病,并相继死亡,只剩下12岁以下具有基因自主修复功能的孩子……

但由于当时科幻文学的大环境一片寒冬,他的《超新星纪元》等作品相继投了几家出版社,得到的回复都一样:书稿很不错,但出不了。

直到1999年,见科幻文学在国内已经出现“冰雪消融”的解冻现象,刘慈欣又从自己写的作品中遴选了5篇,打印出来投给《科幻世界》杂志。编辑唐风从如山的来稿中发现了刘慈欣的5篇小說:《鲸歌》《微观尽头》《宇宙坍缩》《带上她的眼睛》《地火》。初读之后,唐风拍案叫绝,立即给刘慈欣打电话,告诉他5篇全部留用!

同年,《带上她的眼睛》还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从此,刘慈欣一发而不可收,而且质量颇高:《乡村教师》《朝闻道》《球状闪电》……他的科幻作品一部接一部。

刘慈欣说,他是一个把科幻和现实分得很清楚的人,科幻和现实各有各的规则。“有人说,写科幻是为了逃离现实,对于我来说不是这样的,我与现实相处得很融洽。我每天按时上班,还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下班后就骑着自行车接女儿,买菜,只在业余时间写作。”

刘慈欣在 31 岁的时候结婚,妻子和他在同一家企业工作,也是工程师。妻子的工作比刘慈欣忙,他在工作和写作之余,还扮演着“家庭妇男”的角色。

《流浪地球》只是牛刀小试

2006年,刘慈欣完成了《三体》第一部,经《科幻世界》杂志连载发表后,在中国科幻界引起轰动,“大刘”的科幻作品不仅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且可以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兼具人文的思考与关怀。《三体》成为当年最受关注、最畅销的科幻小说,刘慈欣也创下了从1999——2006年连续八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纪录!

因《三体》推出后好评如潮,刘慈欣继而又陆续出版了《三体II:黑暗森林》和《三体III:死神永生》。在《三体》系列中,刘慈欣认为,人类不应该轻易暴露地球在宇宙之中的存在,因为人类并不知道外星文明各方面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价值观、道德准则。

没想到,刘慈欣的这个理论竟然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理论不谋而合,在2010年,霍金发表言论称,对于外星生命,人类要做的不是积极尝试接触他们,而是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

《三体》三部曲出版后,国内销量一路突破100万册,成为中国最畅销的科幻小说,评论家纷纷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说刘慈欣“凭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这才引起了主流文学界对他的关注。

2012年第3期的《人民文学》特地以专题的形式,刊发了刘慈欣4篇短篇小说旧作:《微纪元》《诗云》《梦之海》和《赡养上帝》。科幻小说再次出现在主流文学刊物上,已时隔30年。

2013年,《三体》三部曲的英文版、韩文版相继登陆美韩市场。德语、法语、土耳其语、越语、泰语版本也开始出版……当年,刘慈欣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这也是国内科幻作家零的突破!

2015年8月23日,刘慈欣凭借《三体》系列科幻小说,在美国夺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也是亚洲人首次获此堪称“世界科幻界诺贝尔”的大奖!

事实上,《流浪地球》只是刘慈欣早期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发表在2000年第7期的《科幻世界》杂志上。对于自己参与改编、吴京主演的《流浪地球》影片能在2019年春节档一炮而红,并取得惊人票房,刘慈欣很惊喜:“看来国内观众还是喜欢科幻电影的,只要你用心打造!而且连外媒都称赞,通过《流浪地球》看到了中国科幻的人文情怀,这令我感到自豪。”

刘慈欣现在虽然已不再是电力工程师,但他过着看起来依然是拘谨、刻板的生活。他每天仍然保持着至少4小时的阅读时间,白天看英文的,晚上看中文的。他还坚持每天的长跑锻炼,跑 8-10公里,因为他相信自己有生之年是一定可以去太空旅游的,但“现在太空旅游的价格太贵了,去一趟要 2000 万美元”,必须依靠锻炼保持身体健康,这样才等得到费用降到他能承受的那一天。

在为太空旅行蓄力的日子里,他像大部分中国丈夫一样,工作之余照顾家庭。他也抽烟喝酒,但并不是那种应酬式的。“烟抽得不多,三四天才一盒”,而喝酒是因为写作思考的关系,会焦虑,“不喝睡不着”。

妻子知道他在写科幻小说,但并不与他就作品的有关内容进行交流。其他家庭成员对于他写作的了解也是寥寥。早在 1989 年时,他已经写过一本名为《超新星纪元》的小说,但是他的父亲直到 1992 年过世,仍不知道儿子的创作才华。而他的母亲至今也不清楚,儿子是在中国科幻文学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刘慈欣没有微博,也没有微信,觉得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太消磨时间”。

“我没有汽车,在家确实也不需要;要是出门,距离都在 500 公里以上,汽车也派不上用场;还要考驾照,真没有那个时间。”现在刘慈欣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夠用,以前每天很规律地看一部电影的习惯也停掉了,曾经很迷恋的电脑游戏也不玩了。

看了改编自刘慈欣短篇小说的现象级科幻片《流浪地球》,他的长篇巨著《三体》何时投入拍摄无疑更令人期待。要知道,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是这部小说的忠粉,当年他看了《三体》第一部后很着迷,甚至让白宫发邮件给刘慈欣“求下一部”!

从深山“送电工”到名震世界的“中国科幻小说王”,刘慈欣用他30年磨一剑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有无限可能,兴趣是一个人腾飞的翅膀!

猜你喜欢

纪元超新星刘慈欣
御日华光
RCW86超新星爆发遗迹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超新星爆发极其明亮 孕育绝大多数重金属元素
刘慈欣:《三体》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黑洞也爱吃点心
创造生命的它,会灭绝地球生命吗?
刘慈欣:中国科幻第一人
城史纪元应“系”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