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沟通智慧与企业经营(中)

2019-08-13齐兴强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7期
关键词:善人剑客太子

齐兴强

国学智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关于沟通的智慧更是繁星点点、光耀后世;本文接上篇从道家的角度予以解读,撷取智慧,以资借鉴。

“曲则全”——沟通的委婉之道

关于沟通,在《道德经·二十二章》,有段很经典的话很值得我们深思。原文是这样的:“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委屈、委婉就可以保全,屈枉便可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量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曲则全”不仅是一种处世保身的智慧,更是一种沟通的智慧;这种智慧,强调委婉的艺术,强调点到为止,既能办成事,又让对方有面子。与人沟通,“沟”是工具,“通”是目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让沟通的对方舒服、自在,以符合对方的认知和接受方式去沟通,这是沟通的关键,只有这样,对方才容易接受你沟通的内容,从而完成良好的沟通。

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践中,有很多领导者与人沟通,尤其是与下属沟通就很难做到“曲则全”。谈问题直来直去,不注意方式、方法;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却在情感上伤害了对方的面子,最终引起对方的不快和情绪默抗,导致最终的沟通效果不好。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想在沟通中践行“曲则全”的智慧,建议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沟通不要过于计较表面的对错、得失,而要始终关注沟通是否有效,论表面的对错没有意义,取得沟通想要的结果才是最实惠的;二是对不同的人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做到“一人一策,分人分策”,要像水一样随形就势、因变亦变、曲婉有效;三是凡事点到为止,不要过于多言,要学会适当止语,让对方体会和感受到用意才是最深刻、最走心、最有效的。

“直而不肆”——沟通的中和之道

《道德经·五十八章》有段精彩的论述:“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思是说:“因此,有道的圣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无论是对外的沟通、谈判,抑或是对内的沟通、管理,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遵循“中和之道”,这是和谐沟通和保持良性强关系的核心。我们要做好以下四点:一是沟通时务必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不可走极端、过激、过躁;二是坚持不讲过头话,不讲赌气话,不讲无原则的话,不讲空话、大话、假话,不讲言不由衷的话,不讲不负责任的话;三是沟通时不能因为发心好而忽视方式方法,可以直率但不能放肆;四是与人沟通切忌交浅言深和好为人师。

“贵师爱资”——沟通的谦虚之道

《道德经·二十七章》中有段原文是这样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意思是说:“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借鉴的资粮。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可借鉴的资粮,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要微妙的道理。”

老子这段话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刻保持一颗敬慎之心,虚怀若谷,通过交流的方式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对方比我强,我就把他当成老师,虚心求教;对方不如我,我就把他当成我成长的借鉴和资粮,从中汲取有效营养。这和孔老夫子所提倡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沟通中要始终保持谦虚的心态,大有裨益:一则,可降低别人对自己的敌意,做到抗性最低;二则,可以让对方感觉更好,更有利于对方发挥,一发挥就会讲更多信息,让我们学习得更多;三则,可以让自己处在可进可退的最有利位置;四则,可以让自己留给对方良好的印象,可广结善缘。

“不言之教”——沟通的示范之道

《道德经·四十三章》中,老子特别强调上人或圣人要力行“不言之教”。原文如下:“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意思是说:“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普天之下很少有人能感知到。”作为领导者对下属的沟通应行胜于言,要力行“不言之教”,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去感化和引领下属,使其自然向善。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华为的任正非,他企业做那么大、位置那么高、年龄那么大,还坚持奋斗不息、精进不止、勤俭力行。他出差不坐商务舱,坚持坐普通舱;他去下面检查工作不要求接送和搞排场。正是他的身体力行,才完美诠释了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感召和影响了数以万计的华为人,滋养了华为的狼性团队;也正因如此,才造就了傲视全球的民族企业——华为。

“庄子说剑”——沟通的隐喻之道

庄子的沟通智慧很高,最高明处是他善于讲寓言故事,通过隐喻之法讲道理、说利害,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获得改变。在《庄子》中,曾提到“庄子说剑”的故事,深刻而形象地阐释了一个君王或领导者的战略层次之别,我们来看一下这则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的惠文王酷爱击剑,曾在宫内养了三千多名剑客,不分昼夜地互相搏击。一年到头,剑客们的死伤人数竟高达一百多人。由于赵王沉迷击剑,不理朝政,于是,一些诸侯国就企图攻打赵国。太子为此十分担忧,便对身边人说:“谁能劝谏赵王放弃击剑,我就赏赐他一千两金子!”手下人都说:“只有庄子才能够劝谏成功。”于是太子便派人去请庄子,并带去了一千两金子。

庄子进宫后,先是退还了金子,然后问太子:“不知太子有什么指教,竟赐我千金?”太子说:“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我对您佩服至极,所以才送金子以表敬意。当然,我也是另有所求,可您不接受金子,我即便有事,也再难张口相求啊!”庄子笑道:“我听说太子想找人劝谏大王放弃他的爱好,这实在是比登天还难啊!并且很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不过,我倒是愿意试上一试。”太子十分高兴,又叹息道:“可是大王只接见剑客,你如何能见到大王呢?”庄子回道:“那我便会使剑。”太子说:“父王所接见的剑客,个个都披头散发,鬓毛翘起,佩戴着威武的帽子,并且瞪着双眼,面色潮红,愤怒得连话都说不清楚。越是这般,父王就越喜欢。可是如果您穿着一身儒服去见大王,恐怕会有不妥啊!”庄子说:“那只能烦劳太子备好服装了。”三天后,庄子穿上剑客的服装,在太子的引见下去拜见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正在宫廷里等着庄子,见面后拔出宝剑问道:“你是来比剑的?”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击剑,便想给大王施展一下本领。”赵惠文王问:“你击剑可有什么特殊本领?”庄子说:“我的剑法,十步以内便可以杀倒一人,纵横千里而不受阻挡。”赵王一听非常高兴,叫道:“那可是天下无敌呀!可不知你想用什么样的剑呢?”庄子说:“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赵惠文王:“哪三种剑?”庄子说:“我的三种剑,乃是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人之剑。” 赵惠文王怪道:“什么是天子之剑?”庄子说:“天子之剑以燕国的石城为尖锋,以齐国的泰山为刃,以韩魏之地为剑柄,它用五行的意理 来支配天地。只要用此剑,就可以镇住诸侯,一统天下!”惠文王听了,精神为之一振,问道:“诸侯之剑,是怎么回事?”庄子说:“诸侯之剑以勇士为剑锋,以廉洁之士为剑刃,以贤良之士为剑脊,以忠圣之士为剑环,以豪杰之士为剑柄。此剑也是所向无敌,且顺应四时的变化,符合百姓的心愿,只要用此剑,诸侯宾服,天下安定。”惠文王听了,若有所思,往下问道:“庶人之剑呢?”庄子回答说:“庶人之剑是披头散发,鬓发上翘,瞪着双眼,互相搏杀。这和斗鸡没什么区别,对国家毫无益处。如今,大王拥有天子之位,却偏偏喜好庶人之剑,连我都替大王感到可惜啊!”听罢这一番话,赵王很是惭愧,他牵着庄子的手步入殿堂,再三向庄子表示敬意。庄子对惠文王说:“大王请休息吧,这三种剑我已经与大王比试完了,这便告退。”赵王本想留庄子为官,見庄子坚持离去,只好罢了。

此后他决心改过,只专心于朝政并提拔了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等文武大臣,很快便政治清明,武力强大起来。

(编辑 施晓力 760586757@qq.com)

猜你喜欢

善人剑客太子
为善赎罪
图形里的陷阱
汉字奇遇记
汉字奇遇记
《太子湾的春天》摄影
老善人
善人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北太子湖
祈使句王国“五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