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2019-08-13代起志刘权祥陈钱白长双齐明宇程维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优良率髓内股骨颈

代起志,刘权祥,陈钱,白长双,齐明宇,程维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骨外二科,吉林吉林 132011)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较为常见,且多发于老年群体,具体发病与骨质疏松、跌倒、撞击等因素相关,骨折后患者伴有明显功能障碍,非手术治疗患者需长期卧床休息,并发症率较高,且伴有死亡风险,因此目前多提倡手术治疗[1-2]。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方式以髓外固定和髓内固定为主,固定方式多样,但生物力学特征存在差异,固定效果不尽相同,目前动力髋螺钉(DHS)、防旋髓内钉(PFNA)应用广泛,二者治疗效果和适用范围值得做进一步探究[3]。该文以该院收治的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探究了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28例患者,试验组:32例患者。对照组男性11例,女17例,年龄61~90岁,平均年龄(75.63±2.87)岁,致伤原因:跌倒 14例,重物撞击11例,车祸3例;试验组男性14例,女18例,年龄 60~90 岁,平均年龄(75.12±2.94)岁,致伤原因:跌倒15例,重物撞击12例,车祸5例。全部患者均为新鲜股骨粗隆间闭合性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情况,符合手术治疗指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DHS治疗,引导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上,给予椎管内联合麻醉,将患侧臀部垫高10 cm左右,确定髋关节外侧位置,设置切口,保证大粗隆、股骨近端显露,进行牵引复位,随后经由大粗隆定点下方2.5 cm位置打入1枚克氏针,沿着股骨颈方向进行,C臂透视确定调整克氏针位置,随后扩孔器扩孔并拧入螺丝钉,安装并固定套管钢板,配合加压尾钉,检查无误后冲洗伤口并引流;对照组给予PFNA治疗,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体位和前期准备同对照组,确定外侧切口,确定股骨大转子定点,于此处体表投影,朝向近端切开,长度为6 cm,保证大转子定点暴露,确定前1/3和后2/3交界位置,以此为进钉点,置入导针,随后沿着导针扩髓,置入PFNA钉,C型臂透视判断复位、置钉情况,将导针打入股骨头关节面下方5 cm位置,调整满意后深测,然后进行扩髓,置入适宜长度螺旋刀片,正位在股骨颈中央偏下一点位置,侧位在股骨颈中央,刀片远端则处于股骨头关节面下5 mm位置,最后置入远端锁定钉,对主钉钉尾进行封闭。

1.3 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优良率评估,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疼痛、功能活动情况进行评估,具体包括步态、疼痛程度、行走是否需要辅助、上下楼梯、坐椅子、穿鞋、畸形等内容,满分为100分,以分值高低评判优良程度,其中90~100分不含90分为优,80~90分不含80分为良,70~80分不含70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4-5];(2)手术治疗情况,统计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负重恢复时间;(3)并发症率比较。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 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s),t值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优良率

试验组治疗优良率 (93.75%)显著较对照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优良率比较[n(%)]

2.2 治疗和恢复情况

试验组手术时间为(75.65±5.26)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4.77±5.76)min,试验组短于对照组(t=13.438,P=0.000);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81.43±5.54)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12.47±5.83)mL,试验组少于对照组(t=21.130,P=0.000);试验组术后负重时间为 (8.65±2.81)d,对照组术后负重时间为(15.33±2.51)d,试验组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52,P=0.000)。

2.3 并发症

试验组术后出现髋内翻2例,发生率6.25%,对照组出现髋内翻2例,肢体短缩1例,发生率10.71%,两组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断钉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0,P=0.533)。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群体中常见骨折类型,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此类型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具体发病与骨质疏松等情况相关,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患者骨折后愈合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容易出现髋内翻情况,若患者年龄较大,则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并发症率较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7]。因此考虑到股骨粗隆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和高龄患者机体状况,临床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其中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手术方式较多,如何科学选择具体方式至关重要,目前DSH、PFNA固定治疗应用较为广泛,对二者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预后影响的探究有利于指导临床具体治疗,为患者病情恢复提供科学指导。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优良率(93.75%)显著较对照组(75.00%)高,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负重时间早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对于粉碎性骨折以股骨头置换术为主,而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多采取内固定手术治疗,具体分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8],该次研究中对照组采取DSH固定手术治疗,属髓外固定方式,而PNF属髓内固定方式,其中DSH结构坚固,具有较强的抗弯曲能力,不易被折断,可有效抵抗髋部剪切力,有效保护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利于骨折愈合,但DHS固定物存在自身缺陷,骨折后患者股骨颈内骨量丢失较多,失血量大,固定物不防旋,一旦出现松动后再固定不佳,尤其对于A2、A3型骨折情况不推荐使用此种术式。PFNA是在PFN基础上改良而来的,具有较强的抗旋转能力,同时应用了宽大的抗旋转螺旋刀片,其末端表面对疏松的骨质进行挤压,提高了其稳定性,在预防旋转的同时还可防止塌陷,并且与DHS相比其传导重力臂较短,稳定性更高,患者术后可尽早下床活动,缩短了恢复时间,患者无须长期卧床休息,进而有效避免了多种并发症,安全性更高。同时PFNA适用范围更广,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针对上述情况DHS是禁用的,因为DHS对于不稳定骨折压力作用较弱,通常不稳定骨折存在内侧皮质缺损情况,无法通过股骨距传导压力,增加了内固定物上的应力,若行DHS治疗易出现断钉、股骨头被隔害情况。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治疗较DHS治疗更利于病情恢复,有效改善患者髋部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优良率髓内股骨颈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