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讯息的囚笼

2019-08-12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囚笼空谷行路

打开电脑,点亮手机屏幕,犹如将“海贝贴在耳边,任由全人类的咆哮将自己淹没”,我们埋头接收各种讯息以求更了解世界,反而陷入了无知的空谷。

人们为何忙于接收讯息?时代特点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如今全球每日生产的讯息量远超美国国家图书馆的讯息总量。如此庞大的讯息潮流朝人们涌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接收者倏地成了被动一方,被各种讯息所填塞,各种资讯弹窗便是典型的证明。

但与此同时,具有选择权的人又心甘情愿地自囚于讯息的牢笼中。出于焦虑甚至恐惧,他们“必须”要知道政治动向,了解最新的骗术,发现世界的各类奇闻,知道社会上的各种新鲜事,他们认为只有如此才显得博学,才不会成为无知的受害者,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真的因接收无休止的讯息而无所不知了吗?真的在讯息的牢笼中感受到世界的丰富、生活的价值了吗?并没有。相反,我们在谣言中被骗得晕头转向,在“猜你喜欢”中被圈定视野范围。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在讯息发达的时代,“伪科学”仍大行其道,“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又在欧洲抬头,因为被讯息淹没的人,反而看不见世界原本真实的样子。

了解世界,远不止“接收讯息”这一种方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做法在今日更值得借鑒。读书,方能知古而论今,在讯息之海中取一瓢而饮,辨其是非,究其根本;行路,方能用双脚丈量这个世界,成为事件的亲历者,而非在多次加工的讯息旁做一个冷漠而无知的旁观者。

若要从讯息流中了解世界,势必要追求熊培云笔下的“第六种自由”,即索尔仁尼琴所言的“不知情权”。过度的讯息中充斥了各方之词,鱼龙混杂,我们应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接收有价值的,摒弃过度娱乐化的。有时,讯息量的下降反而带来质的提升,在此过程中,亦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梭罗于寂静湖畔垂钓、观星,远离讯息纷扰,谁又能说他对这世界所知甚少呢?相反,他笔下的“新闻成瘾者”反倒成了后世嘲笑的对象,可笑完后再细想一番:这是多么准确而可悲的预言!

讯息存在的价值不可否认,人不可能完全脱离讯息而生存于社会之中。我们并不支持对讯息的全盘抛弃———这是另一种不理智的极端。我们需要的,是果敢、明智地跳出讯息的囚笼,不为讯息所役,而成为讯息的主人!

我们手握“不知情权”站在讯息的大门之前,怀着探寻真相的热忱走出讯息潮流,感受这世界———它是那样精彩纷呈、真实动人!

教师点评

文章开篇点明当今社会存在的一组矛盾:埋头接收讯息却陷入无知的空谷。与一般行文思路不同,考生并未直接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而从时代特点及具有选择权的讯息接收者两个角度分析了忙于接收讯息的原因,并以设问方式引出观点:被讯息淹没的人,反而看不见世界原本真实的样子。接着作者提出了解世界的方式除了讯息,还有“读书”和“行路”,观点新颖、独到。之后作者转回通过获取讯息了解世界的角度,表明观点,强调“第六种自由”和“不知情权”,并以梭罗为例加以阐述,事例典型有说服力。结尾重申观点,并明确态度,不支持不理智地全盘抛弃讯息的做法,对观点进行了必要的补充,使说理更严谨。

值得商榷的是,如果能在彻底探讨清楚如何通过获取讯息来了解世界之后,再来补充“读书”“行路”也可以了解世界,行文思路会更顺畅。(忻微宏)

猜你喜欢

囚笼空谷行路
《新蝙蝠侠》谁在囚笼之中
生如逆旅
岁末雾晨赴友处尝酒
大破囚笼展笑颜
人生如行路
无眠
是“囚笼”,还是“缰绳”?
秋雾
抛开
示弱自强